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维  刘文吉 《江西建材》2023,(9):154-155
文中基于BIM技术对装配式预制构件叠合板拆分、叠合板施工节点优化设计、叠合板施工、精细化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为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叠合板设计、生产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鉴于PC结构在住宅产业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众多学者的研究主要应用试验方法去分析PC结构的节点的受力性能、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但可靠的构造方案是PC结构在住宅产业化中广泛应用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在分析和研究PC结构的特点及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PC结构体系下叠合梁与叠合板的主要材料性能要求、组合截面形式,还从结构受力角度研究和提出了叠合梁、叠合板构造措施。本研究成果为PC结构体系下的住宅产业化的关键接口提供了可行的构造方案。  相似文献   

3.
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不但具有较好的整体抗震性能,而且利于结构构件的工厂化生产(设计标准化、制造工业化、安装机械化)。但由于其节点构造突破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力学性能还需通过结构试验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叠合节点与现浇节点的静态力学性能,为该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较好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国内装配式施工技术和预制叠合板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其应用优势以及预制叠合板的特点。结果表明:国内现阶段装配式施工在项目工程应用中存在很多优势,有必要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在使用叠合板作为楼板进行装配式施工时出现的渗漏问题主要有:施工队伍专业素质不够、设计上存在缺陷、材料选择不合理等。  相似文献   

5.
6.
叠合板是工业化建筑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楼面结构体系,叠合板的设计通常按照叠合方式按双向或单向板进行设计,很少关注由单向预制拼板加后浇叠合层所形成的叠合板的设计。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向预制拼板叠合双向板的两阶段设计方法,即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按照双向楼板设计,在极限承载能力状态下按照单向楼板设计;并通过足尺构件的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备受欢迎,从设计、生产、安装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所采用的预制带肋叠合板设计及相关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各类新型施工工艺的出现,BIM技术的深化发展为提高建筑施工水平,保障施工质量带来极大帮助.结合工程建设实际需求,提出了预制带肋叠合板的优化设计方案,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滨海新城租赁住房一期项目部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工地现场出现的一些关于叠合板施工过程中拼缝处理的一些质量问题,并在现场就提高拼缝处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措施,经后续检查研究发现,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荷载比、受火时间、叠合参数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高温后残余受弯性能的影响,共设计了14根T形截面叠合梁,其中12根梁分别进行受火试验及受火后静载试验,剩余2根梁进行常温静载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三维弹簧单元模拟了预制-现浇混凝土叠合面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叠合梁受火后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受火时间增加,叠合梁残余承载力逐渐降低;相同受火时间下,荷载比越大,叠合参数越小,截面所历经的最高温度越大。荷载比与叠合参数均对叠合梁残余承载力有一定影响,受火时间为120 min时,同一叠合参数下,荷载比为0的梁的残余承载力较荷载比为0.44的提高了19%;相同荷载比下,叠合参数为0.6的梁残余承载力较叠合参数为0.4的提高了24%。考虑到高温后普通混凝土梁残余承载力计算式不再适用于叠合梁,通过引入折减系数,提出了适用于火灾后叠合梁残余承载力简化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4%~12%,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吴方伯  刘彪  李钧  邓利斌  黄璐 《工业建筑》2015,(2):50-56,75
为改善双向受力叠合楼板在拼缝处的受力性能,提出一种新的拼缝构造措施。并进行了1根无拼缝叠合模型板带、1根有拼缝但无拼缝加强措施的叠合板带及1根有拼缝且进行拼缝加强处理的叠合板带的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拼缝不进行加强处理的叠合板易发生沿自然粗糙叠合面撕裂的现象;拼缝处设置的抗裂钢筋能有效抑制拼缝的开展,提高其极限承载力,但对开裂后刚度的影响较小。采用有限元程序ABAQUS 6.11对试验试件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拼缝数量变化对模型板带受力性能的影响,为深入开展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工业建筑》2017,(7):1-5
高强螺栓型钢连接节点是影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关键连接部分。对高强螺栓型钢连接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以考察其受力特性,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进而利用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研究法兰板厚度、肋板长度、肋板厚度等参数对螺栓型钢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的影响,同时给出了针对这种连接节点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钢板笼混凝土(Prefabricated Cage System,PCS)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有着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延性好和耗能能力强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各种构件中,是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通过对4根不同特征值的钢板笼混凝土短柱和1根钢筋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得出:钢板笼混凝土柱的轴压破坏特征与钢筋混凝土柱基本相同;钢板笼混凝土柱的延性要优于钢筋混凝土柱,在箍筋断裂时延性提高最大可达49.2%;钢板笼混凝土柱的耗能比钢筋混凝土柱好,耗能可以提高73.5%;钢板笼混凝土中纵筋受力与其配置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3.
《工业建筑》2013,(10):46-49
通过对两层两跨带有施工缝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表征其抗震性能的塑性铰、层间位移、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和刚度退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框架施工缝处容易形成塑性铰,会使结构位移变大;带有施工缝的框架比整浇框架的位移延性系数普遍有所降低;由于施工缝的存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耗能能力有所下降,承载能力有所下降,刚度退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发挥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梁预制部分的力学性能,对6根矩形截面型钢混凝土叠合梁底部预制构件进行了静力试验,分析其破坏过程、荷载-挠度曲线、型钢和混凝土的应变,研究混凝土强度、剪跨比和型钢类型对底部预制构件延性和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剪跨比对试件梁破坏形态和承载力影响较大;混凝土强度对试件梁的延性和承载力影响较小;配置蜂窝钢的试件承载力显著提高,但延性较差;对两根受弯破坏试件进行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崔士起  张新华  成勃 《工业建筑》2004,34(Z1):102-105
本文着重对芳纶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前后的承载力、裂缝宽度、裂缝间距、裂缝数量等各方面的加固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了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外梁柱混凝土不等强节点抗震性能与施工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和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及其不足。同时给出了相关国外规范对梁柱混凝土不等强节点的强度计算公式,建议对梁柱混凝土不等强节点抗震性能与施工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边简支拼装棚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试验,研究了空心楼盖的受力与变形性能,确定了极限承载力,提出了此类楼盖的破坏机构和设计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大面积钢纤维混凝土耐磨地面施工中重点控制地坪基层的土方回填、碎石垫层和水稳层的碾压、装配式铠装传力伸缩缝的应用、钢纤维混凝土搅拌振捣施工、耐磨面层的施工等关键工序,可确保大面积混凝土耐磨地面的平整度,防止开裂.  相似文献   

19.
《工业建筑》2017,(5):68-73
提出一种焊接预留孔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技术,通过对36个钢筋浆锚搭接连接试件的拉拔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荷载-试件变形曲线以及裂缝发展过程等。试验中,33个试件为钢筋拉断破坏,3个搭接长度为0.3ll的试件发生了锚固破坏,且锚固破坏的试件出现了纵向贯穿劈裂裂缝。研究表明:该连接方式性能良好,可显著减小钢筋搭接长度。  相似文献   

20.
对4个十字形梁柱节点试件分别进行了正、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力全过程试验,考虑不同套管布置应力释放方案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结合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分析计算构件的受弯极限承载力、裂缝和挠度。结果表明:此体系节点的承载能力基本与现浇结构相当。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最大裂缝宽度和加载点挠度值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值一致,均能满足GB 50010—2010要求。梁端加设套管能有效减小梁顶混凝土的应力峰值,提高其抗裂性能,在满足预拉区梁顶混凝土不开裂的情况下,应力释放的套管布置越少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