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计算机上建立无控制交叉口车辆运行的微观模拟模型,仿真不同的交通条件,分析在不同参数下交叉口冲突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分析无控制交叉口冲突数如何随交叉口的交通条件变化时,计算机模拟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VISSIM在公交优先信号配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对混合交通条件下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进行仿真分析.设计了信号控制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配时Newton迭代算法和数据筛选模型.以哈尔滨市学府路某一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数据为输入样本,编制了仿真程序,仿真不同配时方案下的交叉口延误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该配时方案能有效减少人车延误,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验证了VISSIM微观软件用于公交优先信号配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混合交通条件下单点公交优先信号配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我国混合交通特点,对定时式公交优先信号、定周期感应式公交优先信号配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交叉口人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基于单一相位定周期公交优先感应信号配时方法,建立了多相位定周期公交优先感应信号配时算法和建立了定时式单点公交优先交叉口信号配时模型.以某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数据为输入样本,采用Newton迭代算法优化求解公交优先信号配时,运用仿真软件Vissim,仿真不同配时方案下的交叉口延误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该配时方案能有效减少人车延误,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信号交叉口影响区路边停车的交通流延误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路边停车带的利用率和减小其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以城市一幅路为研究对象,从分析路边停车带的车辆驶出、汇入时对道路动态交通流的影响入手,考虑路边停放车辆及信号控制的共同作用,运用稳态理论分析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建立了停车带第i个泊位车辆驶出影响下,单位时间内机动车流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Di与停车带离开停车线的距离L0、路段交通流量以及信号周期时长C和红灯时间r的关系模型.以南京市天津路路边停车带为例,重点分析了距离交叉口停车线最近停车位的车辆驶出引起的延误时间-D1随L0、信号周期时长C、红灯时间r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交叉口饱和流率的不同,停车带与交叉口的距离可分别在60m和90m区间设定,而交叉口信号周期长度和红灯时间比例均对延误结果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路边停车带的利用率和减小其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以城市一幅路为研究对象,从分析路边停车带的车辆驶出、汇入时对道路动态交通流的影响入手,考虑路边停放车辆及信号控制的共同作用,运用稳态理论分析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建立了停车带第i个泊位车辆驶出影响下,单位时间内机动车流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D与停车带离开停车线的距离L0、路段交通流量以及信号周期时长C和红灯时间r的关系模型。以南京市天津路路边停车带为例,重点分析了距离交叉口停车线最近停车位的车辆驶出引起的延误时间随L0、信号周期时长C、红灯时间r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交叉口饱和流率的不同,停车带与交叉口的距离可分别在60米和90米区间设定,而交叉口信号周期长度和红灯时间比例均对延误结果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交叉口固有特性,建立了兼顾相位控制延误和排队长度两项优化目标的混合优化模型。在不改变交叉口固有相位相序的情况下,通过对周期时长和相位内有效绿灯时长的实时动态优化和配置,提高了交叉口的时空间资源利用率和运行效率。然后,应用遗传算法对混合优化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混合优化模型在约束条件下均可对处于不同交通需求、不同状态下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实时动态优化,并且优化后的周期时长和排队车辆数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控制的有效性及稳定性。最后分别研究了不同交通需求下模型的控制特点,为今后模型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交通控制中,平面交叉口各方向的交通流在不同时刻是不同的。针对这一特点,介绍了一种采用实时模糊和定时控制对单交叉口多相位信号进行动态控制的系统,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单交叉口多相位信号实时配时模型。此模型是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不断改进控制规则,优化多相位交叉口信号实时控制模型,对绿灯延长时间进行细微调整,实现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计算U型回转交叉口通行能力,为U型回转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在分析U型回转交叉口交通流特性的基础上,将U型回转交叉口通行能力划分为主交叉口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回转路口左转车辆的通行能力以及右转车辆通行能力3部分。利用常规交叉口通行能力停车线计算模型、可接受间隙理论分别建立了U型回转交叉口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与回转路口左转车辆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最后得到包括右转车在内的整个U型回转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  相似文献   

9.
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交叉口,利用分隔带实现左转,可以减少交叉口的冲突点,减少其他相位上车流的延误,提高通行能力,但也相应地增加左转车流的延误.本文基于对利用中央分隔带的渠化设置的各车流延误计算,以交叉口总延误最小为目标,计算得到具体的交叉口设置形式.并比较设置前后的交叉口总延误,得到渠化设置的交叉口流量条件,为交叉口利用中央分隔带实现左转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通过具体的交叉口应用,得到了该交叉口利用中央分隔带左转设置的具体指标和方法,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该交叉口渠化设置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分析各类城市交叉口特性基础上,对传统的信号配时方法进行了理论改进,针对设有公交专用道的交叉口建立了公交优先交叉口配时的双层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定量求解.VISSIM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配时方法相比,该模型不仅降低了乘客在交叉口的人均延误和车辆在车道上的平均运行延误,而且在保障交叉口交通顺畅的前提下实现了公交优先,同时未过多损害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益.  相似文献   

11.
行程时间可靠性是评价交叉口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交通事件是造成交叉口拥堵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一种适用于受交通事件影响的交叉口行程时间可靠性优化方法,将有助于提高交叉口的运行可靠性,防止事件造成交叉口拥堵蔓延。考虑交通事件发生位置对交叉口运行的影响,假设车辆的车头时距服从M3分布,根据间隙接受理论和车辆到达累积曲线推导队列长度的计算公式。所提优化模型将车辆排队长度作为约束,能够使交叉口行程时间可靠性最优,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该模型。数值结果表明,当交通事件发生在交叉口进口道时,对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影响更严重。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事件影响下的交叉口行程时间可靠性,缓解事故造成的交叉口拥堵。  相似文献   

12.
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技术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交通冲突技术评价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依赖于该技术的标准化,在研究汽车交通国家交通冲突标准化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平面交叉口混合交通特性,从交通冲突的定义、分类、冲突调查时间和地点选择以及观测人员选择、样本要求等方面,对交通冲突技术在我国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上的标准化程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信号交叉口行人自行车聚集群交通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便于研究城市交叉口混合交通信号控制策略以及城市信号交叉口交通仿真,对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绿灯放行时间内行人自行车聚集群的交通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人自行车"聚集群"的概念,运用了把人行横道"虚拟网格化"的方法对行人自行车聚集群的形状、面积、空间位置以及空间占有率等参数进行了描述.以北京市平乐园信号交叉口为例,对聚集群的空间占有率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聚集群的空间占有率在行进过程中是逐渐增加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城市交通中交叉口处各车道车流量时刻变化的特点,在对绿灯的延时进行模糊控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相位的延误次数,对下一放行相位的选择亦进行模糊控制。提出一种基于可变相序的多相位交叉口模糊控制方法,合理选出优先权较大的相位作为放行相位。该控制方法可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车辆延误。  相似文献   

15.
鉴于车队在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时常被交叉口信号灯所打断,造成不必要的停车,致使交叉口通行能力下降、尾气排放增加以及燃油消耗升高,本文面向未来网联自动驾驶环境,基于马尔可夫链理论,构建了混合交通流下的车队识别模型。此外,本文借助能够实现L2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特斯拉车辆,设计并组织实施了网联自动驾驶环境下的全样本交通流视频采集实验,并利用视频识别技术提取车辆轨迹数据。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和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网联自动驾驶环境下的车队识别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当网联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高于0.7时,车队识别率超过80%。另外,仿真结果还表明,车队识别位置同样影响车队识别率,例如在交叉口上游与下游分别进行车队识别时模型性能不同。本文所构建的车队识别模型能够为未来网联自动驾驶环境下的信号协调控制提供输入参数,以减少城市干线车队的不必要停车,进而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现有常态天气下交通状态判别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冰雪灾害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冰雪天气条件下的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状态判别方法。同时考虑道路的等级、路段的通行能力以及路段长度等因素,确定了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状态权重,实现了区域交通状态实时判别。最后利用TransModeler微观仿真软件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度较高、判别时间较短,为冰雪条件下交通状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信号交叉口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同时放行产生冲突进行研究。首先,从平均速度、动态占地面积、平均承载人数和出行成本四个方面,对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的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对四路交叉口两相位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的主要冲突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冲突分析结果,提出减少信号交叉口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的冲突点的慢行交通优先通行方法。为减少信号交叉口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冲突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淮阴工学院学报》2021,30(1):40-47
如何灵活有效地设置行人相位是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提高行人相位设计的灵活性,通过分析双环相位结构的基本原理,提出双环相位结构中与机动车流向不冲突的行人相位组合设计方法,形成了增加行人相位的双环相位切换结构。最后选取合肥市锦绣大道与蓬莱路交叉口的调查数据开展交通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双环相位结构中提出的行人相位设置方法是可行的,在交叉口流量分布不均的前提下,搭接相位方案相比对称相位方案更能降低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和行人过街平均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选交通信号控制参数,需要对延误进行分析与定量计算.交叉口一个进口方向的延误分析与计算是研究交叉口延误的基础.根据信号交叉口延误理论,在已有延误研究的基础上,对信号交叉口进口方向非饱和、临界饱和、过饱和3种交通状况做了进一步划分,并对划分出的各种情况下的进口道延误进行了分析,推导了相应的进口道延误公式;分析了选择进口道延误公式的条件,进而建立了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延误模型,为交通信号控制研究中交叉口延误的分析与计算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信号交叉口交通服务水平评价的重要性,构建了利用S-Paramics进行信号交叉口交通服务水平评价的步骤,并在此基础上,以上海江川路沪闵路交叉口为例,进行评价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Paramics的评价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