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春姣  王耀 《新纺织》2004,(2):36-38
本文介绍了织物的抗菌机理以及抗菌织物的加工方法,阐述了目前较流行的抗菌整理剂及抗菌整理效果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
抗菌剂和抗菌织物加工方法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点介绍了常用抗菌剂及抗菌织物加工方法,并简要介绍了抗菌整理的机理、抗菌织物的测试方法及抗菌织物加工方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炳耀  高卫东  姚静  卢娜 《丝绸》2006,(1):30-31
探讨了洗涤次数对壳聚糖抗菌整理棉织物抗菌时效性和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壳聚糖抗菌整理剂整理的棉织物洗涤3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性;经整理的纯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略低于未整理织物,而悬垂性好于未整理的织物,增强了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赵广明  霍瑞亭  左凯杰 《染整技术》2007,29(3):17-18,23
对同一涤纶织物进行三防、抗菌不同工艺的复合整理,并对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性能和抗菌性能的测试,表明三防、抗菌分浴的复合整理可同时赋予织物良好的抗菌性能和三防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纳米光触媒对织物整理后的抗菌效果,探讨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分别参照《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2002中抗菌产品及根据光触媒特殊的技术要求和《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FZ/T01021—92中抗菌织物的检测方法,对光触媒和光触媒织物的实验室抗菌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光触媒的抗菌效果在99.9%以上。而织物经过浸渍光触媒后整理加工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平均抗菌率则分别为94.36%和93.65%,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在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甲壳素经脱乙酰基反应转变为壳聚糖,同时介绍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特点及其抗菌机理,将其应用于织物的结果表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安全性高,在使用交联剂的情况下,整理织物抗菌性能长久。  相似文献   

7.
化学镀层非织造布的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化学的方法将银和铜整理到非织造布上来研究织物抗菌性能和颜色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经过整理的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但是颜色测试表明镀银后的织物变色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纺织》2002,(4):4-6
探讨了采用纳米级陶瓷粉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的方法,研究不同织物结构和织物规格的整理参数和整理工艺,并评价其对不同菌种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9.
吴坚  魏菊 《染整技术》2001,23(4):18-19
对亚麻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实验,并对其抗菌效果进行实际测试和理论分析,为提高亚麻织物的产品附加值和增加织物的服用功能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三氯生在棉织物抗菌整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拓展具有优异抗菌性能的三氟生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领域,采用粘合剂粘合法将三氯生固着在棉织物表面,得到具有永久抗菌性能的织物。整理工艺优化研究表明,当抗菌荆用量为1g/L。粘合剂用量为40g/L时,被整理织物经50次标准洗涤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仍可达到70%以上,且整理工艺对织物原有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甲壳素纤维抗菌织物的染整工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董瑛  李传梅  韩杨 《印染》2003,29(2):7-9
对甲壳素纤维及其与棉和涤棉混纺织物进行了试验和大车试生产,就甲壳素纤维及其含量、印染加工对抗菌效果的影响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和大试表明,含一定量甲壳素纤维的棉和涤棉混纺印染产品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但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2.
抗菌针织物的热湿传导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抗菌纺织品发展的新重点在于抗菌纤维的开发以及织物抗菌性能与其他功能性的结合,本文就抗菌纤维织造的针织品的热湿传导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杨栋梁 《印染》2001,27(12):46-49
阐述了卤胺结构的抗菌性和再生性原理。用MDMH对棉织物和涤棉织物进行处理后可使纤维素卤胺化,介绍了其对织物的机械性能、杀菌性和耐久性,以及对农药的解毒性和耐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亮  方涛 《印染》2013,39(12):32-34
探讨环保型防沾色剂DM-1574在棉织物和涤棉织物染色,以及棉织物印花工艺中的防沾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防沾色剂DM-1574具有良好的防沾色性能,对染料的上染具有抑制作用,在用量为1 g/L的条件下,防沾色性等级可达到5级,皂洗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5.
将液氨整理和树脂整理相结合应用于纯棉色织衬衫面料,可使织物具有免烫、手感柔软、缩水率小等多重效果,生产出超柔软的免烫整理产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探讨了液氨免烫纯棉色织衬衫面料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在纺织品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关立平  陈维国 《丝绸》1999,(1):32-33
介绍了壳聚糖在纺织品染色及防皱、抗静电、抗菌等功能性整理方面的应用与研究情况。棉织物和真丝织物用直接染料染色前、羊毛织物用酸性和活性染料染色前或用媒介染料染色中、涤棉和人棉织物染色前用壳聚糖处理均能提高染料上染率。经壳聚糖处理后 ,涤纶织物抗静电效果显著 ,亚麻织物、棉织物和真丝织物的弹性回复角均有提高 ,各种织物的抗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简述织物缩水效应,探讨SP2000预缩机防缩整理的原理和影响织物预缩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生产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DoraFresh纳米银抗菌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惠仁  周秋宝 《印染》2007,33(22):34-36
采用纳米银DoraFresh对棉、丝、毛等织物进行浸轧法抗菌整理,研究轧液率、加酸条件及整理液曝光对织物抗菌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银含量、透气透湿性能和耐洗性。试验结果表明,织物的杀菌率与纳米银含量关系较大,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能受纳米银抗菌整理影响较小,整理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肺炎球菌抑制作用显著,抑菌率均在99%以上,经25次洗涤后,抑菌率仍达99%,耐洗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纤维素大分子自身的还原性和分散性,原位还原硝酸银溶液,制备得到了纳米银抗菌棉织物。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原子吸收光谱(AAS)、分光仪等测试了反应时间对棉织物表面银负载量和织物色差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了所得纳米银棉织物的抗菌活性以及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处理后织物在422nm处存在光吸收峰,说明织物表面沉积颗粒为纳米银粒子,且均匀分布在织物纤维表面;当反应时间由10min延长至50min时,织物表面银粒子负载量由0.6890mg/g增加至1.3561mg/g,而织物颜色由原来的白色逐渐变为浅黄色。抗菌活性测试表明,纳米银抗菌棉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及耐洗涤性能,经20次循环洗涤后,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分别高达98.5%和94.3%。细胞毒性测试表明,此抗菌织物对小鼠MC3T3-E1细胞为低毒性材料,细胞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王浩  杜兆芳  许云辉 《纺织学报》2019,40(11):119-124
为开发高品质的棉制品,采用氧化壳聚糖与丝胶蛋白共价结合制备氧化壳聚糖/丝胶蛋白复合物,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功能改性整理。研究了各因素对棉织物质量增加率的影响,得出最优工艺参数。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物及其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经高碘酸钠氧化后引入活性基团醛基,与丝胶产生席夫碱反应制成复合物整理剂,将复合物应用于棉织物的整理,可与纤维产生化学键合,并在其表面交联成膜;随着壳聚糖氧化度的增加,复合物中丝胶溶失率明显减少;复合物改性棉织物的强力和吸湿性变化不大,而折皱回复性、防紫外线性和抑菌性均明显提高;3次水洗后,棉织物的质量增加率稳定在4%左右,其耐洗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