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伦 《四川水利》2004,26(5):36-37
都江堰灌区灌溉管理的现状,可以用“两个结合”来简要概括。即,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对都江堰灌区灌溉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两大特点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秋游都江堰     
去秋入川,我排遣了两位同行者的分岐意见,强拉硬扯地采到都江堰.路上他俩还叽咕,搞了一辈子水利还看不够个渠道?可是一到都江,立刻就被那惊涛骇浪、翻卷咆哮的壮丽场面所镇服了.古堰生辉都江堰建于春秋战国时代,早于长城数十年.它从岷江中游引水,灌溉成都平原,为秦扫六合,统一大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几千年来,都江堰维系和发展中华文明,创造着物质基础,使川地成为天府之国而誉满天下.都江堰是集文物考古、史学研究、文学艺术、水利科学于一身的艺术精品,它比任何历史奇迹都辉煌得多.它跨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一直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今日仍然熠熠生辉.难怪史太公讴歌道:“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唐诗人杜甫也留下了“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佳句.都江堰的辉煌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自豪.都江堰的秀丽风光,也令游人非常惊奇.那江波、雾海,皑皑雪峰、玉垒浮云,无不叫人称绝;水声充耳,红叶醉眼,山峦重叠,近绿远黛,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再看那水光连天,炯波荡漾,轻舟快艇,穿梭浪波之间,无不令人有身置画中之感.天公偏爱,尽把秀色佳景赐给了南国水乡,能不让从黄土高原来的人们眼热和不平?离堆锁江  相似文献   

3.
冯广宏 《四川水利》2002,23(6):51-53
中华本土科学,自古常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归纳,多数寄寓于具体的成功事例中,都江堰,就是本土水利科学成功的方案,说它是本土科学结晶也未为不可,因此,建立一门“都江堰学”是非常必要的。类似都江堰这样的古代水利成功典型,在全国已越来越少,都江堰至今仍保存了许多古代科学文化遗产,而且尚在发挥巨大效益,所以具有科学研究的唯一性。从抢救的意义上说,建立“都江堰说”也是相当紧迫的。都江堰本土科学的代表性,足以复原本土水利科学,这一点尚未得到广泛的理解。为此,展开一次讨论也很必要。  相似文献   

4.
从治理都江堰的“三字经”看洞庭湖的治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灌县知县胡坼总结了都江堰历代引水防沙的经验,编成了治水“三字经”:“六字传.千秋鉴。挖河心,堆堤岸。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柱见。笼编密,石装健。砌鱼嘴,安羊圈。立湃缺,留漏罐。遵旧...  相似文献   

5.
谈起南昌,自然忘不了王勃的传世之作《滕王阁序》.相信当今许多许多人,仍可背《序》如流:“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越……”你看,开篇数语,王勃便把南昌的历史沿革、山川形胜凝炼地描绘出来了。肯定地说,“南昌故郡”诞生之初,几分是赖“水”之功的.全省第一大河间江穿境而过,赋予航运、灌溉诸利.这里具备了“依水建均”“临水筑城”的天然条件,所以说,水,乃南昌城的生命基因之一.从昔日“故郡”到当代“新府”,她所走过的道路,一如赣江的流程,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而终于走…  相似文献   

6.
有位朋友从青城山来,我问及那里还幽静吗?他颇幽默地说:“吆喝声叫卖声声声入耳,大摊点小摊点比比皆是!”并说抬轿子的,卖玉器的、根雕的,推销盆景的、鲜花的以及搞各种川味小吃的到处都是,一句话,青城山不再幽!不由让我想起十多年前那次漫长的入川漫游。在成都烷花溪畔看完杜甫草堂,我们就想着,青城山不能不去,那是曾被号称“巴蜀第一山”的地方!以“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而使人神往。不料,去的途中却在都江堰耽搁了两个小时,那是我的“突然节目”,朋友都说,看都江堰值得,这是个了不起的古代水利工程啊,我是个搞水利的,…  相似文献   

7.
漫话“水则”水则足古代观测水位的标记、每市尺为“一侧”.又称为“一划”。竖立在渠道的关键部位,观测洪怕水位的变化.井用以测量水量.作为灌区农用灌溉配水”的依据、同时关系到防洪渡汛的安全。那么,水则是怎样来的呢?早在2000多年前.都江堰建成后,就用石...  相似文献   

8.
卷首     
军梁 《中国水利》2006,(15):I0001-I0001
众所周知,我国具有悠久的灌溉文明史。自古至今,农民用水户都是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许多灌溉工程由政府投资兴建,受益用水户不仅参与建设,而且参与灌溉用水的管理和供水渠道的维护。明清年代都江堰灌区的“堰工讨论会”,以及许多大中型灌区民选的“斗管会”等等,都具有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性质,可以说这些是农民用水户协会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刘道国 《中国水利》2005,(23):84-85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前251年。她引岷江之水自流灌溉川西平原,哺育出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灌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灌区从成都平原扩大到川中丘陵区共7个市37个县,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18.8万hm^2发展到2005年的68.4万hm^2.具有灌溉、城镇供水、防洪、环保、发电等多种功能。但是。由于都江堰灌区扩建工程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70年代,  相似文献   

10.
李君柱 《四川水利》2004,25(1):51-52
都江堰渠首新的“三大”工程,为近30年来兴建的外江临时闸、沙黑总河灌溉闸和工业引水临时拦水闸。这三项工程的建设,保证了都江堰灌区迅速扩大的农田灌溉用水和日益增长的成都地区的工业、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11.
灵渠     
李建章 《中国水利》2007,(2):I0002-I0003
被她的灵与美震慑过的人,一打眼就能脱口而出;这是灵渠。的确,这是位于广西桂林东北60km处兴安县境内的灵渠,是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的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郭沫若先生普称之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强望泰,字萼圃,陕西韩城人,赐进士出身,曾任清廷翰林和内阁中书.清道光7年(公元1827年)至道光24年(公元1844年)先后八次出任成都水利同知,专门负责修治和管理都江堰,是一位对都江堰治理有特殊贡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专家。道光6年(公元1826年),岷江洪水冲毁都江堰分水工程,内江河口淤塞,致使内江灌区农田缺水灌溉,成都水利同知袁昌业、灌县知县朱华因抢修不力被撤职.道光7年冬,强望泰就任成都水利同知,前车之鉴使他认识到都江堤是关系到“溉十四州县之田,活亿万黎民之命”的关键水利工程。到任后,他即实地踏勘,周历各…  相似文献   

13.
《四川水利》2006,27(1):F0004-F0004
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创建于公元前256年,迄今已历时2260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跨越中,都江堰成功地把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4.
刘冠美 《中国水利》2004,(18):84-85
一、都江堰与长城 都江堰与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殿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工程的兴建,必然有它的深刻的政治、军事、经济背景;一个工程的延续、存在,带动所在区域政治、经济发展,并融入社会,成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对民众心理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工程文化"现象,在世界文化历史中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美学方面研究都江堰,粗略探讨它具有的美的特征时,凡涉及史事来自1983年《灌县都江堰水利志》。都江堰是典型环境中的杰作,是李冰带领广大劳动人民创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塑造了水利人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社会美。它是人与自然,山与水相交融的结果。都江堰的美是“人化”美,自然美,形式美,其美具有多面性,建筑与音乐美交错。都江堰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从此衍生出艺术美。美丽的都江堰,激发出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爱我中华是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数字都江堰”一期工程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就“数字都江堰”二期工程的建设原则、重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节水型灌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都江堰     
一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垦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水上长城”巍巍长城在北京穿行而过,为古老而现代化的大都会增添了诱人的魅力。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水上长城”也与北京息息相关,几百年来它坚定地同狂涛恶浪对抗,捍工着京都的安全。这个“水上长城” 就是永定河长堤。据记载,永定河经年泛滥,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0月15日,在新《水法》颁布实施和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之际,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节水灌溉论坛.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科技部农社司贾敬敦副司长介绍了“十五”节水农业科技工作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对于节水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都作了明确的论述和重要指示.今年5月7日温家宝副总理又对节水灌溉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和政策,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尽快制定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映发 《四川水利》2005,26(6):51-53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人类保护它,来此瞻仰揽胜。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人们研究它、颂扬它。都江堰是当代正使用着的水利灌溉工程,我们使用着它,精心地维护着它。都江堰的参观者均有收获,不虚此行。作为水利学界的学者和水利建设的工作者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它独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2200余年来,都江堰的科学技术被人们传播,运用于治水兴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