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凤羽 《黑龙江粮食》2007,(5):33-34,41
粮食仓库建设和管理、粮食储藏和质量控制的粮食仓储业是粮食流通的重要环节,粮食仓储科技队伍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十分明显,在保障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我国粮食仓储科技队伍现状和发展趋势,加强粮食仓储科技队伍建设,用科技创新、科技转化应用引领粮食仓储业的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2015,(4):130-132
各省、自治区、重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来,各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粮食生产、流通和储备责任,粮食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是,随着国内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一些地方存在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过度依靠中央的现象,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提出了保障中国未来粮食安全方面的几个问题:粮食进口已经超过95%自给率,成为安全隐患;玉米成为大宗进口商品;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影响农业生产;粮食的复种指数已创下历史新高,耕地已基本饱和;粮食单产提高速度缓慢,影响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粮食信息发布渠道不畅,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区域结构变动与政策性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力量。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区域结构的演变特征与区域粮食供求关系变动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探讨了导致区域粮食结构演变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政策性金融支持在主产区、主销区等不同类型区粮食安全方面的关键切入点与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受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等因素影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提升粮食单产已成为新常态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唯一途径。本文通过我国粮食单产发展的国际对比分析,找出国内外粮食单产水平的差距,归纳总结国际社会提高单产和促进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为提升我国粮食单产水平、确保今后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尽管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连丰",但是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比以前更加重视了,粮食安全战略全面升级。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确保两个重要的红线:一是18亿亩耕地红线;二是水资源红线。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粮食储备问题随着粮食数量的丰产呼之欲出,所以"粮食储备红线"应该成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中的再一个重要红线。粮食安全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我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和价格持续攀升,我国能否独善其身?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形势到底如何?笔者通过专题广泛调研,重点从"生产领域"探讨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积极应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笔者还将从"流通领域、储备体系和调控手段等"进一步调研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其他因素,陆续撰文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8.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和价格持续攀升,我国能否独善其身?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形势到底如何?笔者通过专题广泛调研,重点从“生产领域”探讨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积极应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笔者还将从“流通领域、储备体系和调控手段等”进一步调研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其他因素,陆续撰文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9.
<正>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一个国家的粮食问题是关系到本国的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因此,粮食生产与安全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国内学者对当前以及未来粮食安全状况的看法出现了不同声音。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粮食安全没有问题,政府对此不必过分担心;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粮食供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到底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是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和价格持续攀升,我国能否独善其身?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形势到底如何?笔者通过专题广泛调研,重点从“生产领域”探讨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积极应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笔者还将从“流通领域、储备体系和调控手段等”进一步调研影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