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验室制备了油溶性纳米Cu润滑油添加剂,将其以1%的质量分数分散于SJ15W/40润滑油中,并以不加该剂的SJ15W/40润滑油作为参比油,采用端面试验机考察其在钢一铜摩擦副体系中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试验所选定的摩擦时间、载荷、转速条件下,添加了油溶性纳米Cu的润滑体系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都小于参比油,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表面分析结果表明,油溶性纳米Cu添加剂能够降低摩擦表面的显微硬度,并显著改善磨损表面的形貌。在摩擦过程中,油溶性纳米Cu添加剂在摩擦面会形成低剪切的膜层,降低摩擦副间的横向剪切力并补偿了磨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磨损表面,表现出低摩擦、低磨损及改善磨损面形貌的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RHY4163手动变速箱油复合剂的组成及性能。该剂具有优良的防腐性、热氧化安定性、抗磨耐久性以及与不同基础油的适应性。该复合剂以2.4%的加剂量应用于兰州石化加氢基础油HVIS H500与中间基基础油MVI 150BS中,研制的85W/90手动变速箱油达到APIMT-1规格要求;该复合剂以3.0%的加剂量应用于克拉玛依加氢基础油KH 150BS与大庆加氢基础油HVIW H350中,研制的80W/90手动变速箱油达到API MT-1规格要求;该复合剂以4.0%的加剂量应用于大庆加氢基础油HVIW H150与聚α-烯烃合成油PAO-4中,研制的75W/90手动变速箱油达到API MT-1规格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制备低粘度多级油应充分考虑挥发性和磨损。因此在基础油中加入30—50%氢化聚α-烯烃合成油。同时在添加剂配方中采用了不同化学结构的 ZDTP。所制得的5W/30QF 高级汽油机油的性能和质量达到了国外 API SF 级油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金刚 《润滑油》2001,16(1):31-33
以HVIW150和HVI150为基础油,加入4.5%复合添加剂,研制出SD10W/30汽油机油,调制的油品质质量符合GB11121-1995中SD级油标准,剂量小,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5W/30 SJ/GF—2汽油机油高温高速行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南海牌5W/30 SJ/GF-2汽油机油和日本本田原厂装车油5W/30 SJ/GF-2汽油机油3万km高温高速行车试验,探讨了高档轿车使用高档汽油机油在高温高速情况下的实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南海牌油和本田原厂装车油实际使用性能相当,都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清净分散性和抗磨性能,南海牌5W/30 SJ/GF-2汽油机油可作为本田雅阁系列车型的专用机油。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矿物型基础油和PAO6相比,煤基基础油不含硫和芳烃,具有更优异的低温性能,可以作为润滑油的理想原料。选取煤基基础油A和B质量比为65∶35的混合油作为复合基础油,通过考察添加剂的添加量对复合基础油倾点和运动黏度的影响,得到降凝剂、复合剂、增黏剂的合适加入量(w)分别为0.5%,9%,9%。将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煤基SN级5W-30汽油机油与市售同类型品牌汽油机油理化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其主要理化性能均满足SN级5W-30汽油机油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低温启动性能和抗机械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改性法与液流粉碎机械法对纳米铜微粒进行了表面改性和分散研究,采用高速离心机考察了表面改性后纳米铜微粒作为添加剂在CD15W/40柴油机油中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采用TEM、XRD测试了表面改性纳米铜微粒的形貌及粒径大小,采用球一盘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表面改性纳米铜微粒作为CD15W/40全配方调配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用SEM、EDS观察了磨损表面的形貌、线扫描、面分布及元素含量,分析了纳米铜微粒在摩擦过程中的减摩润滑机理。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改性结合液流粉碎方法处理后纳米铜微粒的粒径进一步均匀、细化,平均粒径为24nm,并在CD15W/40油中分散性好,悬浮稳定时间长。当纳米铜微粒在CD15W/40油中添加量为0.05%时,具有最优的减摩抗磨性能,能使CD15W/40油抗磨性能提高1.57倍、减摩性能提高27.6%,这是因为纳米铜在摩擦表面的划痕和犁沟处沉积并形成边界润滑膜,从而降低了摩擦,改善了磨损。  相似文献   

8.
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HFRR高频往复试验仪对GF-50W-20、A5/B50W-30汽油机油加入有机钼型和胺类有机化合物摩擦改进剂后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考察;通过发动机扭矩试验进一步验证加入摩擦改进剂后汽油机油在发动机上的实际扭矩变化,确定摩擦改进剂对汽油机油摩擦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HFRR高频往复试验仪能够区分不同摩擦改进剂的性能差异;摩擦改进剂的适量加入可以降低汽油机油摩擦试验的摩擦因数,降低发动机的摩擦磨损和扭矩,改善汽油机油的燃油经济性。SRV及HFRR模拟试验结果与发动机扭矩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烷基萘具有优良的氧化安定性,可用作润滑油基础油。采用模拟试验,对用烷基萘(40℃运动黏度63.5 mm2/s,100℃运动黏度8.0 mm2/s)替代部分APIⅢ类基础油调配的SN 5W-30汽油机油的氧化安定性,高温清净性,摩擦特性和低温流动性进行了考察。烷基萘可以提高SN 5W-30汽油机油的氧化安定性和高温清净性,并能够小幅度地改善SN 5W-30汽油机油的低温(-35℃)泵送性能,但并不能改善SN 5W-30汽油机油的低温(-30℃)启动性及摩擦性能。可以推测,用烷基萘调配的SN 5W-30汽油机油比完全用APIⅢ类基础油调配的SN 5W-30汽油机油有更长的使用周期。(图0表6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0.
纳米微胶囊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化学方法制备了纳米微胶囊铜润滑添加剂,通过四球机考察了其在矿物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微胶囊铜润滑添加剂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和极压性能。其润滑作用机理是Cu纳米粒子在摩擦表面沉积,并在高温高压下形成低剪切强度的表面膜,减少摩擦磨损,表现出良好的极压和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低温性能较佳的加氢异构脱蜡油为基础油组分,加入研制的RHY3062复合剂(由金属清净剂、无灰分散剂、抗氧抗腐抗磨剂以及增强剂组成)以及选定的粘度指数改进剂和降凝剂,调制出5W/30SJ汽油机油。该汽油机油通过了MS程序ⅡD、ⅢE、ⅤE和L-38发动机试验,其质量达到了SAE.1300及APISJ(等同于ASTMD4485 SJ)汽油机油规格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工艺生产的19种烷基化油的质量进行跟踪和分析,结果表明烷基化油具有高辛烷值、零芳烃、低烯烃、低氧含量的特点。探讨了烷基化油的辛烷值、初馏点、蒸气压、硫含量、烯烃含量等指标对调合汽油性能的影响,建议生产和应用企业应对其重点关注。选择典型烷基化油调合国Ⅵ标准车用汽油并验证其性能,制定了烷基化油一级企业标准《异辛烷组分》(Q/SH PRD 0753-2019),使烷基化油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有标可依,确保烷基化油质量满足国Ⅵ标准汽油调合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有机小分子配体表面修饰的方法制备了表面修饰的纳米Cu颗粒,将制备的纳米Cu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引入85W/90GL-5重负荷齿轮油中,用四球试验机考察其在85W/90GL-5重负荷齿轮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油溶性纳米Cu添加剂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和极压性能,能够很好地改善85W/90GL-5重负荷齿轮油的摩擦学性能。使用SEM、EDS和XPS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形貌、组成和化学状态。结果表明,使用纳米Cu添加剂润滑的磨斑表面擦伤程度很轻,并且磨斑表面有单质Cu沉积。其润滑作用机理推测为:单质Cu沉积膜与摩擦过程中形成的化学反应膜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85W/90GL-5重负荷齿轮油的抗磨、减摩和耐负荷性能。  相似文献   

14.
魏文羽  翟月奎  刘影 《润滑油》2002,17(3):26-30
主要介绍了SJ汽油机油的质量特性 ,并以加氢油为基础油 ,加入适量复合添加剂 ,研制出符合API质量规格要求的SJ 10W /40汽油机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研究院、大连石化公司和兰州炼化总厂研制的20W/40铁路内燃机车四代油,经理化性质分析及1G2和CRCL-38台架评定符合CD级柴油机油指标,行车试验结果表明,油品粘度、碱值、摩擦副磨损值与参比油相当,在固定式铁路内燃机车发动机台架评定表明节能效果大于1%。  相似文献   

16.
应用旋转氧弹法、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大庆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和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生产的5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及其对含硫酚类无灰抗氧剂的感受性。并利用成焦板、热管、动态微氧化、薄层氧化等模拟评定方法考察了5W/30SJ汽油机油和CH-4柴油机油(由加氢油调合而来)对该抗氧剂的感受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氢基础油对含硫酚抗氧剂有良好的感受性。  相似文献   

17.
 从分子设计的观点出发,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硼杂环抗磨添加剂SONB,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菜籽油(RSO)中加入添加剂SONB后,承载能力有较大提高,磨斑直径明显减小,摩擦系数明显降低。从磨损表面SEM/EDS、XPS分析结果可以推断,该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分解反应,S元素在钢球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含Fe2(SO4)3和FeS2 的反应膜,N、B元素则以吸附膜的形式存在于摩擦表面, 两种膜的协同作用提高了菜籽油的减摩抗磨性能及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含硼杂环化合物的摩擦学行为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一种含硼的杂环化合物——2-硫酮苯并噻唑啉-3-甲基二正丁基硼酸酯。采用四球及环块摩擦试验机研究了它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石蜡基础油的抗磨性能和承载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减摩性能也有所改善。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摩擦表面的元素化学状态。结果表明,氮和硼元素以吸附的形式存在于摩擦表面,而硫则与金属表面反应生成了含硫酸盐和FeS2的反应膜。吸附膜与反应膜的共同作用提高了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及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