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心岛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位于水陆交错带而具有极高的生态敏感度和生态价值,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河心岛面临管控无序和生态失衡等问题。文章针对佛山市河心岛管制边界不清、修复技术难度大、利益协调复杂等难点,提出构建三阶段的河心岛生态修复总体工作框架,通过分类定位和修复时序“双评价”技术,分类确定河心岛的生态修复目标和修复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物理综合整治、生态结构建构、堤外岸带湿地修复和堤内物种多样性提升四大生态修复策略,以及升级生态产业、发展自然教育和谋划市场交易三大生态价值转化思路,并建立工作、考评和行政三大机制,以保障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和生态价值转化的实现,为我国生态文明阶段其他城市打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对立局面、探索“两山”理论的实现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前生态城区规划已成为继生态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小区规划之后的又一个热潮,生态城区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生态城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生态城区与生态城市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也有所区别,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特点,构建生态城区独具特色的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相应的标准值和权重。提出了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来衡量城区发展的生态化水平,以指标体系来衡量生态城区建设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政策?法规     
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著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生态意识,蕴含着深厚内涵,它应可以解读为生态平餮意识、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成本意识、生态商品意识、生态园林意识、生态边缘意识、生态建设意识等。宜居城市建设应涵盖和体现这些概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对生态城市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原 《山西建筑》2009,35(31):23-24
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城市化带来的危害,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指出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参照国外生态城市的要求,阐述了我国构建生态城市的步骤、阶段和具体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生态空间廊道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生态信息、能量流 动的重要通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以沈阳市中 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OI数据识别出中心城区“三生空 间”中的生态(混合)空间,在比较不同类型POI要素对生物信 息流动产生阻力的基础上利用最小累计模型和重力模型识别生 态空间廊道。结果表明,沈阳市中心城区可形成城市级、城市 副级和区级共50条连接各生态斑块的生态空间廊道,且城市 生态空间廊道具有环状、水平网络连接复杂、可连通大部分生 态斑块等特征,但建设成本较高。最后根据各级生态空间廊道 的规模、构成基础以及生态作用等提出了生态廊道网络优化和 延伸生态空间供给等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生态空间管控是中国国土空间管控的核心内容。以莆田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水土流失—水源涵养敏感性评估定量识别重要生态源地,依据地物类型构建生态阻力面,应用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基于土壤、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三类关键因素认知区域景观特征类型及单元特征,并以认知结果为原型与基础,提出生态空间结构及本体类型、组合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重要性分级中极重要和重要区域面积为907 km2,占40.53%,识别出10个一级生态源地和5个二级生态源地;(2)构建出呈“C”形的一级生态廊道和网状二级廊道;(3)识别出10种景观特征类型,并总结关键景观特征单元的要素及空间组合特征;(4)从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生态斑块建设及生态廊道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敏感性—景观特征认知框架来进行的生态空间网络构建及优化的方法能有助于提升区域生态空间质量,强化地域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2023,(19):31-33
<正>规划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低碳发展”,以“绿色、低碳、和谐、共融”为核心理念,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坚持构建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能力支撑保障体系,促进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建设生态园区。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者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生态规划技术方法的探讨,鲜有反思生态城市的理念起源及其实践效果。文章综述近年来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生态城市理念和实践的核心争论点进行剖析。文章首先回顾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的变迁,将生态实践划分为 3 个阶段,第 1 个阶段是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自下而上的社区实践,第 2 个阶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发的热潮,第 3 个阶段是全球化大规模生态城市运动。然后分析生态理论在概念上的学术分歧,认为生态城市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为实践提供了灵活性 ;并理清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这几个概念的联系。最后作者分析了生态城市实践近年来在学术上和实践中的核心争论点 :认为在组织模式上,由政府、企业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模式逐渐取代了早期自下而上的社区模式 ;在适用范围方面,典范性项目存在局限性难以在全球复制,依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生态理论的内在矛盾方面,经济发展是许多生态城市项目的出发点,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难以平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探讨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 内涵与实践的基础上,以杭州市和甘南藏族 自治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和指标体系 构建作为案例,探讨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生态经济运行体系、生态环境支撑体系、 生态人居建设体系、生态文化彰显体系和生 态体制机制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难点、对策和 价值启示,认为我国城镇可持续建设生态文 明需通过理论理念研究与实践实证相结合、 城乡统筹与跨区域相结合、经济形态与城乡 景观生态相结合、国内经验与国际经验相结 合、多学科相结合,建立一套相应的体制机 制体系和配套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敏感度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及研究进程进行了整理。进而以恩施州清江流域为实例,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影响因子和评价标准,建立了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以GIS为支撑,做出生态敏感度分析。最后,根据不同的生态敏感度分区,提出分区治理方案和保护对策,以期为恩施州清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5,他引:102  
本文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角度界定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并从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系统协调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从总体规划、功能区规划、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三个层面探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对策,提出了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以期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翟端强  卓健  徐弈 《规划师》2023,(2):53-60
生态风险是指在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综合作用下产生生态负面效应的或然性。生态风险评估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研究对深入推进规划编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概括总结了我国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其次,针对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估中“人类—自然”互动关系的客观情况,借鉴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详细阐释了生态风险和景观格局之间的耦合关系,说明这一耦合关系对完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的作用和优势。最后,基于耦合关系视角提出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建议,从基础数据整合、影响因子选取、评估体系构建、适用性分析、情景分析及应用五个方面对评估框架进行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14.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促使旅游业的“银发旅游”和“养生旅游”成为朝阳产业,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贺州作为新型的生态旅游城市,拥有众多优质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笔者基于老龄化背景下打造集生态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度假、生态养生保健和生态健康晚年等于一体的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将贺州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山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分析山地生态公园建筑的选址要求和建筑特点,研究影响山地生态公园建筑设计的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候、自然景观等环境因素,并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两方面指出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 明建设。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重要 的一部分,它不仅维持着人与自然的平衡,更是在生态平衡和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闽清黄楮林 自然保护区石潭溪片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通过分析片区内出现 的生产及生活废弃地污染、山林地裸露、水土流失等系列生态 问题,融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理念,以“生态 保护、生态修复、水系修复和人居环境治理”为主要布局思 路,并以“四层保障体系”为框架进行合理的生态修复,以期 将石潭溪片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物种丰富、景观多样、功 能齐全”的生态保护修复示范性片区,为后期我国自然保护区 的生态景观改造提供相关的设计思路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姚全兴 《园林》2005,(4):28-30
上海生态绿地和水环境之美 所谓生态城市,应该是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各占一定比例,又互相融合、维持平衡的复合生态系统。也因此,绿地有两种,一种是如延中绿地那样人工造成的公共绿地,另一种为自然条件下生成的生态绿地,二者差别悬殊,不可同日而语。在上海,生态绿地已成为稀有物种,十分罕见了。上海东北角的原江湾机场,  相似文献   

18.
生态空间规划从传统城乡规划体系的“补丁”跃迁 为当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先行系统,多元分析技术介入 的评估路径是合理了解生态空间本底特征和制定规划管控策略 的科学保障。以襄阳市为例证区域,运用生态敏感性分析、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最小阻力模型、电路理论廊道模拟等多 元技术遵循“本底评价-格局优化-分级管控”的路径逐级开展 生态空间规划。襄阳市生态空间占比56.33%,共识别35个 生态源地和73条最佳生态廊道;构建“一干七支、西屏北网、 三楔四区多点”的襄阳市生态安全格局;制定生态空间分级分 要素管控策略和用途管制的正负面清单,并提出“护绿、增 绿、补绿”的生态修复策略。以期对新时代国空体系下的生态 空间规划实践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住宅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住宅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国生态住宅发展的策略、措施及生态住宅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建筑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同时会产生一些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因此,应当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坚持生态和谐原则、节约资源原则、整体性原则以及便利性和舒适性原则,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加强生态意识,注重资源利用,在兼顾生态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同时给建筑物预留适当空间,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