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5 kV输电线路已成为雷害的重灾区。输电线路应用避雷针防雷符合传统防雷理论,但对35 kV架空输电线路而言有其局限性。根据雷电活动对35 kV线路的危害进行分析,结合一处实际运行的避雷针,初步探讨了避雷针在35 kV架空输电线路上的防雷应用利弊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山区架空送电线路防雷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卫堃 《广东电力》2008,21(9):66-69
通过分析肇庆供电局管辖的110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防雷现状,查找出肇庆山区当前架空输电线路防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山区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水平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应用ATP-EMTP对配网架空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下,线路避雷器的保护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安装线路避雷器可以对配网架空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进行防护,其保护效果与避雷器的配置方式及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有关,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可以减小线路避雷器的安装密度。  相似文献   

4.
架空线路雷击事故的分析及其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架空线路防雷是电力系统防雷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对架空线路雷害事故进行分析,并就各种防雷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许颖 《电网技术》2003,27(6):73-76
介绍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1999年制订的《6—1150kV电网雷电和内过电压防护导则》关于110—1150kV架空线路防雷保护部分中的新内容和新观点:(1)在防雷保护计算中增加了用第1脉冲和后续脉冲雷电流幅值和陡度多数;(2)架空线路绝缘子串中个数选择增加了“为了保证线路绝缘25年不检修的运行周期,实施在绝缘子串中增加绝缘子个数”的条款;(3)架空线路允许雷击跳闸次数的选择依据是线路断路器操作资源准则;(4)分析架空线路运行耐雷指标时指出:①110-22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主要起因是反击闪络;②33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主要起因大致反击闪络和绕击闪络各一半;③500-75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主要起因是绕击闪络:④提高115kV架空线路耐雷性要靠使用负保护角避雷线的直线杆塔和耐张转角杆塔:⑤提高架空线路不间断供电可靠性的后备措施是自动重合闸。  相似文献   

6.
20kV架空绝缘电缆防雷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kV电压等级作为一种新型的配电电压等级,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可以取代10 kV电压等级。工程应用表明,20 kV线路多采用架空绝缘电缆,但架空绝缘电缆的雷击事故率却明显高于传统的架空裸导线。针对上述状况,全面分析了架空绝缘电缆雷击事故的特点,计算了20 kV线路多种情况下的感应雷过电压幅值。计算结果表明,感应雷过电压幅值可大于450 kV,超过现有20 kV线路的绝缘水平。基于10 kV线路以往的防雷经验和措施,分析并提出综合运用氧化锌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屏蔽分流线等防雷措施来保护20 kV架空绝缘电缆线路。该研究为20 kV配电网安全供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疲劳损伤的成因,计算其振动频率和半波长。针对架空输电导线振动的特点,制造相应的防护金具,控制振动对导线及金具的损伤,从而确保架空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8.
110 kV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并联间隙作为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是对现有防雷措施的有效补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东莞供电局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应用研究成果。设计了多种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通过试验研究,验证其接闪雷电、疏导工频续流、均匀工频电场、保护绝缘子及金具的效果。经过逐步优化设计,确定并联间隙的电气参数和外形尺寸,研制出样品,并分别应用于5条110 kV线路上。介绍了所研制的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现场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9.
将GIL段串入架空线路后,线路阻抗特性会发生变化,对于阻抗参数敏感的距离保护,其保护范围会发生变化。为了使原有架空线路保护装置能够可靠保护混合线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距离保护定值来维持保护装置保护范围,使得原架空线路保护装置在GIL-架空混合线路工况下仍然适用。计算方法在PSCAD仿真模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海南与南方电网主网联网工程是我国首条超高压、长距 离、大容量的跨海电缆联网工程,此联网线路采用架空线和海 底电缆混合线路,其保护配置与常规线路保护配置有很大不 同。分析了海南联网工程联网线路的线路保护配置,并对其 动模试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冷华俊  白少锋 《电力建设》2012,33(12):97-100
介绍了110 kV隆高898线多次因雷击跳闸的情况并分析跳闸原因,指出该线路35号长江大跨越塔C相避雷器为故障点。结合现场情况提出了恢复线路大跨越段避雷线的线路防雷保护调整方案,调整后的线路运行正常,没有出现雷击跳闸情况。建议在线路运行工作中应加强对线路避雷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根据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仿真计算模型,对影响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因素进行仿真计算与分析,证明现有常规的防雷保护措施仍然实用有效。应根据现场实际,进行仔细地规划,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防雷保护措施,是可以起到应有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保护装置无法应对高压架空线路因断线故障造成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降落比较的高压架空线路断线保护原理。新原理使用架空线路两端电压采样值获得线路各相“测量电压降落”,采用均匀传输线路阻抗矩阵以及线路两端电流采样值计算得到线路各相“计算电压降落”,通过比较两种电压降落的瞬时值构成架空线路断线快速识别判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断线保护原理动作速度快,可靠性高,在轻载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35 kV架空输电线路雷击事故严重的情况,设计一种基于"疏导型"防雷理念和"气吹灭弧"相结合的灭弧防雷间隙,该间隙在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能优先于绝缘子串闪络,将雷电流导入大地的同时熄灭工频续流。通过小电流灭弧特性试验和仿真建立的灭弧防雷间隙的PSCAD仿真计算模型,针对广西大化县35 kV架空输电线路的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输电线路安装灭弧防雷间隙可有效抑制雷击过电压,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15.
架空送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架空送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施工的特点,介绍了不同跨越架和封顶网的结构形式,比较分析了不同形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研究了跨越安全距离,并对其取值进行论证,可为跨越高速铁路施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防闪络绝缘护套对鸟粪闪络防护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鸟粪闪络防护措施,防闪络绝缘护套是通过降低绝缘子所承受的电压达到防护效果的,这种方法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其实际效果却还没有得到有效验证。因此,通过对鸟粪闪络的机理进行分析,建立架空输电线路鸟粪闪络的仿真模型和试验平台,验证防闪络绝缘护套对鸟粪闪络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只要厚度足够,绝缘护套能有效地阻止鸟粪污染造成的线路闪络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架空输电线路雷击事故频发的问题,一种安装于架空输电线路上的喷射气体灭弧防雷间隙装置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雷电冲击电流击穿间隙,导致工频续流时,该装置能够迅速切断间隙两端电弧,有效保护绝缘子串免受工频电弧灼烧。依据现有电弧理论方程模型,运用ANSYS 10.0软件对高速气流和电弧进行仿真计算,同时利用高速摄像机和示波器观测电弧电流的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间隙电弧在高速气流作用之下能够快速熄灭。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高压送电线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对通信架空及埋地光缆金属构件感应较大的电动势及险电压,造成构件绝缘击穿,引起通信设备故障及通信事故发生,通过分析送电线路对架空及埋地通信光缆的危险影响允许值,提出送电线路发生单相地故障时对架空及埋地光缆的危险影响计算及对通信光缆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汤涛  向城名 《中国电力》2018,51(1):64-70
对于重覆冰区域的输电线路来说,地线覆冰会严重威胁到线路的安全运行。采用绝缘地线直流融冰的方式是解决架空地线覆冰问题的方法之一。当输电线路发生雷击事故时,直流融冰采用的绝缘地线与杆塔之间的雷电流分布情况决定了杆塔的塔顶电位,影响着杆塔的耐雷水平与线路防雷接地的保护。利用电磁暂态软件EMTP,对杆塔和绝缘地线中的雷电流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500 kV输电线路中,雷电流主要通过杆塔流入大地,雷电流的幅值、杆塔档距、接地电阻的大小、地线结构、直径以及地线接地方式等对绝缘地线和杆塔分流情况有重要的影响。计算结果可为绝缘地线分流系数和杆塔分流系数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有利于指导输电线路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A general formula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imperfect earth on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impedances and admittanc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ing model can be used in the sim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in cases of two-layer earth over a wide frequency range, covering most fast transient phenomena of power engineering interest.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over homogeneous and two-layer earth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A systematic comparison of the proposed model with other approaches is also presented and the differences due to earth stratification are reported. Finally, the transmission line parameters calculated by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 are used in the simulation of fast transient surges in a transmission line excited by double exponential 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