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电一体化》2005,11(3):96-96
纳米技术(1nm等于10^-9m)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迅速崛起的用原子和分子创制新物质的技术,是一门在0.1~100nm的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等的特性,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之所以会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是由于当物质小到纳米级尺度时,由于量子效应、物质的局域性以及巨大的表面和界面效应,使物质的很多性能发生质变。这些变化渗透到各个工业领域后,将引导一轮新的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2.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nm)尺度范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在规律和特征,并用于制造各种物质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悄然崛起,人类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也得到拓展。纳米技术为彻底改善环境和从源头上根本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纳米是长度的计量单位,为1mm的百万分之一。纳米技术是一门在0.1nm~100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高技术学科。纳米技术还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横断学科,它是在现代物理学、化学和先进工程技术相结  相似文献   

4.
材料微观摩擦磨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 微观摩擦学的概念和意义 微观摩擦学(Micro-tribology),或称纳米摩擦学(Nano-tribology)是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新学科分支。纳米科学与技术(简称纳米科技)是在纳米(1nm=10~(-9)m)尺度上(0.1nm~100nm)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高新科技。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分子在纳米尺度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特性,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飞跃。 纳米科技的概念源于费曼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的设想:(1)如何将大英百科全书的内容记录到一个大头针头部那么大的地方;(2)计算机微型化;(3)重新排列原子;(4)微观世界里的原子特性。自80年代初,Binnig等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其原子力显微镜以来,纳米科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新的学科如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摩擦学等不断涌现,并迅速成为各学科的前沿领域。纳米摩擦学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相对运动界面的摩擦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将科学视角一方面转向宇观世界的更深处,渴望藉此揭示宇宙起源之谜;另一方面,人们又把触角伸向微观物质世界的细微处,期望获得更细致、更精确的新知识体系.日本东京科学大学谷口纪男教授于1974年提出了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的概念.即随着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精度要求的提高,加工精度达1nm数量级的要求已提上日程.由于固体可确定的长度或可分辨的极限是原子之间或原子晶格之间的距离,即约为0.3nm,因此,1nm精度的加工所相应的最小去除尺寸单位必定是1个原子尺寸,由此揭开了微/纳米技术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纳米技术是21世纪高新科技前沿之一,在科学技术及国民经济各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谓纳米技术是通过设计、控制单个原子或分子,并在纳米结构层面重新进行原子或分子排列组合,来构造出各种超微装置或武器。在  相似文献   

7.
刘强  杨晖 《机械制造》2000,38(10):25-27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将科学视角一方面转向宇观世界的更深处,渴望藉此揭示宇宙起源之谜;另一方面,人们又把触角伸向微观物质世界的细微处,期望获得更细致、更精确的新知识体系。日本东京科学大学谷口纪男教授于 1974年提出了纳米技术 (nanotechnology)的概念。即随着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精度要求的提高,加工精度达 1nm数量级的要求已提上日程。由于固体可确定的长度或可分辨的极限是原子之间或原子晶格之间的距离,即约为 0.3nm,因此, 1nm精度的加工所相应的最小去除尺寸单位必定是 1个原子尺寸,由此揭开了微 /纳米…  相似文献   

8.
李芹  蔡理  吴刚 《电子机械工程》2007,23(6):1-3,11
纳米技术作为在0.1 nm~100 nm的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分子的内在运行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纳米器件的研究水平和应用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纳米科技的总体水平.从现代电子器件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指出了其发展的主要出路在于利用电子器件的特性和效应,同时选择合适的纳米器件作为新一代电子技术的基础;然后介绍了几种重要的纳米器件,针对其特点探讨了它们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最后综述了纳米技术和器件对未来战争和军事变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位移纳米级精度分子测量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现代科学遇到了识别与观察大尺寸、大面积的微观世界,以分子或原子的形态呈现出其表面结构。用以测量、加工和修整高集成化的硅片,定位精度达0.1μm;识别高密集度、大信息量的天文宇宙及生物图象,定位精度达0.01μm;测量表面粗糙度至1nm,要求的分辨力高达0.1nm。当前微型机械发展方兴未艾,微型传感器、陶瓷与硅片的加工和检测技术要求纳米级精度。为此,需要研制一种新型大位移高精度的分子测量机,以满足高精测量和超微加工的需要,为迅速崛起的纳米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0.
纳米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国内外纳米技术的最新研究发展情况,包括纳为主级测量技术、纳米级精度的加工和纳米级表层的加工--原子和分子的去除、搬迁和重组,微型、超精密机械和机电系统,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学等。  相似文献   

11.
背景吸收是一种非原子性吸收,包括光散射,分子吸收和火焰吸收等光散射是当基体浓度大时,基体物质未全部蒸发,在火焰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固体颗粒,对入射光产生散射作用,使进入检测器的待测元素共振线辐射强度减弱,吸收信号偏高.这种非特征散射作用与波长有关,短波时更为显著,250nm以下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质谱仪     
质谱仪又称质谱计(Mass spectrometer),是一种进行质谱分析的仪器,即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一类仪器。质谱仪以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为核心。离子源是使试样分子在高真空条件下离子化的装置。  相似文献   

13.
1原子团簇和团簇物理学原子或分子团簇,简称团簇(。ills-ters)或微团族(microclusters),是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相对稳定的微观或亚微观聚集体,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所含的原子数目而变化。团簇的空间尺度是几埃至几百埃的范围,用无机分子来描述显得太大,用小块固体描述又显得太小,许多性质既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又不同于固体和液体,也不能用两者性质作简单线性外延或内插得到。因此,人们把团簇看成是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固体之间的物质结构的新层次「”,是各种物质由原子、分子向大块…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等离子体? 人们都知道,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而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人们之所以对等离子体比较生疏,是因为在自然界中,除了在宇宙空间外,等离子体是很难长期存在的。什么是等离子体呢?大家知道物质都是由中性的分子、原子组成的。如果组成物质的原子发生了“分裂”,即原子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变成了自由电子(电子脱离原子核束缚变成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之为电离),此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塞曼效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用石墨加热炉使液态试样变成基态自由原子,通过测量自由原子对光辐射的吸收达到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由于采用塞曼效应的原理,用石源自身的偏振光作参比光束扣除背景(扣除原子蒸气中微粒的散射和分子吸收造成的误差)。从而使扣除背景能力增强,提高了分析准确性。由于这种仪器分析灵敏度高、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选择性好,对于分析痕量元素(10~(-9)~10~(-12)克)有突出的优点。被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环保型缓蚀剂壳寡糖对304不锈钢化学机械抛光过程和抛光效果的影响,探讨其在抛光过程中与金属表面的作用方式及吸附机制,采用化学机械抛光试验、接触角测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色散能谱仪(EDS)分析等方法,研究壳寡糖有机分子对304不锈钢化学机械抛光的影响,采用量子化学计算研究壳寡糖分子的全局反应参数,分析计算反应活性位点,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有机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并分析活性原子的径向分布。结果表明:CMP抛光过程中添加壳寡糖能够通过吸附作用在304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疏水性的薄膜,抑制氧化剂对不锈钢表面的刻蚀,提高抛光后的表面质量;在壳寡糖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得到表面粗糙度为1.65 nm的最佳表面质量。量子化学研究表明,壳寡糖的活性反应位点主要为O原子,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多中心吸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壳寡糖有机分子能够平行吸附在金属表面,有机分子中的O原子能够与铁原子形成配位键,在吸附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无保护性介质存在下,仅以Na_2SO_3作化学除氧剂,用KI或TlNO_3作重原子微扰剂,就能直接诱导α-萘乙酸(α-NAA)水溶液强而稳定的流体室温磷光(RTP)发射。磷光峰位波长λ_(ex)/λ_(em)分别为281/495,522nm和289/492,521nm。当体系中引入少量有机溶剂时,体系RTP强度,达到稳定所需的光诱导时间及重原子微扰剂的选择都受到较大影响。在维持乙醇或乙腈含量<1%条件下,用KI作重原子时,α-NAA的分析曲线线性范围为6.0×10~(-7)~1.6×10~(-5)mol/L和1.6×10~(-5)~8.0×10~(-5)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997,检出限为3.6×10~(-8)mol/L。用TlNO_3作重原子时,分析曲线线性范围为6.0×10~(-7)~4.0×10~(-5)mol/L,相关系数为0.997,检出限为4.3×10~(-8)mol/L。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NSRL)光化学实验站用于研究原子、分子结构及离子-分子反应的阈值光电子-光离子符合(TPEPICO)技术的实验装置。给出了用该技术获得的一些分子的符合飞行时间质谱(TOFMS)、阈值光电子-光离子符合谱(TPEPICOS)及光电离效率谱(PIES)。  相似文献   

19.
《光学仪器》2011,(1):14-14
<正>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0日报道,德国、瑞士和波兰联合研究小组在一项新研究中首次观察到,碳纳米管中缺口间的分子在电流通过时能够发光,这种现象称为场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上。一种单层的碳纳米管—分子—碳纳米管(CNT—分子—CNT)的连接固态电子设备在几年前就开发出来,但其光学性质还很难检测。碳纳米管包含了一对金属电极,在电极之间造成一个仅有几纳米宽的缺口,缺口的位置和大小不超过10nm,并能在纳米尺度精确控制电流通过。  相似文献   

20.
糖类物质是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在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类物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其结构解析一直是糖生物学研究的瓶颈。在糖类物质结构解析的诸多方法中,质谱技术被认为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本工作综述了质谱及色谱-质谱联用法在糖类结构解析中的研究进展,包括电子轰击质谱、化学电离质谱、快原子轰击质谱、电喷雾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并比较了各种方法在糖类物质定性、定量分析中的优缺点。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糖链的释放和衍生化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谱图解析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质谱技术必将成为糖类物质结构解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