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应用于临床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共186例纳入研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和传统营养评价方法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186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接受营养风险筛查和一般营养状况评估,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方法显示56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占30.11%;糖尿病肾病Ⅳ期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51.52%、Ⅴ期发生率为70.59%,均显著高于Ⅲ期发生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水平低于30g/L者30例,占16.13%;BMI检查结果示营养不良者19例,占10.22%;相关性研究发现,营养风险筛查与BMI、ALB、PA、SCr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可有效评估患者早期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以便早期干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不同营养评价方法评价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不同因素对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4月_2012年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I〉65岁的22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三天使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进行评估时测量上臂围(AC)、小腿围(CC)、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记录入院后距进行评估最近的一次血清白蛋白(ALB)检测值。使用统一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MNA—SF、AC、CC、ALB评定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分别是58.7%、24%、34.7%、22.7%,BMI的评定表明,低体重占20%,超重和肥胖占38.2%。年龄、对自身营养状况的关注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较高。加强营养宣教,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定期进行营养评价、积极进行营养干预和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定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与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相关的因素。方法:以2012年5月—2013年11月入住中日友好医院老年科、≥65岁、住院时间≥24h的20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研究对象进行营养评定,使用统一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20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的检出率为41.3%、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26%,随着年龄的增加,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与罹患脑卒中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照料情况相关(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差,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患病时间长、生活活动能力低、家庭照料差。关注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控制影响因素,有利于脑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评价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不同因素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比较2种营养筛查方法的适用性和结果,为临床营养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入住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的年龄≥65岁、住院时间≥24h的180例老年患者,由经过培训的营养师对神经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2种筛查方法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观察其评估营养状况的可行性。结果:180例老年患者中低体重、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6.1%、23.3%和16.7%,体重指数正常者占53.9%。采用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定,有营养风险者共计75例(41.7%),其中男性患者61例占42.7%、女性患者14例占37.8%;高年龄组患者有营养风险的比例较高(59.4%)。采用MNA-SF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为58.3%、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7.3%,随着年龄的增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加(P0.05)。105例NRS3分的患者,再按照MNA-SF进行评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65例(61.9%)、营养不良者6例(5.7%);NRS≥3分者75例,再按照MNA-SF进行评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共40例(53.3%)、营养不良者25例(33.3%),2种方法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NA-SF的营养风险检出率更高。结论:MNA-SF的适用性更好,老年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营养技师应加强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配合临床医生积极进行营养干预和营养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城乡老年人营养状况及认知功能状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层次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6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1 246人进行调查,采用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SF)评价营养状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121人(9.7%)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450人(36.1%)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城乡营养不良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率高于其营养正常的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在农村、教育程度低、营养不良、未规律运动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老年人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相关,且存在城乡差异。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对提高老年人认知功能,实现成功老龄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营养不良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Z评分法对患儿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通过相关资料和问卷调查形式对可能影响患儿营养不良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2例患儿发生营养不良共64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7. 14%,单因素分析中患儿出生时的体质量、母亲对疾病的准确感知、母亲的教育水平、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与患儿术前营养不良关系密切(P 0. 05或P 0. 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对疾病感知度、母亲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患儿体质量是影响患儿术前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影响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儿的营养状况进行检测干预,同时对其母亲存在的焦虑、抑郁状况和对疾病的感知程度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患儿术前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广西轻工业》2019,(7):139-141
目的:利用MNA-SF简易微型评价法分析合肥庐阳区老年人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并为老年人营养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MNA-SF简易微型评价法、问卷调查和微信大数据对合肥市庐阳区老年人562人进行调查及评价,旨在为改善合肥市老年人营养及健康状况提供参考。结果:合肥庐阳区营养不良者占56.7%,营养正常者占4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合肥市庐阳区老年人营养的因素患病状况、配偶状况、慢性病患病状况、居住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状况等因素。结论:合肥市庐阳老年人营养不良率较高、影响因素多样,应呼吁国民重视营养健康问题以及多关注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问题并对其营养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预防护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分析营养状况与所患慢性疾病的关系,为指导老年住院患者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2例第一诊断为常见慢性疾病的老年住院患者,使用NRS2002结合BMI、ALB进行营养评价,评价结果与经人体测量、生化检查获得的反映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02例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检出率为50.7%、营养不足的检出率为25.8%,随着年龄的增加,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诊断为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71.3%、29.9%;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BMI、AC、CC、TP、ALB、PA、HB显著下降。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检出率高,第一诊断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营养状况最差。因疾病、年龄的影响,老年患者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消耗过多,易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及专项护理。对两组干预后进行比较。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营养评估表(MNA),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等对观察组老年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观察组采用综合评估及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采用CGA干预组在营养状况,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给予综合评估及护理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改善营养状况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临床开展营养支持的情况及疗效,探讨医学营养治疗对营养不良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NRS2002量表,结合营养相关指标(BMI、小腿围、ALB、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等)进行营养不良的诊断,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及患者护理记录,详细记录患者营养支持途径及营养摄入量,分析营养支持途径、能量及营养素分配比例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共调查了197名患者,入院时72.59%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49.75%的患者诊断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中仅23.47%的患者能量摄入合理,仅17.35%的患者营养素比例合理,采用经口天然食物、ONS、EN、PN的比例分别为79.59%、5.10%、3.06%、12.24%。出院前41.62%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22.84%的患者诊断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中82.22%的患者能量摄入合理,100%的患者营养素比例合理,采用经口天然食物、ONS、EN、PN的比例分别为46.67%、31.11%、22.00%、0%。营养不良患者与营养正常患者在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和营养合理摄入方面存在差异,均为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ONS、EN等营养支持途径可保证能量及营养素的合理供给,慢阻肺患者的营养支持应重视多种途径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营养状况与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根据微型营养评定法分为营养良好组31例、营养不良危险组30例和营养不良组35例,分析和比较3组肺功能、血气分析以及氧代谢各指标水平。结果:营养良好组患者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F)、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所占百分比(FEV1%)、大通气功能(MVV)、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 O_2)以及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摄氧率(VO_2)、氧合指数(CaO_2)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危险组和营养不良组,而营养不良危险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或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氧摄取率(ERO_2)营养良好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营养不良危险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营养不良组(P0.05或P0.01),3组pH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肺功能、氧代谢和血气分析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在治疗老年稳定期COPD时通过改善其营养状况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高龄高血压患者营养状态与近期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NFC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于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就诊的80岁以上(不含80岁)高血压患者180例,采用控制营养指数积分对入院时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分组,观察入院后1、2、4、12w NFCE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NFCE的危险因素。结果:12w的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营养状态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患者NFCE的发病率分别为4.76%、11.48%、15.00%、66.67%。BMI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患者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构成控制营养指数积分的体重指数、白蛋白、血清铁蛋白、三酰甘油是NF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控制营养指数对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大于80岁的超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与NFCE具有密切关系,控制营养指数积分越高,NFCE发生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肿瘤患者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进行营养治疗或饮食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选108例老年肿瘤患者,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对患者进行连续3d的膳食调查,运用患者总体主观评分法(PG-SGA)、身体测量和各项生化指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PG-SGA法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87%。在年龄方面,重度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按PG-SGA法分组,不同营养状态的人体测量值中,TSF、AMC、握力、BMI均有统计学意义,TP、Alb、PA、Hb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组中,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肿瘤患者存在能量及多种营养素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应有临床营养人员介入,选择合理的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与研究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一般情况和引起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面对面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一般营养状况和相关因素。结果:445例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者179例,占40.22%;对患者营养状况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月收入、婚姻状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引起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出现营养风险的常见因素包括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等,可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进行针对性干预,提升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乳母对自身营养状况的认知,比较自我营养认知对膳食的影响,并探索影响营养认知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调查我国北京、广州、苏州等3个城市的乳母,共计580人。通过问卷询问乳母"是否认为自己现在存在营养不良",并调查其自认为缺乏的营养素以及调补的方法。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乳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结果:20.3%的乳母自认存在营养不良,其中33.1%的乳母认为钙缺乏,食补是乳母选择调补的首要方法。"自认为营养不良"者,有较多人钙、锌摄入情况良好,但同时也摄入更多的能量,且体重滞留数显著较高。学历较高的乳母认为"自身存在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P=0.013)。结论:我国乳母对自我营养状况的认知与实际营养摄入情况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析引起患者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为存在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患者及时进行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236例肿瘤内科住院进行化疗治疗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通过测评体质指数、检测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等评定患者营养状况,并将其与NRS2002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36例进行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中,男性患者114例,占48.3%;女性患者122例,占51.7%;其中有142例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占60.2%;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头颈部肿瘤、淋巴造血系统、妇科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疾病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是66.7%、69.0%、61.9%、66.7%、33.3%、56.0%。基础疾病情况对是否发生营养风险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有营养风险的比率较高。营养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r=0.042,P0.05),与HGB呈负相关(r=-0.015,P0.05),与ALB呈负相关(r=-0.103,P0.05),与BMI呈负相关(r=-0.086,P0.05),标准化系数的绝对值最大的是ALB,其次是BMI,然后是年龄,最后是HGB,所以对因变量营养风险的作用按大小排列依次是ALB、BMI、年龄、HGB。结论:进行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且营养风险的发生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是否贫血、白蛋白水平及BMI等均有相关性,对于该类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时应加强动态监控,发现营养风险时,临床上对其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更好地提供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以适应现代快速康复的要求。方法:组建营养支持小组团队,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对2015年6—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住院的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个体化目标营养管理,实施术前营养评估、个体营养目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评价等措施。结果:对290例患者实施营养评估,其中151例(52.07%)病人都不同程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其中老年人比例为97.84%;对所有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均进行不同方案的营养支持,最终完成营养支持的患者数量为142例,完成率为94.04%;并发症发生率由上半年的15.91%下降为2.82%;平均住院时间由上半年的10.86±0.67下降为6.07±0.76;患者出院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由上半年的86.36%上升为97.18%。结论:现阶段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日益盛行,骨科有必要组建营养支持小组,针对比例较高的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目标营养管理,即目的性较强且有效结合个体化实施的营养管理模式,这对于提升营养管理效果,手术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阶段(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2周)食管癌患者一般营养情况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相关程度,以期为临床不同阶段食管癌患者营养供给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院就诊食管癌患者共105例纳入研究,在接受治疗不同阶段(术前1周、术后1周、2周)测定患者营养状况及氧化应激水平各指标,分析临床相关性。结果:105例患者术前1周发生营养不良比率为20.95%,术后1周及2周营养不良发生比率分别为72.38%、67.62%,术前1周营养不良发生比率与术后1周、术后两周变化明显(P0.05);术前1周丙二醛与患者上臂肌围、上臂中围为负相关关系,术后1周丙二醛与患者体质数、白蛋白水平为负相关关系,以上均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2周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患者体质数及白蛋白水平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差别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水平与术后营养状况及氧化应激水平息息相关,术前1周有营养不良情况时术后营养不良及氧化应激反应发生明显,临床应通过术前营养支持改善术后营养不良及机体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患者全面主观营养评估(PG-SG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住院治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680例,分别用NRS 2002和PG-SGA评价患者营养状况,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8.2%和36.2%;不同年龄段、肿瘤类型和TNM分期的肿瘤患者NRS 2002/PG-SGA评分及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随年龄和TNM分期增加而增高,胃癌和结直肠癌高于其他类型消化系统肿瘤(P0.05);以白蛋白(ALB)为"金标准"判断营养不良,NRS 2002和PG-SGA与ALB判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667和0.751;NRS 2002与PG-SGA判断结果一致性高,列联系数r为0.49。结论:消化系统肿瘤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随年龄和TNM分期增加而增高,NRS 2002和PG-SGA均可用于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戒毒人员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饮食干预对戒毒人员身体状况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的戒毒人员100例,根据其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n=65)和非营养不良组(n=35),采用简易营养评价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对戒毒人员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并对其实施营养饮食干预,统计分析所有戒毒人员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及身体状况变化情况。结果 2组戒毒人员性别、毒品类型、吸食方式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P0.05);戒毒人员年龄及吸食时间与其发生营养不良有关(P0.05);戒毒人员营养饮食干预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红蛋白、总蛋白、上臂围及小腿围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毒人员营养饮食干预后疲倦、食欲丧失、失眠、气促及便秘、腹泻症状评分明显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毒人员普遍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实施营养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和身体状况,促进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