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14)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出现若干问题。该文以应用型高校产品设计专业为例,从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视角出发,对就业市场的分析研究表明:应用型大学只有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可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学生,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高校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决定着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及更为长久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Z1)
我国高校正在进入科技体制改革、"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的历史叠加期,众多高校为应对日益复杂、综合和巨型化的社会问题与科技难题,逐步探索建立创新型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尽管类型有差异或需求不同,但都具备以交叉学科研究为驱动、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足社会服务为导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的核心关键要素。一些新型研究院已探索出极具特色的运行模式,为我国高校创新型研究院未来的发展与运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4):68-69
为解决高校心理辅导体系不完善与大学生急需心理辅导这对矛盾,以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这条主线,讨论了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进而分析了辅导员正确运用情感因素教育学生的基本原理,并根据"群体教育与个体干预相结合"和"短期干预-长期疏导"两种模式,并结合相应的业务素质要求,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方法,以实现对辅导员工作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4.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以武汉科技大学的房屋建筑学课程为例,进一步探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包括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优化与改革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精品课程进一步升级、创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5):134-135
校企合作是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的必然需求,也是高校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高校要建立高校教师在企业的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政府要从法律层面支持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双师型"队伍建设中;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还一个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院校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教训,推动自身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4)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品格、专业品位、专业品牌。通过对比研究、行动研究、学习反思等研究方法对培养"三品教师"与建设拥有"三品文化"的教师队伍进行探索,以培养师德有品格、知识有品位、能力有品牌的"三品教师"培育工程推动教师队伍"三品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实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企业对建筑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建筑专业是培养建筑人才的摇篮,建筑专业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了建筑人才培养。基于这一点,高校建筑专业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开展,关系到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能力建设,也关系到了建筑人才培养。因此,高校建筑专业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开展,要立足于高校实际情况,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能够对教师做好专业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建筑专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实践教学能力过程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落后等问题,以沈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课程实践一体化、校企合作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系列改革,从教师基本实践教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此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为地方高校转型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3):103-109
"立德树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理念,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根本任务。在研究中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从强化师生认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构建思政课立德树人过程性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推动高校思政课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1)
高等教育现代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及其普及化阶段的临近,使高等教育领域中"高质量普及"研究渐趋显性化。"普及"是普及化过程中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高质量"是实现"普及"的手段与标准,"普及"是"高质量"所达到的目标状态。高质量普及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价值的中庸取向、公平性原则的全面体现、引领作用的突出化、世界性成为共识、学校空间的主导地位等方面。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建设过程中,已经通过高职教育的高质量扩招、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等方式进行了"高质量普及"的现实探索,从"量"与"质"的双重考量为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发展奠定了基础。稳定高校学生规模,扩大高职学生规模,中西部高校均衡发展,高质开发实体高校空间,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等,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