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王静  陈明 《青海石油》2005,23(4):76-82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能源,成品油是其消费的主要形式。随着成品油市场的逐渐开放,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销售企业只有提高服务质量,缩短交货时间,降低运营成本,才能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成品油配送,因此建立成品油配送体系是当前销售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着重研究青海成品油配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成品油运输配送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我国成品油配送的现状,力求应用数学模型优化处理成品油的运输问题,使之配送费用最小,以达到节约的目的;分析了现有营销体系下成品油运输分配的弊端,提出了改善现有配送系统,增强成品油销售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蔡家强 《石油商技》2002,20(6):40-44,50
采用线性规划理论,应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说明成品油配送体系优化和方法及主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4.
成品油二次配送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正宏 《石油商技》2003,21(1):52-54
介绍了成品油二次配送优化系统的功能及其解决方案,为实现石化供应链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用Excel解决成品油二次配送路线优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路况系数和最优路径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油库至加油站成品油二次配送的最短路和最小费用流模型,用Excel中的Solver软件作了优化和求解。  相似文献   

6.
成品油调合调度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国内炼油厂的现状,建立了成品油调合调度优化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根据用户指定的产品需求计划优化调合调度和提货方案及调合配方,用于指导炼油厂的实际调合操作。在通用建模优化平台GAMS上,对某炼油厂的汽油调合调度进行优化,取得了较好的调合调度方案和调合配方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成品油流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介绍了运用MicrosoftExcel软化解决优化决策问题的Spreadsheet方法,它具有求解简便、直观的优点,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在成品油配送油库的选择及配送优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成品油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竞争态势全面升级,终端竞争成为焦点。如何强化竞争能力,不断巩固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几大石油石化公司、各石油销售企业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优化成品油配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物流配送优化是在一次输入库后再次出库的运输优化、调度优化、管理优化。通过优化可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加快资金周转,改变由于条块分割而造成的物耗。  相似文献   

10.
强化集中配送成品油安全运输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品油运输的危险性和集中配送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做好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将规章制度落实到人,专业知识培训到人,细节管理狠抓到人的具体作法,指出加强油罐车、配送车的安全管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成品油管道的优化包含多方面内容,如线路管径、材质、壁厚,泵站数量、泵匹配等。本文仅从中间油品分输站压力等级选取论述其优化方法。方案优化过程中,比较了不同工况下采用几种压力等级配置时,设备设置和投资变化等,得出优化方法的结果:当进站压力较低时,可适当提高下载部分压力等级,投资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既保证设备安全又简化了操作流程;当进站压力较高时,可通过设置分输下载部分减压及泄压措施来降低整个下载部分的设计压力等级,从而减少投资。中间站分输部分压力等级的选择也可归结为一个投资、安全性、操作灵活性的分析比选问题,当高压力等级设备与低压力等级设备的同类产品价格趋于接近,则偏向采用提高压力等级的本安型设计方案;当高压力等级设备与低压力等级设备的同类产品价格差异较大,则宜优先考虑通过减压、泄压降低整个系统压力等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成品油库存管理的策略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成品油库存管理的现状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原则、优化思想和优化策略,目的是为成品油库存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时变油藏地质模型下剩余油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长期注水冲刷会引起储集层物性和流体物性的变化。以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7^4-8^1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开发单元储集层物性和原油物性随不同开发阶段变化的时变油藏地质模型,研究开发阶段变化对剩余油分布和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场、原油黏度和密度随不同开发阶段的变化对剩余油分布和油田开发效果影响均较大,尤其是原油物性变化的影响更为严重。通过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得到目前7^4-8^1单元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水淹状况,设计了该单元开发调整方案,成功地指导了油藏开发调整。表9参13  相似文献   

14.
李红南  王德军 《石油学报》2006,27(5):83-87,91
以三角洲前缘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例,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建立了长期注水开发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态模型和剩余油仿真模型,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建立了高含水率开发阶段储层微观剩余油的三类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控制了不同含水期三角洲前缘低渗透砂岩油藏参数的演化,储层宏观物性参数及微观孔喉网络演化有利于驱油.油藏仿真模型是揭示长期注水开发油藏储层三维空间演化规律、预测和评价剩余油分布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临南油田储集层孔隙结构模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现代地层学、沉积学及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 ,建立了临南油田沙河街组油藏地质模型 ;以储集层岩石学分析为基础 ,结合储集层敏感性分析 ,建立了三角洲储集层中影响孔隙结构的微观骨架模型 ;应用定量图像分析、扫描电镜等先进的测试手段 ,采用图像形态学方法 ,建立了三角洲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模型 ,并对孔隙结构进行了综合分类 ,揭示了孔隙、喉道及孔隙结构的分布模式和控制因素。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临南油田各类储集层具有不同的剩余油微观分布形式 ,三角洲前缘亚相内的主力储集层中 ,剩余油分布形式主要为孤岛状、串珠状油珠 ,在三角洲平原亚相内 ,主要为簇状油块、油膜、油珠等 ;剩余油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 (微观指进导致的绕流和非活塞式驱油导致的卡断 )。②驱油效率主要受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的影响 ,与岩石物性参数之间不具有完全的一致性。③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在微观上受孔隙结构的控制 ,宏观上受沉积微相的控制 ,不同微相带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 ,应根据不同储集层剩余油分布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挖潜措施。经实践 ,应用效果显著。表 1参 8(刘中云摘 )  相似文献   

16.
临南油田储集层孔隙结构模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地层学、沉积学及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临南油田沙河街组油藏地质模型;以储集层岩石学分析为基础,结合储集层敏感性分析,建立了三角洲储集层中影响孔隙结构的微观骨架模型;应用定量图像分析、扫描电镜等先进的测试手段,采用图像形态学方法,建立了三角洲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模型,并对孔隙结构进行了综合分类,揭示了孔隙、喉道及孔隙结构的分布模式和控制因素。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临南油田各类储集层具有不同的剩余油微观分布形式,三角洲前缘亚相内的主力储集层中,剩余油分布形式主要为孤岛状、串珠状油珠,在三角洲平原亚相内,主要为簇状油块、油膜、油珠等;剩余油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微观指进导致的绕流和非活塞式驱油导致的卡断)。②驱油效率主要受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的影响,与岩石物性参数之间不具有完全的一致性。③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在微观上受孔隙结构的控制,宏观上受沉积微相的控制,不同微相带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应根据不同储集层剩余油分布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挖潜措施。经实践,应用效果显著。表1参8  相似文献   

17.
国内目前没有针对罐区加剂设施出台相应的规范制度,现有的加剂设施多采用风动隔膜泵连接防静电胶管直接抽大桶加剂的模式,操作上安全性和可靠性差。大连石化分公司结合储运车间加剂设施现状,组织技术和设计人员先后两次赴中石化和中海油炼油厂进行调研,在借鉴同行业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方案论证,最终形成针对汽油、柴油和喷气燃料调合加剂设施的改造设计方案。整个设施比照规范进行设计,包括卸剂、添加剂储存计量和加剂操作3个功能,其中卸剂部分采用固定式旋臂鹤管加风动隔膜泵,加剂采用可调式计量泵,为提高计量准确性,采用DCS控制计量泵和添加剂罐液位联锁。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改造后操作简单,加剂计量精度高,实现了油品调合加剂的清洁化操作和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18.
孤岛油田河道砂储集层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孤岛油田馆陶组河道砂储集层的研究表明,经长期注水开发,储层宏观、微观参数一般都随着油藏开发程度的加深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不同类型的参数有各自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孔隙度变化幅度较小,渗透率变化较大。从总体上来看,注水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相对变化较快。利用孤岛油田大量的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孤岛油田河道砂储集层宏观、微观参数动态模型,研究了孤岛油田河道砂储层剩余油控制因素,建立了孤岛油田河道砂储层油藏不同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模式,为孤岛油田馆陶组油藏挖潜提供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33  
研究了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的孤岛、孤东油田的馆陶组河流相储集层的沉积模式,探讨了河流相储集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对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河流相储层发育了沉积和油藏规模两种非均质性,两种非均质结合是控制该区剩余油宏观、微观分布的主因.宏观上,剩余油分布在主力油层、储层正韵律中、上部及低孔渗流沉积单元内和注采不完善地区.微观上,在水淹较低部位仍有网络状、斑状剩余油,在储层物性好的局部死区有孤立的剩余油.沉积模式是控制剩余油形成及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油藏相控剩余油分布四维模型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海上M油田N油藏为例,阐述了以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为剩余油分布规律的主控因素,分析了开发过程中的含油饱和度变化规律.重点研究了综合利用脉冲中子测井及产液剖面测井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提出了开发阶段不同时期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以沉积相为控制条件,以时间为轴,应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了不同开发阶段的含油饱和度四维模型.依据研究成果,提出对目标油田剩余油挖潜采取油井细分层系、卡层堵水、补孔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生产实践证明,在沉积相控条件下,整合静态及套管井测井资料建立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四维模型的研究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