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L-异亮氨酸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L 异亮氨酸产生菌Apsm 5 3312 8(Brevibacterium flavum )菌体的生长规律。讨论了葡萄糖、玉米浆的浓度对L 异亮氨酸的积累的影响 ,并且在 30t发酵罐上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通过对通气量、温度、pH值等外环境发酵条件的控制 ,在 30t发酵罐工业化大生产中 ,L 异亮氨酸发酵产酸率达 2 .3~ 2 .5 %。并对其发酵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L-苏氨酸生产菌Escherichia coli THRD为出发菌株,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替换ilvLXGMEDA启动子并过表达解除L-异亮氨酸反馈抑制的ilvA和ilvIH,以期获得L-异亮氨酸生产菌.将ilvLXGMEDA启动子替换为强启动子Ptrc并敲除ilvLXGM后获得ILE01菌株,于该菌株中分别过表达解除L-异亮氨酸反馈抑制的ilvIH及共表达解除L-异亮氨酸反馈抑制的ilvA和ilvIH,获得菌株ILE02和ILE03,其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达到1.75 g/L和2.19g/L.针对ILE03 α-酮丁酸积累量过高的问题,通过改变操纵子中ilvA和ilvIH的顺序调节其转录水平,获得菌株ILE04,其L-异亮氨酸产量达2.85 g/L.利用ILE04于5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实验,L-异亮氨酸产量、发酵强度及转化率分别为5.23 g/L、0.17 g/(L·h)及4.6%.  相似文献   

3.
优良窖泥功能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泸州老窖酒厂百年老窖泥中分离到1株产酸高的己酸菌株,经初步鉴定,该菌与克氏梭(Clostridium Kluyverii)特性不很相同.经对该菌株产酸条件研究,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0~7.5,乙醇和乙酸钠是该菌生长和产酸的主要基质,最高产酸量达500 mg/Ml,活茵数达5亿个/Ml以上.  相似文献   

4.
己酸菌W_1的分离特性及产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酸菌W_1是从宜宾五粮液酒厂的500年老窖泥中分离得到的高产已酸的菌株,经分类鉴定,该菌与克氏梭菌(Clostridium kluyverii)的特性很不相同,因此,无法划入克氏梭菌种内,暂定(Clostridium sp.W_1)。 经对W_1菌产酸条件的研究,该菌属于耐气性厌氧菌,用简单的液体合成培养基深层培养,就可满足生长。该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4℃,适宜的产酸的pH范围为6.5~7.5,乙醇和乙酸钠是该菌生长和产已酸的主要基质。  相似文献   

5.
L-异亮氨酸是人体必须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谷氨酸棒杆菌和大肠杆菌合成L-异亮氨酸的调控机制,重点阐述了代谢工程技术在L-异亮氨酸产生菌改造中的应用,并讨论了L-异亮氨酸发酵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枇杷酒醋化过程醋酸菌的生长、产酸及耗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枇杷果酒为原料,以沪酿1.01为发酵菌,研究了枇杷果醋酿造过程中菌株生长、产酸及耗氧的关系。结果表明,枇杷果醋发酵过程中菌株的生长可分为低菌量的对数增长期、醋化缓冲期、高菌量对数增长期和衰减期4个时期;高菌量对数增长期为主要产酸期,总酸含量与菌量的增长对数值呈线性相关;耗氧水平同产酸率、总酸含量与产酸率的交互项呈显著相关;影响耗氧水平的主要因素为产酸率,同时基质中总酸量越大,产酸所需的耗氧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7.
从青岛海藻化工厂海带浸泡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菌,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粘性胞外多糖。对该菌的形态特征、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经鉴定该菌为产酸克雷伯式菌(Klebsiellaoxytoca),命名为KlebsiellaoxytocaXCH-1。  相似文献   

8.
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L-异亮氨酸的过程中,发酵后期菌体活力变弱,副产物增多,是限制L-异亮氨酸产业化的主要因素。研究通过3个阶段全营养流加策略探究最适发酵条件。首先,为解决L-异亮氨酸发酵中后期菌种活力下降的问题,实验通过利用发酵中后期全营养培养基流加策略,使得L-异亮氨酸达到了33.0 g/L。其次,为了解决初始发酵培养基高营养抑制问题,采用低浓度初始发酵培养基偶联发酵过程流加全营养控制策略,L-异亮氨酸达到了36.8 g/L。最后,由于玉米浆的高用量造成发酵染菌、起泡过多及后提取困难等产生的问题,通过清洁氮源丝肽粉等比例替换玉米浆全营养流加实验,使得副产物缬氨酸(valine,Val),亮氨酸(leucine,Leu),丙氨酸(alanine,Ala)分别降低到1.4、0.8、0.5 g/L,比初始降低了82.5%、86.7%和88.9%。通过上述3个阶段全营养流加策略,使得L-异亮氨酸产量提升的同时,副产物生成也得到有效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对从连云港海域筛选的一株产低温碱性蛋白酶的海洋适冷菌HH407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好氧,端生鞭毛,无芽孢及荚膜,大小为0.4~0.7μm×1.0-1.8μm,在酪蛋白培养基的菌落特征为椭圆金黄色、光滑、半透明、四周隆起.根据其生理生化性质、16S rDNA 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鉴定该菌属于 Pseudoalteromonas flavipulchra.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0~40℃,最适生长温度为20℃;pH范围为5.5~11.0,最适生长pH值为8.5;NaCl质量浓度范围为0.5~13 g/dL,最适生长NaCl质量浓度为4 g/dL,无NaCl时不能生长.该菌能较好利用胰蛋白胨、酵母膏和蛋白胨等蛋白质物质,对糖的利用较差.该菌株所产蛋白酶在pH 10.0和35℃时表现最高酶活.  相似文献   

10.
从太岁中筛选得到一株初始产酶较高的琼脂糖酶产生菌,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鉴定之后,认定其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命名为Paenibacillus sp.P1(简称为P1).P1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细胞,对明胶和纤维素都没有水解活性.研究该菌的生长及产酶过程发现,该菌株最适发酵产酶时长是40...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发酵果醋中分离和筛选到一株产醋酸的菌株E3,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E3是氧化葡糖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菌株E3最适生长和产酸温度为30℃,在20℃~30℃内,菌株生长和产酸性能较稳定.菌株E3最适生长pH值为6,耐酸性较好,pH值为为3时菌体仍能生长.E3能耐受6%vol的乙醇浓度而不影响产酸能力,6%vol乙醇浓度发酵6d酸度达到4.12g/100mL.菌株E3产酸和耐酸性能好,能耐受6%乙醇浓度产酸,为果醋发酵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NTG)对纳他霉素生产菌株Streptomyces natalansis PM2-5孢子进行诱变处理,再根据浅蓝霉素对大环内酯合成途径中多聚乙酰合成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的抑制作用机制,以浅蓝霉素作为筛选因子,选育出耐浅蓝霉素的高产突变菌株,获得高产突变菌株PM4-18,其生产能力是出发菌株的1.67倍,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物理化学诱变方法,对纳豆菌进行复合诱变,以期筛选出纳豆激酶(NK)活力高的优良菌株。以实验室分离、筛选的纳豆菌NK-8作为出发菌,通过紫外线和氯化锂对其进行复合诱变,经过菌种的初筛和复筛,得到了酶活较出发菌提高2.2倍的菌株JN-14,并对初始菌株与诱变菌株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该菌株产纳豆激酶的发酵过程,比较了不同的营养源与生长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影响,优化、确定了菌株产纳豆激酶的产酶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乳酸菌进行发酵制作酸浆,对分离自云南建水豆腐酸浆中的五株乳酸菌(SYG01、SYG02、SYG03、SYG04、SYG05)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酸能力和耐渗透压能力进行了比较。生长曲线实验表明在相同培养时间内,菌株SYG02繁殖能力最强,其次是菌株SYG03,而菌株SYG05、SYG04、SYG01的生长速率明显较慢;在产酸方面SYG02产酸能力最强,速度最快,SYG03、SYG05和SYG04次之,SYG01最弱。在耐酸方面,在pH4.0的环境下5株菌生长良好,在pH3.0的酸性环境下5株菌虽然能够存活,但活菌数的数量级仅在102~104 CFU/mL,其中菌株SYG02和SYG03比其它三株菌株表现出较好的耐酸能力。在耐渗透压方面,SYG02在8%(w/V)的NaCl中依然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活菌数的数量级达到107 CFU/mL,其余4株菌在NaCl含量大于6%(w/V)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并以发酵黄浆水的pH及产酸量为指标对菌株的产酸能力进行比较,发现混合菌株的产酸能力高于单菌株,其中菌株SYG02和菌株SYG03组合发酵的效果最好,在发酵72 h后黄浆水的pH为3.52,产酸量达到6.46 g/L。从而得出菌株SYG02具有良好的生长、产酸和耐渗透压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对酸浆豆腐的工业化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1株由青藏高原牦牛粪中分离出的链霉菌为出发菌株,该菌株在发酵培养基中能产生胞外木聚糖酶(3 227.346 U/mL)。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重离子辐照诱变处理,从大量突变株中筛选出木聚糖酶高产菌株SZ10-7,其酶活力达到5 338.42 U/mL,与出发菌株相比较,突变株SZ10-7的酶活力提高了1.65倍。对突变株SZ10-7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木聚糖酶活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5 850.20U/mL,其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基(g/100 mL)为玉米芯∶麸皮(体积比1∶1)5,酵母膏0.8,K2 HPO4.3H2 O 0.1,MgSO4.7H20 0.5,NaCl 0.3,pH 7.0,培养温度25℃振荡培养时间96 h,实验结果表明,重离子辐照诱变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对琥珀酸产生菌SH-20合成琥珀酸的固体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琥珀酸产生菌SH-20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和产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反映了琥珀酸产生菌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低温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连云港高公岛海域采集海水和海泥样品,通过2216E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Z6。对该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菌株Z6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有荚膜、无芽孢。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4~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8;最适NaCl浓度为3%。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序列分析结果,初步鉴定为交替假单孢菌属(Pseudoalteromonassp.)。根据菌株16SrRNA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鉴定菌株Z6属于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目前尚无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产生低温纤维素酶的报道。菌株Z6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pH8,在10℃仍具有较高活性,具有较大的潜在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新型碱性微生物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资源,本文采用七叶苷平板显色筛选法在碱性条件下从多个土壤样本和印染洗涤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发酵特性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为Bacillus sp.,其最适生长和产酶温度为3537℃,最适生长和产酶p H分别为9.5和9.0;该菌株所产β-葡萄糖苷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 H分别为50℃和9.5;在50℃以下和p H9.010.0内比较稳定;Cu2+、Fe2+、Ca2+和Mn2+对该酶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而Mg2+、Zn2+和Co2+对该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对产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微生物资源获取和信息整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人母乳中分离乳酸菌。采用透明圈法从产后1030 d的人母乳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酸能力较强的乳酸菌。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 DNA序列鉴定。结果发现,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短杆状,无芽孢;生理生化特性符合鼠李糖乳杆菌的基本特征;16S r DNA序列及进化树分析进一步确认该菌株为鼠李糖乳杆菌,命名为鼠李糖乳杆菌Z5。在p H3.0的条件下模拟人工胃肠液共消化6 h后该菌存活率仍达90%以上,在0.15 g/L胆盐质量浓度培养6 h,菌株存活率为76.14%;抑菌实验发现,菌株培养液对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达20 mm以上。细胞黏附实验发现,该菌株可有效黏附到Caco-2细胞表面,对Caco-2细胞的平均黏附数为7.54×105cfu/m L。从人母乳中获得了这株具有潜在益生性质的鼠李糖乳杆菌,为明确母乳中益生菌的功效及开发新型益生菌产品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从校园周边取样进行了聚苹果酸(Poly malic acid, PMA)高产菌株的分离筛选。经离心管发酵初筛获得了21株产PMA菌株,并初步判断编号Ⅰ-2、Ⅰ-13a、Ⅲ-16菌株的产PMA能力较强,经摇瓶发酵复筛,确定编号Ⅰ-13a菌株的产PMA能力最强,产量达到(43.08±0.36) g/L。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高产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初期呈浅粉色,后期变绿变暗;细胞呈芽殖,卵圆形,单个存在;ITS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60 bp,与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菌株同源相似度为97%。由此确定该菌株为产黑色素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命名为ZUST-HD,GenBank库登录号为MK75407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