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稀硝酸反萃法测定30%TBP-煤油中的总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稀硝酸反萃法测定30%TBP-煤油样品中的总钚量,主要是针对某些样品中钚浓度高达0.1克钚/升,且铀钚比≤800的特点而建立的。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为97.6%,标准偏差为1.1%。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镎在萃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采用单级萃取研究了硝酸溶液中Np(Ⅴ)氧化为Np(Ⅵ)的行为和此过程中TBP萃取Np(Ⅵ)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硝酸浓度有利于Np(Ⅴ)的氧化,提高了萃取体系对Np(Ⅵ)的萃取;提高亚硝酸浓度加快了Np(Ⅵ)和Np(Ⅴ)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但是会降低平衡后萃取系统中Np(Ⅵ)的比例;升高温度可以提高Np(Ⅴ)转化为Np(Ⅵ)的速率。通过模拟1AF料液的混合澄清槽台架实验表明,自1AX中引入0.01 mol/L HNO2,同时将萃取温度升高到45℃,在1AF硝酸浓度为3.5mol/L的条件下,1A槽镎的萃取率可以达到80%。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溶剂在乏燃料后处理真实使用过程的辐解稳定性,对比研究了30%TBP-煤油-HNO3体系在γ和α的静态累积辐照和动态循环辐照情况下的辐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静态累积辐照所引起的溶剂辐解产物生成量、钚保留和钌保留等性能的变化比动态循环辐照明显;当辐照吸收剂量达到1.0×105 Gy(相当于动态循环辐照20次)时,静态累积辐照引起的溶剂钚保留值10倍于动态循环辐照,证实了在乏燃料后处理工艺过程中,通过溶剂的酸碱洗涤,去除HDBP、H2MBP等主要辐解产物,可提高溶剂的循环使用寿命。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溶剂的α辐照损伤大于γ辐照。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温度、水相中硝酸浓度和水相中钚浓度对30%TBP-正十二烷/硝酸体系中浓钚(两相平衡后水相中Pu(Ⅳ)质量浓度为0.35~11.1g/L时)的分配比D(Pu)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5℃下,当硝酸浓度大于1.5mol/L时,D(Pu)随着钚浓度的增高而下降;当酸度为0.4mol/L时,钚浓度对钚分配比影响不大。当两相平衡后水相中Pu(Ⅳ)质量浓度为1.34~3.80g/L,水相中硝酸浓度分别为1.5mol/L和3.0mol/L时,在25~60℃范围,钚的分配比随温度增加而增大,最大增大率为39.4%。25℃下,当酸度分别为1.5mol/L、3.0mol/L和4.5mol/L时,30%TBP-正十二烷作为萃取剂时Pu的分配比比根据文献计算出来的30%TBP-煤油体系的值要大一些。但酸度为0.4mol/L时,两个体系中Pu的分配比接近。 相似文献
7.
8.
9.
10.
30%TBP-煤油/HNO3体系在折流板脉冲萃取柱中的水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Φ100mm折流板脉冲萃取柱中实验考察了30%TBP-煤油1mol/LHNO3体系下的萃取柱操作参数(脉冲振幅、脉冲频率、流速和流比)、结构参数(板间距)对萃取柱水力学性能(液泛通量、液泛存留分数和正常操作时分散相存留分数)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液泛通量随脉冲强度的减小而增大,与流比和板间距无关,研究给出了液泛通量与脉冲强度间的关联式;操作参数和柱结构参数对液泛存留分数的影响均可忽略;正常操作时分散相存留分数与连续相的流速、流比成正比关系,而与脉冲频率无关,并随板间距和脉冲振幅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γ辐射三烷基氧化膦(TRPO)的乳化性能,实验表明,萃取水相酸度的增加,有利于去乳化作用。γ辐射对305TRPO-煤油-硝酸体系的乳化作用有显著影响,不同厂家生产的TRPO具有不同的乳化性能。γ辐照的磷酸三丁酯(TBR)-煤油-硝酸体系较TRPO-煤油-HNO3体系分相和去乳化速度较快。但当用5%Na2CO3溶液洗涤上述两个体系时,TBP-煤油体系有机相去乳化速度较慢,其平衡水相有乳化现象,而TRPO-煤油体系虽分相慢,但分相后有机相的去乳化速度较快,其平衡水相无乳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13.
14.
研究了γ辐射三烷基氧化膦(TRPO)的乳化性能。实验表明,萃取水相酸度的增加,有利于去乳化作用。γ辐射对30?RPO-煤油-硝酸体系的乳化作用有显著影响,不同厂家生产的TRPO具有不同的乳化性能。γ辐照的磷酸三丁酯(TBP)-煤油-硝酸体系较RTPO-煤油-HNO3体系分相和去乳化速度较快。但当用5?a2CO3溶液洗涤上述两个体系时,TBP-煤油体系有机相去乳化速度较慢,其平衡水相有乳化现象,面TRPO-煤油体系虽分相慢,但分相后有机相的去乳化速度较快,其平衡水相无乳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脉冲折流板萃取柱板间距对流体力学性能影响-30% TRPO-煤油/硝酸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板间距时,在脉冲折流板萃取柱中30%TRPO-煤油/硝酸体系下的流体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振动搅拌槽中,研究了UO_2(NO_3)_2-HNO_3-N_2H_5NO_3(H_2O)/30%TBP(煤油)体系的水相电解液组分浓度对U(Ⅵ)电解还原速率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反应动力学微分方程: -(d[U(Ⅵ)]/dt)=k[U(Ⅵ)]~(0.77)[N_2H_5~+]~(0.061)[HNO_3]~0.017式中速度常数k是温度的函数。25℃时,k=0.0019。在实验浓度范围内,U(Ⅵ)还原速率随U(Ⅵ)浓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反应级数为0.75级,而[N_2H_5~+]及[HNO_3]影响很小,反应级数近于0。初步探讨了硝酸的电解还原以及硝酸肼对其还原过程的抑制作用,给出了不同硝酸浓度下的极化曲线。对于硝酸电解还原过程中主要产物亚硝酸的生成量与硝酸浓度、电解时间及肼浓度等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本实验证明,在辐照30%TBP-正十二烷-1N HNO_3体系中,对金属有强保留作用的络合剂,除目前文献上普遍认为的二烷基酸性长链磷酸酯外,还存在另一类单烷基酸性长链磷酸酯。它具有比前者更强的对金属的保留能力,不易被碱所洗脱,又容易使萃取体系产生乳化现象,因此它对萃取体系性能的恶化作用大于二烷基酸性长链磷酸酯。用GC-MS测定了这类单烷基酸性长链磷酸酯的分子量,并由此推测出了它们的分子式。 相似文献
20.
U(NO_3)_4-HNO_3-H_2O/30%TBP-煤油萃取体系平衡分配数据及其数学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较准确地估计U(NO_3)_4在Purex分离柱(槽)中的分配行为,本文提供了74组平衡分配数据(平衡水相中HNO_3为0.2—4 N,U(NO_3)_4为1—30 mg/ml,25±0.5℃)。用拟平衡常数作为平衡水相硝酸根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函数这一形式,描述了这批数据。用这组模型得到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U(IV)为7.1%,HNO_3为6.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