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受卡塞尔     
安佳 《饰》2002,(2):8-10
2002年8月,我院艺术教育部组成了13人一行的教师赴欧考察团,对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等国进行了为期20天的参观学习。由于马不停蹄,经常是白天活动,夜里乘车赶路,故争取了大量宝贵时间,我们也因此跑遍了这些国家重要的美术博物馆和名胜古迹。与此同时,由于事先知道在德国有重要的“卡塞尔文件展”(也称“卡塞尔文献展”),作为了解当前艺术发展状况和面貌的重要途径,该展览也自然成为我们前往参观学习的重要一站。在当今世界两个最重要的现代艺术大展中,一个是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威尼斯双年展”,另一个就是五年一度的“卡塞…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根据艺术家朱青生的讲座进行的文字整理,介绍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进行的四次重大艺术革命,最后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彭肜 《饰》2008,(4)
中国当代艺术以民族身份、政治身份和传统身份三种"视觉他者化"策略来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并建构自己的"中国形象"。这些身份策略使中国当代艺术得以在西方艺术话语方式之外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视觉符号语汇,为世界艺术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新鲜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发展即时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脚步下,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也给当代艺术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文章以中国当代艺术为背景,研究新媒体技术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着重分析了新媒体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技术运用,对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做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四达 《饰》2007,(4):7-9
近十年来,数字媒体不仅改变了出版业、娱乐业和社会信息服务业的基本面貌,而且也给当代艺术和当代视觉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媒体的艺术的普及,也使得当代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媒体表现相统一的新型艺术创作观念成为后影像时代的指导思想。本文探索了新媒体艺术美学的基本特征,指出参与和互动、丰富媒介表现性和包容性是其核心特征,而新媒体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结合是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窦倩 《饰》2013,(1):98-102
本文围绕着《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一书进行论述。全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此书的写作目的、结构及重点;第二部分讨论了几个围绕当代艺术主题而展开或延伸出的问题;第三部分由全球化对艺术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第四部分概括并评论了本书的一些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开放多元的时代环境为艺术家拓展艺术空间提拱了自由的表现形式,他们以独特的个性语言构建出当代丰富多彩的视觉世界。文章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当代艺术发展的特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艺术展览离不开海报设计媒介的宣传。艺术展览海报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符号,实现海报设计与策展主题的吻合。在此过程中,基于观众的认识能力和程度,海报设计需要把握易读性和辨识度的统一,从而激发观众对展览的观看兴趣,提升展览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9.
刘哲 《饰》2002,(2)
北京服装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室为中国纤维艺术委员会会员单位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该工作室是以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染织专业编织实验室为基础,由该院其他系部热爱纤维艺术的师生共同组建而成。它也是该院第一个专业艺术设计工作室。目前,该工作室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成员共有八名,讲师多名,其中,包括中国纤维艺术委员会委员多名。入选今年《首届全国纤维艺术展作品》及在近期举行的第二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九件,且本工作室得到双年展的全部奖项:特别奖(崔唯)、优秀奖(庞绮、徐雯)和提名奖(于展慧)。该…  相似文献   

10.
喻高 《饰》2014,(2):56-59
威尼斯双年展一直是艺术界的权力制高点;去拆解威尼斯神话是为打破文化上的"一神论";《心·跳》展的策划始末和在境外的矛盾协调;回国后的《心·跳—北京》展在策划理念和作品实施上的转换;艺术对于人、对于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主义、创意、品牌相互契合的关系中探讨了当代艺术的处境和特性.在指涉当代艺术品格的同时,对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与价值做了简括的论述,并由此引发警惕创作源头的商品意识、摒弃思想赝品等诸多值得深入质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德国国际建筑展的回顾与比较,从人文主义的视野出发,指出德国国际建筑展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一个人文主义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同时德国国际建筑展对我们当代有着重大的启示。中国建筑需要一种重建,德国国际建筑展的历程是很好的范例。我们要以人文主义的设计精神为支撑点,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的建筑传统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彭锋 《饰》2009,(3):69-72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是逐步走向真实的历史。对真实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现实主义。方力钧的玩世现实主义力图展示本我表情,属于情感真实的环节。当中国当代艺术走完了通向真实的各个环节之后,它的现实主义使命就已经完成,走向超现实主义就成为必然。波普超现实主义,是中国当代艺术完成自身现实主义使命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在某种程度上终结了中国当代艺术辉煌的二十年,展示了当代中国艺术在全球化时代条件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向娟 《饰》2013,(1):5-9
"第四柱基"项目已经成功地让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空空如也的第四根柱基成为当代艺术的试验场,至今仍不断引起极为广泛的争议。本文通过分析2013年初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举办的《第四柱基:当代纪念碑》回顾展,叙述了这个项目的历史、缘起以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并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了当代艺术介入公共空间时遭遇的种种问题。"第四柱基"项目成功地引起关注与争议,也为公共艺术的策划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苏溯 《饰》2010,(4)
本文是一篇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感想及经验谈.从艺术视野、情感力量、艺术形式、艺术思考这几个创意思维的要素入手,结合实际,阐述了这些创意要素都是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达到改变和提升的.其中视野可以通过教学来开拓,情感可以通过师生的心灵交流来灌注,形式可以通过启发有创造性地借鉴,思考可以通过引导继续深入探索.再加上教师和学生要根本性地相信人的心灵是可以沟通的,本心是一致的,那么创意及灵感便是可以教授的,摄影专业的"当代艺术理论与实践"课程便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反观念艺术家与西方艺术史;反观念艺术家与观代艺术;反观念艺术家与当代艺术;反观念主义的核心;观念艺术家的工作环境、大事记、展览;反观念主义的国际发展趋势;反观念艺术家的近期活动等各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反观念艺术对精神追求的执迷.  相似文献   

17.
当代艺术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经常性的、各种方式和各种途径的对外学术交流。借鉴和汲取中外先进的艺术教育模式和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方法为我所用,才能保持艺术教育事业鲜活的生命力和不断进取的态势。笔者就如何促进艺术创作的个性和个性化的艺术教育结合赴欧艺术考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一、亲历原作与纠正误读作为西方经典艺术的发祥地,欧洲星罗棋布的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和文物古迹,为我们的艺术考察提供了鲜活的、立体的、零距离的艺术视觉信息和对比教材,对于中国众多的艺术教育人和艺术家来讲,是一个极有价值的、纠正对西…  相似文献   

18.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美的感知与表达,同时被艺术的形式和内涵所规范。真正的艺术家应具有其独特的、不可重复的创作形式和内涵。然而,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许多当代中国艺术家丧失了个体艺术创作的独特性。本文从艺术的功能、美感的接受等方面,对艺术美与艺术创作进行阐述。并结合德国艺术家基弗、里希特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绘画比较,论证笔者的艺术观,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以及中国艺术的未来走向和规范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追求“和谐”,一直是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共同奉行的美的原则。艺术与社会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艺术的没落也标志着社会的没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是认识上的一个大飞跃,它体现的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是生活质量的升华。艺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归根结蒂表现为对人的个体的作用。当我们社会的人都能将生活美化、艺术化,都能拥有精神“愉悦”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会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充盈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人性化设计是当代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人性化设计主要是抓住人的特性,不断满足人性的需求而不断创新设计出更加便利、舒适、节能的产品。基此,文章认为宜着重考虑“满足人们趣味性和娱乐性的需求;满足使用者情感上的需求;满足人体结构舒适度的需求;满足不同类型使用者的需求;呼应节能减排及低碳的生活方式”这几个方面,以体现当代艺术设计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