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化古迹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更有其众多独特的历史文化标志。谈到南京文化古迹,不可不谈的肯定是建造于14世纪中叶的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经过600多年的文化沉淀,迄今为止依然屹立于虎踞龙蟠之地,成为南京古都的一大特色,更是所有南京人民的骄傲。明城墙是南京的记忆,更是中国历史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南京明城墙景观再生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明城墙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流传到今天被赋予了作为城市景观的新价值。本文在调研南京明城墙景观再生的格局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与南京城市山水格局、古都风貌的关系以及明城墙遗址公园、明城墙周围景观环境整治方面的现存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建筑与文化》2008,(9):20-21
南京的明城墙几经风雨,留存至今。在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生活逐步遍及每一个角落,南京的明城墙应该如何适应当前城市中所产生的变化——一方面,它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南京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它有时又削弱了南京作为山水城市的天然优势,使现代的文明生活不能和历史遗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南京明城墙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它所围合的南京丰城又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城市发展必然带来城内交通与城外交通的关联,因此南京明城墙的"围"与交通的"穿"所构成的矛盾,遂成为影响城墙历史信息完整性传承和真实性表达的突出问题.文章以南京城墙与交通发展的历史演变为背景,以当今问题为对象,以与此相关的保护宪章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以南京为代表的占代城墙保护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成海  丁勇 《山西建筑》2006,32(24):43-44
在回顾了南京明城墙历史形制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南京明城墙的遗存现状,并针对南京明城墙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保护和修缮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以达到对南京城墙的有效保护与改造。  相似文献   

6.
张辰 《南方建筑》2006,(9):66-70
为了更好地展示南京明城墙的风貌,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善其在城市中的状况.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在当前南京市的城市环境下明城墙的现状究竟是如何体现的?人们现在对明城墙的认知情况又是怎样?本文在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南京明城墙在人们认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尝试以南京环城水系和城墙端头作为切入点,对明城墙的修复与整治提出一些切实的、可操作的有益策略.  相似文献   

7.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正平 《城市规划》2001,25(4):65-69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其特点是采用了自由式布局 ,“得山川之利 ,控江湖之势”。规划从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审视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城墙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 ,并完善法规体系。努力挖掘城墙的内涵 ,采用多种方式展示与利用明城墙及其周围的风景资源 ,使之成为环城绿带 ,改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面貌是人居环境质量和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南京明城墙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在分析该类项目整治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对整治项目及整治策略进行阐释,以期为此类项目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蒋跃庭  卢银桃  甄峰 《华中建筑》2010,28(8):116-119
该文引入色彩心理学理论,试图建立城市色彩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历史文化区色彩规划的新方法,将传统城市色彩规划中某些较为空泛的原则(如与历史文化相协调原则、以人文本原则等)落到实处;并以南京明城墙及其周边区域为例,通过对南京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据,结合对研究区色彩现状及市民认同度的分析,确定研究区的城市色彩总体定位和强度分区色彩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遗产保护工作深化和与世界遗产工作接轨的背景下,城墙成为我国新兴的遗产保护类型,与现代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南京明城墙与约克古城墙在城市发展与社会变革过程中,与其他古城一样,经历过破坏、拆除、保护和修复,最终得以保留。对比南京与约克的历史文化和城墙建造的布局,分析城墙与城市共生的具体实践。通过比较研究,希望为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中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的和谐共生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岚 《华中建筑》2007,25(4):75-78
在调研南京明清历史园林分布及其遗存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对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城市特色的促进作用,并以门西地区和愚园为例,探讨了遗址文化公园、遗产廊道等具体的保护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汉口江边的江汉关大楼,其主题与形象一直是汉口商业港口的实体与文化标志,亦是人们从远视到近视的汉口景观地标,视觉上的震慑在于其天际线的突出。今天的江汉关几乎完全被模糊在紧贴其背矗立的高楼群屏之中,从而失去其汉口标志和海关主题的地理及文化视觉焦点的意义。该文从城市规划审美角度,以江汉关为典型,参考一些国内外案例,探讨历史建筑区域规划的文化史空间规划问题。并提出“江汉通海”的武汉城市形象概念。  相似文献   

13.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名城保护任务日益迫切。本文首先介绍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现状;最后,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中的传统民族街区是城市人文生态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弥足珍贵的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但近几十年的城市更新,特别是城市道路的新建与改拓,引发和加深了传统民族街区的演变,街区生存面临重大挑战。本文以南京七家湾传统回民街区为例,研究其历史变迁过程,街道景观演变的规律,用人文生态的理论研究道路对街区景观演变的影响,以期在道路规划中考虑对城市传统民族街区的影响,制定更适宜城市人文生态多样性的规划。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南京历史文化资源存量进行了梳理以资料和数据说明六朝明朝、民国文化资源是南京文化的精华,接着对这三段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指出维修保护与开发利用两者兼顾.对于建设文化南京,促进现代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仍处在十分复杂的状态:一方面,经过30年来的努力,其保护规划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又面临城市现代化发展与旧城更新的诸多压力。亟需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走出专业部门、专家精英主宰的现状,由单纯的技术层面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经济层面,从多维视野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路、策略与途径。论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总结了前三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南京大规模发展与旧城结构调整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新型城镇化城市文化传承的角度,就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作用、格局保护、疏散政策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新的规划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姚亦锋 《城市规划》2019,43(2):91-98
地理选址是城市建设的首要研究问题,以多尺度地理空间的视角探寻南京城市起源以及早期雏形,从而可以发现城市历史空间的运行轨迹以及更深入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南京区域环境有其独立的地理围合空间。公元229年东吴孙权选址定都,而在此之前南京已经有1000多年的人居活动过程。新石器时期有村落沿河流分布聚集,春秋战国陆续有军事城堡,秦汉时期有县邑,各个帝王视角位置不同,但对这一带战略要地的重要作用是共识的。现代城市景观纷繁多样,掩饰了其最重要的地理本质,探索早期城市起源形态清晰可辨其受地理空间影响作用。以地理空间的视角辨析区域分异格局、时空演变过程、人地关系耦合,可以在更广阔范围和深度把握南京古都风貌的机理和深刻本质。  相似文献   

18.
南京民国文化是南京历史上三大文化之一.其城市建设更是具有全国性意义,在中国文化史上起到承前启后、融贯中西的作用。通过大量对现存民国时期建筑、道路和功能分区的调查,对城市风貌各微观要素做出实际评价。运用国际国内历史街区保护的准则,评价民国历史风貌保护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应该注重现有规划中忽视的可视性、可达性、可意象性、元素符号和控制区界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成贤街是南京市跨越六百年历史的文化名街。作者基于实地考察和历史地图及文献,追溯成贤街的文化渊源及明朝以后的历史流变,探讨了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人文特质。  相似文献   

20.
Through collecting,reflecting and summarizing various opinion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old city in South Nanjing,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blems that the declining historic quarters are facing amid the urban renewal process.Moreover,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isting planning practices in the old city in South Nanjing,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discussion on the renewal of the declining historic quar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s,exploration and assessment of historic resources,choice of renewal methods,and support of implement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