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抗震钢筋HRB400E的生产工艺流程、V65氮化钒铁的理化指标以及V65氮化钒铁在承钢抗震钢筋HRB400E中的应用情况。试验了钒、氮在LF精炼炉的吸收率及钢筋的力学性能,探讨了V65氮化钒铁合金化的强化机理,为含钒高强钢筋合金化方面大力推广高品位氮化钒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比了宣钢采用单纯的钒氮合金和微氮合金+钒氮合金两种微合金化工艺生产的HRB400E、HRB500E抗震钢筋中钒微合金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单纯采用钒氮合金微合金化生产的HRB400E钢筋中未发现有VN析出相的证据,HRB500E钢筋的VN析出效果很明显,但未发现有V(CN)析出相的证据;采用微氮合金+钒氮合金微合金化生产的,HRB400E钢筋中具有VN析出相,HRB500E钢筋中有V(CN)析出证据,且析出效果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建筑钢筋生产采用钒氮合金强化工艺,生产中抑制钒氮合金中氮化钒的氧化,对稳定建筑钢筋中氮含量和钢材性能至关重要。文章通过HRB500E钢转炉终点控制与钢中氮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以及转炉正交试验,分析影响氮化钒氧化主要因素。加强转炉终点控制,严禁钢水过氧化,将转炉终点钢水活度氧控制在700×10-6以下,在转炉出钢后期加入钒氮合金,能有效控制氮化钒的氧化,提高钢种氮含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使用氮化钒铁合金生产4批159炉高强度钢筋的工业试验结果,基本工艺为100 t氧气转炉冶炼→165 mm×165 mm方坯连铸→热连轧(Φ20~32 mm),试验中以使用钒铁或氮化钒合金化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1)使用氮化钒铁合金化成分控制稳定;(2)使用氮化钒铁合金化钒的收得率高于使用钒铁或氮化钒;(3)钢中钒含量、钒的加入量对钢材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性非常明显,所得定量经验式可用于合金成分设计参考;(4)使用氮化钒铁合金化完全可满足HRB400~500高强度钢筋的生产,有降低合金用量和合金化成本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HRB400钢钒微合金化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丽  吴华民 《炼钢》2005,21(3):20-22
介绍了HRB400钢中加入钒铁或钒氮微合金化的工艺技术,研究分析了钒铁、钒氮合金对HRB400钢不同的强化效果和冶炼成本。  相似文献   

6.
郭跃华 《钢铁钒钛》2019,40(6):113-117
HRB500E热轧带肋钢筋开发难点在于既要满足高强度,又要满足强屈比≥1.25抗震要求。国内部分钢厂采用VN16合金化工艺生产HRB500E,钢筋强屈比难以达到1.25,针对上述问题采用"VN16+FeV80"钒氮合金化工艺,将钒控制在0.07%~0.11%,氮控制在0.011%~0.015%,通过既发挥钒的析出强化作用又不至于钒过量析出导致强屈比显著下降技术手段,开发并批量稳定生产出强屈比富余量充足的?12~?32 mm规格HRB500E热轧带肋钢筋,解决了单独采用VN16合金化生产HRB500E钢筋强屈比不合格难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钒氮微合金HRB400E钢筋的试验情况,探讨了钒氮强化机理。研究了钢筋的成分、生产工艺、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钒氮微合金化工艺生产的HRB400E钢筋,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稳定,金相组织符合国标要求,氮元素对钢筋屈服强度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承钢冶炼三级钢试验了钒铁、氮化钒和氮化钒铁3种不同的钒合金,钢筋性能均满足用户要求。通过对比分析其成分控制,认为对于钒吸收率,氮化钒铁最高、氮化钒次之、钒铁最低。对比其钢筋性能,在碳当量相同时,认为加氮化钒的钢筋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氮化钒铁次之,钒铁最低,对低成本冶炼三级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蔓延燃烧合成技术是依靠反应自身放热来合成材料的新技术,不需外加热源,设备简单,工序简洁。承德锦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此技术成功开发了氮化钒铁、氮化钒硅铁、氮化铌铁等专利产品。本文在常规自蔓延燃烧合成技术基础上,通过优化原料配比、原料粒度级配、氮气压力和稀释剂配加量等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了高氮氮化钒铌铁新型合金FeV30Nb4N14。该合金N/(V+Nb)比值达到0.4以上,微合金化过程能充分发挥钒的析出强化和铌的细晶强化作用。使用该合金制备的微合金化钢筋HRB600E的抗拉强度800~855 MPa、延伸率16%~18%、正反弯性能均合格,力学性能符合抗震要求;晶粒度等级达到10.5级以上;V平均含量为0.105%,比常规钒氮合金+铌铁复合微合金化工艺的0.140%降低了0.035个百分点,节约钒消耗25%,吨钢成本降低50.5元,为钢企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期生产的一批屈服强度偏低的HRB500E抗震钢筋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氧氮含量等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强度低的钢筋组织为正常的铁素体+珠光体,钢中的C,Si,Mn,V等合金强化元素含量正常,但钢中N的体积分数仅有(66~94)×10-6,屈服强度性能合格的样品中N的体积分数达到130×10-6,HRB500E使用VN微合金强化,只有当钢中N含量达到一定程度(钒氮比为3.64:1),V的析出强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改进VN微合金化方式,使用钒氮合金进行VN微合金化,有效提高和稳定了钢中的氮含量,提高了钢筋的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用铌钛氮微合金化技术研制开发HRB400E钢筋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实践证明,采用铌钛氮复合合金替代钒氮合金生产HRB400E钢筋,不仅其力学性能良好,而且具有低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钒氮微合金化与控冷工艺相结合试制出质量优于国标要求的HRB500E抗震钢筋。试制结果显示:与普通工艺相比,该工艺生产的HRB500E抗震钢筋成本较低,性能完全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济钢采用钒氮合金微合金化工艺生产HRB400钢筋的情况。研究了钒氮微合金化对钢筋组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钒氮微合金化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钒氮合金生产HRB400钢筋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钢水冶炼过程进行吸氮热力学、动力学分析,确定在吹炼过程中通过增加转炉氮分压的方式来增加钢水中的氮含量是可行的。通过工厂试验,确定吹炼100%时打开氮气阀门,设置阀门开度为30%,吹炼时间控制为120 s,可稳定满足钢水增氮量。使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冶炼HRB400、HRB500时采用钒铁代替氮化钒铁完成VC及V(CN)析出,降低合金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抗震钢筋HRB500E的强度与屈强比,保证其抗震性能,针对攀成钢棒、线材机组生产实际条件,采用不同微合金化方式,不同轧后冷却工艺,进行了HRB500E高强抗震钢筋生产实践。高线机组生产6~12 mm规格钢筋时,采用钒氮微合金化,添加0.08%~0.11%的V,V/N接近4∶1,轧后斯太尔摩风冷工艺;棒材机组生产14~40 mm钢筋时,采用钒氮+钼复合微合金化,添加0.06%~0.12%的V,V/N接近4∶1,0.03%~0.05%的Mo,轧后自然冷却。结果表明:生产的HRB500E获得了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抗震性能,相关指标满足国家标准和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钒氮合金在HRB400钢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济钢采用钒氮微合金化生产HRB400钢筋的工艺路线;研究了钒氮微合金化对钢筋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分析了其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钒氮合金生产HRB400钢筋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钒微合金化在热轧带肋钢筋中的强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伟  陈银莉  陈雨来 《特殊钢》2008,29(3):24-26
利用钒氮合金和钒铁合金进行合金化,并研究了钒对热轧带肋钢筋(0.21%~0.23%C、1.33%~1.50%Mn)组织和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钒铁合金化、钒氮合金化方法,使含0.06%钒钢筋分别达到HRB400级、HRB500级钢筋的力学性能要求;同样钒含量,钒氮合金化的钢筋中析出比例比钒铁合金化高83%~110%,钒氮合金化的钢筋沉淀强化作用比钒铁合金化更强,析出物以V(CN)为主,VC析出量少。钒氮合金化能使钢的室温组织更细小,但游离氮较多,时效现象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氮化钒合金在400MPa级钢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攀钢采用氮化钒合金化与钒铁合金化生产400MPa级含钒钢筋(20MnSiVⅢ级钢筋)的对比试验结果,研究了钒、氮微合金化对钢筋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探讨了氮化钒的强化机理,比较了使用两种合金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HRB400E螺纹钢筋的合金成本,采用了1种新型高效强化合金——微氮合金,在现有HRB400E螺纹钢筋加热轧制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3种试验方案,系统地研究了微氮合金结合FeV合金用于生产HRB400E抗震钢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微氮合金和FeV合金,在加入量分别为0.60kg/t和0.85kg/t时,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采用加入0.55kg/t VN合金时钢材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西钢采用氮化钒微合金化工艺生产HRB500钢筋的工艺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