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有效性能,降低GMSK调制系统的误码率.首先对GMSK调制系统进行分析,得到不同BT值GMSK调制的移动通信系统误码率和带宽的关系.通过引入具有纠错性能的编码技术,降低信息传输的误码率,提高系统的有效性.本文给出了引入编码技术的GMSK调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信噪比下,系统的误码率降低了1~2dB.  相似文献   

2.
为改进传统光通信系统误码率高的问题,通过建立空间光通信联合大气信道模型,采用基于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的滤波器组多载波的交错正交幅度调制(FBMC-offset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FBMC-OQAM)技术对信号进行调制解调,之后进行信道估计、均衡以得到解调信号.最终与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调制模型在空时编码、最大似然估计检测、均衡三个过程对误码率性能方面与本模型相对比,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两种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同一大气信道下,FBMC调制系统的误码率随信噪比下降速率比OFDM明显更快.实验结果表明,FBMC调制技术在降低系统误码率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满足空间光通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超宽带冲激无线电跳时脉冲位置调制、跳时脉冲幅度调制和直接序列超宽带三种调制方式的信号模型,重点分析和比较了三种调制信号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单频干扰下的误码率特性,并对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跳时脉冲幅度调制和直接序列超宽带的误码率性能优于跳时脉冲位置调制;超宽带冲激无线电技术在信噪比条件下还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确定超宽带传输参考接收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本TR接收机的误码性能,并在AWGN信道下进行了系统建模。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接收机的性能与脉冲对的重复数Ns、码元的积分时间以及接收机输入噪声带宽的大小之间均有规律可循,其适宜条件:Ns取3~5,标称积分时间等于脉冲宽度,噪声带宽应在保持正常接收时误码率为10-4或更低的水平选取。  相似文献   

5.
基于编码的MIMO-OFDM系统的迭代信道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编码的MIMO-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迭代信道估计接收技术.接收机首先通过导频对信道进行估计,然后通过解调译码输出判决信息对信道参数进行更新.仿真结果表明,在高信噪比环境下,可显著地降低系统的误码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接收信噪比的统计特性,研究了双瑞利衰落下传输系统的差错性能,分析了系统的中断概率和分集增益.采用基于矩生成函数的方法导出了涵盖多种调制方式的平均误符号率的通用公式,并得到了二进制调制平均误符号率的封闭表示式.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瑞利衰落而言,双瑞利衰落时系统的中断和平均误符号率性能变差,从而进一步限制了信息速率;在有限的信噪比范围内,接收机难以获得满分集增益1;采用差分相干M-DPSK比相干M-PSK约有3dB的性能损失.  相似文献   

7.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adaptive coded modulation,ACM)是一种适用于卫星等无线信道的传输技术,它建立在信道估计的基础之上,通过反向信道将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传送给发送端,使其根据不同的信噪比自适应地改变编码方式和调制方式,从而在不降低误码率(bit error rate,BRE)的条件下,提高信道的频谱利用率(spectral efficiency,SE);介绍了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给出了信道估计的方法;分析了其SE性能,仿真了一个基于格码调制(trellis coded modulation,TCM)的ACM系统。  相似文献   

8.
协作通信技术可以通过利用空间分集来改善系统的性能,特别是当信源节点已经知道信道信息时,可以获得相对于非自适应系统非常大的增益。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调制的协作通信方案,此方案结合了空时编码、功率分配和中继选择技术,在满足一定的误码率要求下可以提高系统吞吐量。通过与其它自适应、非自适应方案性能的比较,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可以在很好地满足误码率要求的前提下,具有非常好的吞吐量性能。  相似文献   

9.
联合考虑随机波束成形和自适应调制建立了MIMO-OFDM系统的自适应多用户分集系统模型,提出了随机波束成形QR接收机的子信道可变速率算法,推导了在最小化系统误码率情况下系统的误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用户数很小时使系统性能收敛到特征波束成形系统的性能;当用户数增多时,采用天线分配算法的多用户分集系统能获得比特征波束成形系统更好的性能;将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运用到多用户分集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实际吞吐量和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V-BLAST结构接收机采用传统反馈判决检测在高信噪比高端出现的检测性能不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更加检测性能的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宽线性反馈判决检测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采用最优子流检测顺序时,在信噪比的低端及高端,其误码率性能均逼近最大似然检测;当采用随机子流检测顺序时,这种算法的误码率性能仍优于Golden MMSE检测算法。在相同算法下,采用宽线性检测至少带来了3 dB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于聚类的组播接收端分组算法,节约带宽,提高传输效率,保证接收能力不同的各个接收端的公平性.方法将彼此接收能力接近的组播接收端划分到一个组播组,并且在最大最小会话内公平性和社会福利公平性这两个组播会话公平性评价标准下与其他接收端分组算法进行对比.结果在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对一个组播会话内的接收端进行分组,并设定了组内数据传输速率,仿真结果显示基于聚类的分组算法在分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其最小公平性与公平性和都介于最大最小会话内公平性算法和社会福利算法之间.结论基于聚类的组播接收端分组算法可节约带宽,提高传输效率,保证接收能力不同的各个接收端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连续相位QPSK(Continous Phase QPSK, CPQPSK)调制传统最佳接收机复杂度随整形脉冲长度呈指数增长问题,提出了基于劳伦特分解的简化接收机.通过将劳伦特分解应用到CPQPSK方案,推导出了CPQPSK信号PAM叠加的形式,得出了基于劳伦特分解的全响应CPQPSK最佳接收机.根据PAM信号被调制脉冲的特点,当仅选用其中部分滤波器,得到了降低复杂度的全响应CPQPSK接收机,并对接收机的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较高的情况下,仅用3个匹配滤波器的简化接收机就可以达到用8个匹配滤波器的最佳接收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基于联合检测(JD)和基于RAKE的两种不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接收机系统结构和算法流程的基础上,仿真比较了这两种接收机在上、下行链路中多用户在不同多径衰落和移动速度条件下的传输性能,并分析了其实现复杂度。结果表明,在下行链路中,由于多用户信号的同步性,RAKE接收机更能发挥其性能优势,且实现复杂度更低;而在上行链路中,JD接收机性能明显优于RAKE接收机,并且与下行链路的性能相似。RAKE接收机对于慢移动深衰落环境更为敏感,并且上行链路在多用户情况下存在明显的误码平台。  相似文献   

14.
提出采用广义似然比检验实现对差分超宽带信号的最佳检测.在信道条件未知的情况下,首先完成信道特性的最大似然估计,而后进行差分超宽带信号的统计检测,得到了基于广义似然比检验的差分超宽带信号接收机结构.结果表明,差分超宽带的广义似然比检验接收机是一种相关接收机,其本地模板信号为前一个码元脉冲接收波形的平均.在此基础上,对接收机输出噪声进行高斯近似获得了该接收机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超宽带传输参考系统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传输参考(MTR)结构,该结构充分利用了超宽带(UWB)信道的准静态特点,在发射端一帧中只发射一个参考脉冲和多个数据脉冲,在接收端利用这一个参考脉冲来解调多个数据脉冲。在不考虑符号间干扰的单用户情况下,此种结构接收机的误码性能优于一般的传输参考(TR)系统,且其数据速率提高了近一倍。与差分传输参考(DTR)系统相比,两者误码性能基本一致,但这种收发方式因无需差分编码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最后使用Scholtz's单循环脉冲和IEEE802.15.3a中的信道模型进行了性能仿真。  相似文献   

16.
以GPS为例,研究卫星导航接收机动态测量精度的测量方法。讨论了被动式导航接收机的测速原理,阐述了卫星导航信号模拟源产生信号的基本方法,说明通过调节模拟源中各延迟环节的时延量,即可模拟产生相对于载频的频偏,以此作为接收机动态的理论真值并与实际测量值相比较,可获得包括速度在内的动态测量精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模拟源的接收机测速精度测量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信号传输的抗窃听安全,提出了一种可重构智能表面( RIS)辅助空间调制的安全传输映射策略。 首先,发射端通过与 RIS 间的瞬时信道质量选取不同空间调制和星座调制的映射模式提升窃听难度。 为保证合法接收者的保密速率和误码率,以最大化合法接收者的信噪比为目标,优化 RIS 的位置和相移。 同时,利用梯度投影法解决 RIS 相移的非凸恒模约束问题。 仿真结果表明,在较低信噪比下,所提安全传输策略能满足接收者的性能。在瞬时映射模式下,窃听者无法正确解码窃听信息,有效地保证了系统的抗窃听安全。  相似文献   

18.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共/全视法的核心是GPS时间比对接收机及后处理算法.自主研制了基于EURO-160 GPS引擎的高实时性GPS多通道时间比对接收机及实时数据处理算法.为了验证接收机的精度,与国外商用GPS P3码接收机进行了零基线共钟与零基线不共钟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高实时性GPS时间比对接收机与国外商用GPS P3码接收机技术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FSK调制的直接序列扩频水声通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声信道的时变相位起伏使得实现可靠的相位跟踪比较困难,从而造成基于相位检测的水声通信接收机结构复杂。提出基于FSK调制的直接序列扩频(DSSS-FSK)水声通信系统。它采用FSK调制和非相干检测,对DSSS-FSK信号的相关解扩和RAKE解调方法进行了研究。数值仿真和湖试数据处理表明,DSSS-FSK信号兼有扩频信号抗多径、低截获概率和非相干检测简单可靠两方面的优点,特别适用于低信噪比、强多径的水声信道中。  相似文献   

20.
A gradually-varied porous structure is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porous volumetric solar receiver.Based on the replica method and multilayer recoating technique, the silicon carbide porous ceramic with linear-changed geometrical parameters is fabricated.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uniform and gradually-varied porous volumetric solar receivers are studied by both experi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 optimization method combining genetic algorithm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alysis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porosity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present that porous volumetric solar receiver with linear-changed geometrical parameters exhibits better thermal performance than the uniform porous volumetric solar receivers, especially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receiver is small. Larger porosity in the front is beneficial for increasing the solar radiation penetration depth, which limits the reflectance and thermal radiative losses. Smaller porosity in the rear traps more solar radiation and increases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When the receiver's thickness is larg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radually-varied volumetric solar receiver is nearly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uniform receiver with largest porosity. The double-layer configuration is found to be the optimized structure of the gradually-varied porous volumetric solar receiver. The thermal efficiency c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with an 11 K increase of the outlet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