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生力军,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生命线。在技术创新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及经验,进一步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制度创新,加速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系统主体、客体和载体三个方面对如何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体系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持久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了重大创伤,我国也不例外。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各国政府频出重拳挽救低迷的市场,但成效仍不尽如人意。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坚定信心,利用产品暂时销路不畅和产品生产减少的空档,做创新的大文章,正是中小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方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贡献,而占绝对数量优势、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更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中小企业长期所处的弱势地位说明只有通过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才能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作为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很大的风险,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风险的防范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文中主要讨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政府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5.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大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动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大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动力的因果关系图与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建模软件作为工具,以山东钢铁大企业集群为典型案例进行了仿真模拟。仿真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创新动力总体趋势的增加,科技人才投入、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新产品产值以及税收也随之增加;对某一特定状态下的创新动力,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和市场集中度是集群创新的主要动力源。并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实证方法对上海102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标(RII)技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政策需求因素和信息来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测度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缺乏技术创新人才(RII=O.706)是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最大的障碍因素,税收减免(RII=0.722)是其最为迫切的政策环境,客户与消费者的需求信息(RII=0.831)是其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包括资金、研发强度、创新网络等10个因素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模型.对上海和深圳两地188家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分类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资金、研发强度、技术人才等8个因素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其中,研发强度和资金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相关政策却存在有着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中小企业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已不只是发展规模,而是需要不断地创新,以创新来增强企业的活力,以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着重开展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9.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解决环境问题、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中小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循环经济的实现,是决定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关键。由于自身原因,中小企业向循环经济的转型面临很多困难,通过联合中小企业可以跨越这些障碍,逐步实现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0.
孙宏  王贵林 《中国包装》2001,24(4):106-109
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技术的发展虽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但是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技术创新发展规律,科学地管理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机制是成功管理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由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三大部分组成,并提出了三个机制的运行模型,同时通过分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1.
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主创新在促进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对河南省300多家企业问卷调研结果,研究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因素如何影响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并对各个动力因素的重要度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实证表明,企业家精神推动和市场推动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significant interest on the topic of knowledge workers,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y influence certain aspects of firm innovativeness remains limited. In particular, while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 workers exist, their particular synergistic effects on new and improved product development within smaller firms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Drawing on the knowledge-based view (KBV), we posit that innovation strategy plays an instrumental role in linking 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workers, thereby leading to greater product development outcomes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 workers. Moreover, some suggest that beyond a certain point, there is a diminishing return to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knowledge workers in an organisation; however, the basis of this finding is within larger firm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high-level (e.g.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and low-level (e.g. technicians and machine operators) knowledge workers exert varying effects on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new and improved product development. Data from 205 small and medium-sized high-tech manufacturing firms provide support that distinguishing among types of knowledge workers is important given that they impact new and improved product development differently. Furthermore, innovation strategy plays a synergistic role, positively mediat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 workers on innovation outcomes.  相似文献   

13.
The growing diffusion and acceptance in the business world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has attracted greater interest on the part of academia. Although fundamental questions focus on how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QM can bring about better business performance, a more recent recurring issue pertain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QM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whethe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ight provide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Unfortunately,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QM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ppears contradictory and complex.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might be better understood from the contingent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hus proposes a multidimensional intervening variable in the relationship, called Business Innovation Capability (BIC). An empirical study of 105 Spanish industrial firms reveals that the effect of some business practices suggested by TQM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when BIC dimension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中小企业创新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税负过重、创新投入效率低、技术创新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于是,作者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税制、提高创新投入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等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在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机电设备制造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针对三峡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和难题,国内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联合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提高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水平。简要列举了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创新成果,对我国今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电清洁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分析了组织冗余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发掘、利用的组织冗余达到某一临界点时,能对企业选择基于研发的自主创新策略产生足够的激励;在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创新策略越来越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正确辨识、发掘、利用组织冗余对于提高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绩效,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7.
贾洪坡  陈满儒 《包装工程》2006,27(5):274-275,285
中国经济的腾飞,为无数企业提供了飞速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工程机械类中小企业.首先从国内外企业发展现状入手,提出工程机械类中小企业的未来目标就是品牌塑造.即以设计管理为核心进行企业的再造与整合,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和探讨技术创新及其战略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煤炭产业的技术创新及其战略问题,考虑到技术发展阶段差异较大的特点,先进企业的创新战略应选择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并存,其他大多数企业则应主要采用模仿创新战略,并形成产学研相结合、主体及模式多元化的集成创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科技体系建设的背景、发展历程、建设思路、主要内容、建设特色、建设效果和带动作用。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近30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体系一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中国海油围绕"建立与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和引领公司高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努力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海油特色"的工作亮点,取得了科技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总体实力双提升的良好效果,支撑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现代海洋石油工业体系,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海洋主权、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