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表面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聚合物微球作为吸附剂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与回收,研究了两种直径约1μm的功能化聚合物微球对Pb~(2+)的等温吸附过程,对比研究了两种吸附微球在10~500(mg·L~(-1))浓度的Pb~(2+)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并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线描述在两种聚合物微球表面上的吸附平衡。结果表明,在浓度小于100(mg·L~(-1))的Pb~(2+)溶液中,PMMA/CS和PS-g-D两种表面功能化的聚合物微球对Pb~(2+)去除率均大于98%;浓度大于100(mg·L~(-1))的Pb~(2+)溶液中,PS-g-D微球较PMMA/CS微球具有更大的吸附容量。通过对吸附等温线模型的研究发现,两种功能化微球与Pb~(2+)之间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和Temkin吸附等温线模型。  相似文献   

2.
3.
壳聚糖微球对环丙沙星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功能高分子壳聚糖及其微球对环丙沙星的吸附及控制释放;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微球,对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电镜分析表明,PS微球平均粒径约为35nm,且随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PS微球易溶于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而不溶于极性溶剂中。XRD分析表明,PS微球为非晶结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改性聚酰胺树脂对蛋白质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在静态条件下,改性聚酰胺对蛋白质溶液的吸附、洗脱回收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为6左右、温度25℃、振荡时间为60min时其对蛋白质的吸附量为8.715mg/g,吸附率可达85%,去除率最高.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行为是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后用pH为7.96的洗脱液进行洗脱,蛋白质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松香基氨基化聚合物微球[P(RAG/St/NH)]在不同pH值和吸附时间对胭脂红的吸附,以及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初步探讨了吸附反应机理。采用FT-IR、XPS、SEM和热重等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2时,P(RAG/St/NH)微球对胭脂红的吸附效果最好,并且吸附前后微球球形无变化;微球对胭脂红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探究了温度为303、308、313和318K的吸附过程,发现ΔH>0、ΔG<0、ΔS>0,表明吸附属于自发吸热熵增的过程,升高温度有利于微球对胭脂红的吸附。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羧基化的聚合物微球,利用改进的二步溶胀法,以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的聚苯乙烯种子微球溶胀羧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制备羧基化改性聚苯乙烯微球,研究羧基单体种类、种子球添加量对微球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反应条件,并采用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聚合物结构和微球的形貌.结果表明:以苯乙烯-二乙烯苯-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聚合得...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采用阴离子乳化剂(用量小于 CMC)和分散剂存在下,分散介质的醇水比控制在1∶1以内,K_2S_2O_8作引发剂的分散聚合法合成粒径在0.5至1.5微米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在本体系中,随着醇用量的增加,胶乳粒径变大,单分散性变好。随着醇的表面张力的降低,胶乳粒径变大。在该体系中加入少量的 SDS、电解质以及聚乙烯醇,可以得到粒径较大,分散较均匀的胶乳,且所得胶乳粒径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该体系中增加苯乙烯的用量,所得胶乳粒径增大。加料方式对胶乳粒径及其分散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修饰碳糊电极研究载药淀粉微球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反相乳液体系中合成了载药淀粉微球,分析了微球的结构特征。分别制备了碳糊电极和淀粉微球修饰碳糊电极,选择具有多个羟基和烯醇结构的抗坏血酸为模型药物。以pH=6.4的磷酸盐缓冲液为底液,支持电解质KCl浓度为0.1 mol.L-1。逐次降低抗坏血酸的浓度,测定不同电极的检测下限。选用1.0×10-4mol.L-1的抗坏血酸溶液,在-0.4 V~0.9 V的电位范围内以50 mV.s-1的速度扫描,记录A~V图。通过比较不同工作电极作用下抗坏血酸的氧化特征,可以推论淀粉微球对抗坏血酸的富集作用更多的依赖于微球结构中的-OH、-NH2与抗坏血酸分子中-OH之间的氢键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稻壳为原料制备了二氧化硅-木质素复合微球,并对微球进行了水热法处理。利用两种微球作为吸附剂对硝酸银溶液进行了吸附实验。通过SEM、TEM、XRD和TGA对微球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水热处理后的微球中木质素含量明显上升,壳层稳定性也有所改进,微球对银离子具有还原作用,吸附后微球表面有银单质生成。在银离子浓度为0.02mol/L时,90℃水浴条件下反应24h,未经水热法处理的微球吸附量为21.7mg/g,水热法处理后微球吸附量达到55.6mg/g。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地去除工业染料废水中的有机染料,本文以水热合成法制备出Fe3O4纳米微球,并将其表面包覆功能化外壳,得到新型的磁性吸附剂.并详细讨论了温度、浓度、pH等因素对染料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对溶剂绿7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大,吸附量显著增大,溶液的温度升高,吸附量降低;较低的pH有助于吸附作用的发生,当pH=2时,脱色率达到95%.鉴于此新型磁性吸附剂良好的吸附性能及低廉的制备成本,很有潜力应用于工业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中.  相似文献   

12.
乳液聚合法合成单分散交联PS纳米微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系列粒径在 60~ 2 0 0 μm间的单分散交联PS微球 ,并探讨影响乳液聚合稳定性、粒径大小及微球单分散性的因素。结果表明 :实验范围内 ,增加乳化剂用量 ,减少引发剂用量 ,降低搅拌速度和反应温度有利于常规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减少乳化剂用量和采用分批加入乳化剂的方式使交联PS微球粒径增大 ,微球粒径的单分散性提高 ;提高聚合温度和延长聚合时间也有利于增大交联PS微球粒径和提高微球粒径的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13.
尺寸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苯乙烯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尺寸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的制备工艺,分析了乳化剂、引发剂、单体的用量,醇水比和搅拌速度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所得产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仪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均匀且呈单分散性,并制得了粒径为100~800 nm的聚苯乙烯微球。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球的荧光激发峰在390 nm处,与微球粒径大小无关。同时借助Langmiur-Blodgett(LB)技术对PS微球进行了自组装。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它具有无毒、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等特性,是制备吸附微球的良好材料。改性壳聚糖微球不但具有壳聚糖本身的特点,而且在性能上还有易分离、再生等优点,已经引起了生物、化工、医药工业等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改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如乳化交联法、化学交联法、凝聚法等,对其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碳酸钙和甲苯等致孔剂的用量对聚二乙烯基苯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选择致孔剂并控制其用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粒径窄分散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分散系数最小可达0.035.  相似文献   

16.
以废旧泡沫和四氯化碳为原料制备交联聚苯乙烯(CPS)多孔材料,再用三乙醇胺对其改性,制备得到改性交联聚苯乙烯(MCPS);用扫描电镜(SEM)、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测试法等方法表征CPS与MCPS的形貌、粒径大小、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出30 ℃下,CPS与MCPS对四环素(TC)的吸附量;运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研究表明,CPS对水体中的TC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其吸附速率常数与平衡吸附量分别可达8.36×10-3 mg·g-1·h-1和75.8 mg/g。经三乙醇胺改性后制备的MCPS,介孔结构更加发达,比表面积增大,对TC的吸附速率常数和平衡吸附量分别为4.96×10-3 mg·g-1·h-1和110.5 mg/g。综上所述,改性前后的CPS均可实现对水体中TC的吸附,改性过程可提升CPS的吸附能力,但降低了其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浓度的硝酸氧化聚苯乙烯树脂NDA-150,得到了一系列表面化学性质和物理结构俱佳的高分子吸附剂。将该类吸附剂应用于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研究发现: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加,吸附剂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同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考察吸附性能与含氧官能团的关系,发现:吸附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与其羧基官能团含量成正相关关系。溶液平衡浓度低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为离子交换;溶液平衡浓度大时,别的吸附机理如络合机理也会伴随发生。吸附动力学表明:在吸附的全程范围内数据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对废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恒温培养方法研究了矿化垃圾对磷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同时与三种不同水稻土的磷吸附特性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对废水中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undlich及Termkin。等温吸附方程的拟合度均达到显著水平。与水稻土相比,矿化垃圾磷吸附容量大,吸附态磷的解吸速率与水稻土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