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20 0 0年 8月 2 9日 ,由复合材料研究所李嘉禄等承担的国家纺织工业局下达的军工配套项目“三维异型整体编织工艺的研究和三维编织设备及织物的研制”通过了国家纺织工业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  该项目研究开发了 :1多种三维编织新工艺 ,编织出多种结构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 ,其中 ,隐层结构 (多层连接结构 )、变截面壁厚均匀结构等三维编织工艺具有独创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2组合式三维编织机 ,适宜编织不同形状、不同规格的三维编织物 ,设计新颖 ,编织运作灵活 ,操作使用方便 .3多种三维编织预制件 ,性能优良且满足使用要求 .4三维编织…  相似文献   

2.
科研鉴定     
“二步法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和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项目通过国家教育部验收  由我校特聘教授、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博导李嘉禄教授承担的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二步法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和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于 2 0 0 3年 11月 2 5日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  该项目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 ,针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二步法方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 (结构 )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次推导编织纱与轴纱交织形成的表面编织角和内部编织角之间的几何关系 ;首次通过计算轴纱纱线填充…  相似文献   

3.
该项目是由我校科技处管国处长等承担的国家纺织局三项费用项目 ,于 2 0 0 0年 10月 7日通过了由天津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  该系统由特征识别和 CAPP两部分组成 .前者是从 Auto CAD R12的三维实体造型出发 ,从零件信息库中提取三维几何信息和拓朴信息 ,在 Auto CAD平台上以 Auto LISP为开发工具完成特征识别 ,生成零件特征信息文件 ,这是本系统的创新点之一 .CAPP部分的作用在于接收特征信息文件 ,添加工艺信息 ,经零件信息库、工艺知识库 ,通过推理机推理生成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系统的另一特点是实现了CAD与 CAPP的对接 .…  相似文献   

4.
由我校复材所李嘉禄教授等承担的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项目"月球软着陆器用高性能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研制"于2011年6月14日通过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首次研究高性能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并建立细观结构模型,通过对  相似文献   

5.
由我校复材所李嘉禄教授等承担的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项目"月球软着陆器用高性能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研制"于2011年6月14日通过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首次研究高性能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并建立细观结构模型,通过对  相似文献   

6.
由我校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李嘉禄教授承担的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疲劳性能的研究”于2006年1月12日通过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分析研究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观测并描述了纤维束的走向和截面形状,建立了编织工艺参数和几何结构参数的关系式.经实  相似文献   

7.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和数值仿真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米"字枝状模型、纤维倾斜模型、三细胞模型、螺旋线模型以及基于细观结构几何模型的刚度和强度性能研究.在数值仿真研究方面介绍了研究人员根据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成型技术、编织程序和纤维在编织过程中的走向等建立...  相似文献   

8.
(获 2 0 0 1年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强度低的弊病 ,从而成为一种新型结构材料。近 2 0年来 ,国际上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制造与应用技术 ,如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造耐高温、烧蚀和高冲刷的导弹头锥、火箭发动机的喉衬、发动机裙和导弹弹体或火箭箭体、航天器特殊结构件、飞机机翼等的研究极为重视。本研究项目从 1 992年开始围绕航天结构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及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 :1 )分析了三维四向、五向编织技术及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特点 ,比较了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 ,如CLMa的…  相似文献   

9.
工艺规划与设计是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关键环节,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采用三维CAD进行产品设计,基于MBD的工艺规划已经成为航空、航天、汽车等复杂产品制造业企业的迫切需求.文章对基于MBD的三维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系统需求进行了分析,以基础服务为核心,设计了基于SOA的系统总体架构,并对系统实施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集中调研、行业需求模型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系统开发、行业应用验证与产品化相结合的项目实施方案,为系统开发及三维CAPP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种面向对象CAPP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瑞各种CAPP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工艺对象重组方法来设计工艺的思想,建立了一个基于工艺对象的数据库并集工艺过程设计与工艺信息0管理于一体的面向对象的CAPP系统的结构模型,这种模型能继承企业已有的工艺过程,并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圆型编织携纱器的运动规律,研究了空间纱线交织结构,获得了预成型件结构的单胞模型,推导了内部单胞和表面单胞的几何特性、编织工艺参数间的数学关系.采用刚度平均化方法,计算了三维圆型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分数对弹性模量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课题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精确测量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 (织物 )的两个关键结构参数 ,即表面编织角和花节长度 (又称节距长度 ) ,从而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的质量监测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保证 这一课题由我校万振凯副教授等人承担 ,于 2 0 0 2年 6月 2 8日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专家组认为 ,所研制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表征参数测量系统 ,采用自行开发的硬件滤波技术 ,实现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表面图像降噪的精确提取和分析 ,提高了测试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该系统设计新颖 ,功能齐全 ,操作方便 ,提高了…  相似文献   

13.
针对热载荷对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基于材料细观结构几何模型,推导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稳态热传导分析有限元方程,建立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热力耦合行为分析力学模型.将稳态热传导分析得到的温度场作为热力耦合分析时的热载荷,并施加相应的机械载荷,完成了热力耦合强度预报.研究结果表明螺旋型纤维等效模型的数值预报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计算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边界热流对小编织角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影响较大;该研究为后续的瞬态热传导分析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系统中,零件信息描述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将直接影响所设计的工艺过程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基于参数的CAPP零件信息描述方法,并以轴类零件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参数的CAPP零件信息的描述方法,给出零件信息描述参数的整个输入过程,使得CAPP零件信息的描述与输入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5.
科研鉴定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表面纹理分析”通过市科委验收  由我校网络中心主任万振凯教授承担的市基金项目“基于小波变换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表面纹理分析”于 2 0 0 3年 3月 2 3日通过市科委验收 .  三维编织预制件是制作先进的多功能复合材料制件和主承力复合材料制件的新型高级增强体织物 ,是航天、航空部门所急需的新材料 .该项目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采用小波变换等滤波技术实现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表面图像降噪的精确提取 ,用部分图像纹理分析手段测量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平均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汽车车桥回转类零件CAPP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阐述了工艺决策系统信息 模型的建立与知识的表达、工艺决策方法和工序图的生成,解决了该系统面临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CAPP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CAPP系统中,工序图的生成和绘制是多因素制约的动态过程,是制约CAPP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采用零件信息模型的"反向重构法",介绍了在CAPP系统中自动生成基于三维工件模型工序图的生成方式及流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基于Web的模具CAPP系统所应用到的关键技术:Web技术实现、模具产品结构描述-BOM、工艺数据和工艺设计知识库、企业资源信息描述模型、模具制造工艺项目描述模型、协同设计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回转类零件CAPP系统的工作原理 ,即可由该零件的CAD系统直接传递数据和信息到CAPP系统 ,经过搜索、判断、决策和推理等工艺过程自动完成零件的绘图 ,工艺规程 .  相似文献   

20.
基于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健康监测系统,建立了一套基于数据流的滑动窗口技术的模型,处理分析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健康监测系统的连续数据.该模型能够及时地处理和判断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并能对异常数据进行保存和分析,进而做出相应的提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具有很好的吻合性.该模型大大减少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处理的难度,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