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简单”的教学策略去解决那些并不简单的信息技术教学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利用鼠标和键盘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听得懂,会操作,在点滴的操作和探究学习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以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教书、育人,使自己成为一个“不简单”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相似文献   

2.
授课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初三学生存在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同时又具有强烈探究欲望的特点,准确地捕捉了"原子空间结构和原子中各粒子的带电情况"这一学生学习障碍,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运用电脑软件通过虚拟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整合课堂资源等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结构模型,从而形成清晰、直观的原子形象,将信息技术和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为解决化学微观粒子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和一个成功范例.教师精心设计了三个依次递进的探究过程,每个过程教师设疑和引导恰当、自然,符合学生实际;每个过程均采用了对比、推理和演绎的实验方法,比如,在探究得到"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结论后,教师介绍当年卢瑟福进行了一些猜想,让学生猜猜"卢瑟福当年可能做出哪些推想",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挑战先贤的热情和欲望.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打开某个软件时,经常会发现窗口上有"帮助"菜单或是独立的帮助文件,这一"帮助"可以引导我们完成对该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罗列操作的注意点等等,给我们正确使用该软件带来极大的便利.借鉴这种做法,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可以设置帮助共享,来满足学生个别性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忽视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体验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应有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的主体权利、在学习评价上无视对学生"自我反思性评价"的建立等,我们成立了跨学校的课题研究小组,在区域内开展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主题+自助"式学习的构建>课题研究,通过建立小学信息技术自助学习博客网,初步设计和开发了"主题+自助"式课程资源,开展了在这一课程资源平台上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5.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学习思路的引导;针对学生求知过程的疑点,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求知欲和信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规律,提高在实践和探究中运用知识的能力.现以三年级数学《年、月、日》一课来阐述"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根本目的.然而时至今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把握好"提升信息素养"这个概念,依旧将信息素养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7.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操作类课程,需要教师创设合作学习情境,注重让学生自主动手探究实践。在信息技术教师创设开放式课堂时,需要一个教学帮手、学习助手——学习资源包。学习资源包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帮手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信息技术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持续保持学生学习热情,更要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实践,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包,辅助学生在分层"隐藏"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呈现 "复制与粘贴"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将我校8个班近500名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归纳总结为如下4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中一直存在一种技能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崇尚"工具主义"、"技术至上",以简单技术的掌握为第一要义,重视离散的、孤立的技能训练,相对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与情感态度的养成等.技能化倾向显然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不利于全面认识和准确定位信息技术课程.为了改变上述现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素养"这个概念,将其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其初衷是为了避免信息技术课成为"微软培训班"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9课<键盘操作>. 教学背景 这是三年级新生在刚刚学会开关机与简单的鼠标操作之后,在即将进行文字输入的键盘操作之前,为了消除学生对键盘的恐惧感而开设的一节游戏活动课,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键盘的基本功能、分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任务驱动"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对"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理解和设计极为关键.我们所理解的任务应该是具有一定解决问题思维过程的,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样的"任务驱动",不再单纯按学科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学科知识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展开,而是跳跃式、超链接式的,通过多个小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多个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电脑"中管理计算机资源的一系列操作是既重要又实用的操作技巧,这些操作贯穿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始末,掌握好这些操作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在学完所有的操作之后,会进行一次综合应用的操作练习,按照以往的惯例,这节课我会罗列出一长串的操作要求,如:  相似文献   

13.
"几何画板"以其入门容易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及其强大的图形和图像功能、方便的动画功能被国内许多数学教师看好,并已成为制作中学数学教学课件的主要创作平台之一.它进一步地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教材、学情分析 "网上邻居"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这节课既要学习新的知识,还要巩固前面学过的相关操作.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明确提出:"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工具越加人性化,其操作越来越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之外接触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的机会增加,以单纯的软件操作技能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已不受学生欢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亦悄然变化,从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向技术应用策略的学习转变,关注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8.
"声音的播放与录制"是苏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23课,主要内容是有关"录音机"小程序的基本使用知识.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熟悉了电脑的初步操作,对于声音的播放与录制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已有播放与录制的体验. 诗文诵读是我校的特色之一.经过实践,学生已对诗文诵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诗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对于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文件存取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操作习惯十分重要.下面截取"文件的存取和打开"一课的教学片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李艺教授在苏州评价高中信息技术研讨课时曾说:"在听数学课、语文课时,我感觉内容非常的充实,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求最大的教学容量,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而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好像有很多时间让学生去磨,时间显得很不紧凑."2007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天津举办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李艺教授再次提出:"现在我们的新课程,理念超于内容、形式超前于内容,玩儿的花样多,浪费时间的情况多,一节课90%是废话,形式化严重,缺的是内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反思众多的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我以为其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表达、教材的使用、教师的演示操作以及教学的组织等诸多随意性相关,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从"六要"起步,克服教学上的随意性,让课堂教学走向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