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颠倒的自然界青蛙可能要算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栖动物了。格林童话里的“正面人物”,那个命途多桀的王子,受女巫陷害变成了青蛙,很让钟情于他(它?)的公主痛心疾首。然而在古代的中国,青蛙的形象好像都是负面的:“井底之蛙”形容视野狭窄胸无大志,“蛙声聒噪”则表明它是有扰清听的“谬种”。但是,现代人却摈弃了古人对青蛙的偏见,并且变得对它们博爱起来,我小时候就是一个青蛙爱好者。刚进夏季,我和弟弟就忙碌起来:把一根铁丝弯成尾巴很长的Q,再从外婆的针线笸箩里找出纱布针线,三下五除二,一个捞蝌蚪的工具就做好了。然后我们到池塘边…  相似文献   

2.
非辣蜀人食辣源远流长。在明朝以前,四川先民所吃的辣,并不是现在的辣椒,而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食茱萸。食茱萸为芸香科植物的果实,辛辣香浓。《本草纲目》记载,食茱萸“味辛辣,入食物中用。”由此观之,古蜀人的嗜辣,食茱萸才是他们的最爱。明末清初,辣椒从南美洲漂洋过海,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再溯长江而上,到四川“洋插队”。辣椒被四川人称为“海椒”,即明白无误地透露出它海外飞鸿的外籍身份。辣椒刚进四川时的地位,与西红柿从南美洲到欧洲时的境遇迥然不同。哥伦布将西红柿带到欧洲,种植在国王和贵族的花园里,被冠以“爱情的…  相似文献   

3.
麻你没商量四川人语言丰富,常常借用此事物转喻彼事物,而且这种转喻形象、生动、富于幽默感。譬如,成都俚语中的“麻”字,就不只是名词或形容词,有时它还会是具“欺骗”含义的动词。如果某人说:“你又不是外行,我啷个会麻你呢?”那么,他这里所说的“麻”,就不是要给你的嘴里塞满花椒,直把你麻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而是表白“我绝不会欺哄蒙骗你”。蜀人对花椒的嗜好,起码可以上溯到秦代。据史料记载,从先秦起,古蜀人就喜食花椒。哇,一麻就是二千多年!花椒最初只作药用,《食疗本草》中有医案记载。明王象晋《群芳谱》这样评价川椒:“肉厚…  相似文献   

4.
食话实说     
《中国烹饪》2011,(1):63-63
川菜的精髓,就是变着各种方法吃调料;湘菜的精髓,就是给辣椒找各种一次性伙伴。  相似文献   

5.
“锦江村”的美味面食 蜀中名士流沙河先生在其《三食考》题解中说:“三食者,饭食、面食、小食是也。”毋庸置疑,面食亦是人的主食之一。成都的面食品种虽不及北方的多,但制作却颇为精细,特别讲究调料和臊子。 当年,成都少城内经营面食者众多,而极富特色的面食当首推斌升街西口的“锦江村”。该店虽然仅有两间铺面,但店堂布局合理,不仅有普座,甚至还设有雅间。无论普座还是雅间的客人,店主肖掌柜均一视同仁。肖掌柜的经营原则是:“面食虽有高低不同三等价,待客不分远近贫富一样亲。” “锦江村”的样样东西无不完美。桌椅整齐…  相似文献   

6.
川香满堂     
野生鸡±从菌品甲鱼原料:野生鸡±从菌200克,甲鱼肉300克,白果50克,藤椒20克,美人椒20克,青椒20克,芝麻适量,藤椒油、葱花、姜片、酱油、味精、香油各适量。  相似文献   

7.
百味川肴     
《中国烹饪》2014,(9):104-107
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在普通食材上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时下的餐饮环境中,顾客既要求最地道、最本真的家常味道,亦要求出品有着精美、精致的外形——至少要经得起手机镜头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烹饪》2011,(5):94-97
吃川菜时常常不禁要喝大量的水,椒味与麻味在水分子的润泽下,常常会令人产生一种微醺的感觉——辣晕了!  相似文献   

9.
李霖 《烹调知识》2003,(5):30-31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在我国苏、浙、皖、赣、鄂、湘等地区有吃乌饭的习俗,尤以江南为最。每年这天,各地大街小巷卖乌饭的担摊比比皆是。旧时2、3个铜板的乌饭,置于干净的湿白布上一摊,热气腾腾,放上白糖,白布一卷,再用荷叶包裹,喷香扑鼻,别具风味。  相似文献   

10.
渝阳 《四川烹饪》1993,(6):27-27
  相似文献   

11.
四川美食纪录片立足于川蜀地域文化,用冷峻、客观的视听语言反映真实的川菜饮食特征。纵观二十余部(集)四川美食纪录片,观众真实沉浸的“介入”体验、美食符号呈现与文化表达并重、“精致化视听”的语言描摹、四川本土地域文化的延展传播是其创作的表征。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四川美食纪录片必须立足“社交化”的多媒介推广、采取“体验真实”的创作方式、倡导“健康饮食”的文化理念,唯有这样才能寻求到商业性、艺术性与文化性的平衡点,进而呈现出与其他美食纪录片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2.
四川野蔌八珍:蕨芽、蕺菜(侧耳根)、苕菜(元修菜)、椿芽、马齿苋、绿菜、茼蒿、细香葱。蕨菜包括制干的蕨嫩茎和新鲜的蕨芽。蕨这种植物四川处处山中多有。蕨芽就是在农历二三月间长出的嫩茎芽,既像个“?”号,又像婴儿的小拳头。煮后,淡淡的苦味中散发出一种清香,给人以山野情趣。蕺菜,又称鱼腥草,四川人称为侧耳根、摘耳根、蕺耳根,还有叫它猪鼻孔的。原为野生,现也有少数人工栽培的。由于它含鱼腥草素等化学成分,可增强人的抗菌能力,很受老百姓欢迎。苕菜也称巢菜、元修菜,从宋代文献记载四川人爱吃巢菜算起,已食用近千年了。苏东坡、陆游…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不少“食友”,聚在一起,奇馔怪食是大家拿出来斗赛的重要武器。有一位曾在商报工作的邱兄,说他吃过狮子肉。原来他在南方出差时,正好当地动物园一头狮病殁,其肉便在餐馆供应,以至他得尝一脔。问:“滋味如何?”他伸出食指,惜字如金,说:“味同嚼蜡。”大家不信,  相似文献   

14.
《四川烹饪》2004,(8):i002-i003
  相似文献   

15.
川人川味     
《中外食品工业》2009,(11):24-32
四川有什么?有青山、有绿水,有丰富的农产品,有满面纯朴和沧桑的老乡,更有吃也吃不过来的川菜美味。本期我们邀请了6位四川人,每人都带来一道家乡的特色家常菜,地道的川味,家常的做法,少了餐厅的套路却多了一份浓浓的川情。  相似文献   

16.
千万别怕麻在中国,喜好吃辣的地方不少,然而却好像只有四川人才喜欢吃麻。因为无论老四大菜系还是新八大菜系,只是川菜才有“麻”这种味型。由此便有人武断地得出了一个结论,麻辣才是川菜的特色———这实在是对川菜的一种误解———因为以味悦人的“百菜百味”才是川菜的特点。在川菜的23种基本味型中,其实“麻”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譬如麻辣味、椒麻味、椒盐味;另外,在五香味、陈皮味和所谓的“怪味”里面,也有一点儿“麻”的意思。四川人吃麻,好像客观上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背景。地处四川盆地腹心的成都平原,气候温和,…  相似文献   

17.
辣又何妨我国北方有一句亲情味儿很浓的俗话:女儿是娘的小棉袄。如果借用这句话的语境,说辣椒是四川人冬天的小棉袄,感觉同样很贴切。川人食用辣椒,简直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每年四月,刚上市的新鲜嫩绿的青辣椒常常被炒成“青椒肉丝”,或者干脆就是一盘干煸青椒,这都是些下饭的佳肴。到辣椒开始成熟,浑身透出酱红色时,菜农就在清晨摘下带着露珠的辣椒,赶大早进城,卖给城里的人做“泡鱼辣子”。泡鱼辣子在泡菜系列中,除了川西地区,可以说绝无仅有———真真切切地在泡菜坛子里放入鲜鲫鱼,这可是烹饪鱼香味川菜必不可少的重要调料。待到盛…  相似文献   

18.
“炮声”隆隆在成都举办元宵灯会期间,倘若你到青羊宫里的八角亭、二仙庵、浑元殿一带走走,就会将成都名小吃的“地方部队”检阅一番。当你正陶醉在精美小吃给你带来的美感中时,你可能会被身后猛然传来的一阵隆隆炮声吓一跳。你也许会想,太平盛世哪来的炮声?惊回首,具帜甚高的招牌会映入你的眼帘———“三大炮”。在你惊魂未定之余,说不定还会百思不得其解地叫道:哇,成都人也真是会吃能吃敢吃耶!他们居然连炮弹也当成小吃了,而且一口气能啖三大个,好恐怖哦!朋友,请你别误会,更不用害怕。你听到的降隆“炮声”,其实是一种名…  相似文献   

19.
《四川烹饪》2004,(10):F010-F011
~~食雕大擂台(70)  相似文献   

20.
我的回锅肉情结回锅肉,许多四川人又叫它“熬锅肉”,这可是川菜的经典。如果说四川菜系是一出异彩纷呈的戏剧的话,那么回锅肉就可称之为头牌花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我几乎就忘记了回锅肉的模样。上政治课时,辅导员声泪俱下地对我们学生说,伟大领袖为了和全国人民共度难关,自愿放弃了他的最爱———红烧肉,每天只靠辣椒下饭。这些话,在当时竟让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感动归感动,可人总得吃饭呀。我外婆的文化不高,但却聪颖。那天,她居然有办法让我吃上了回锅肉。这是在我放学回家时,刚进门就闻到了回锅肉特有的香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