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与东莞两市地域相连,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各有优势,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随着广州与东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两市的合作开始由构想步入实操阶段,然而燊莞合作才刚刚起步,具体的合作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以组合城市理论为依据,通过全面分析燊莞合作的现实条件和基础,提出了构建燊莞组合城市的设想,并就燊莞组合城市的体制、机制和途径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勇 《华中建筑》2014,(8):121-126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是引导城市空间转变的核心动力,而城市空间的转变特别是特色空间营造又会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产业和空间规划上应把握两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顺应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建立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色空间。东莞水乡地区作为珠三角传统水乡和传统产业发展的最典型代表地区之一,规划以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全面转型为方向,从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交通、生态、文化等方面全方位营造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特色空间,为其他地区产业和空间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资源型工矿城市的转型发展是当前新形势下,提升城市复合发展,加强城市产业韧性,从而实现区域统筹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为例,论述传统资源型工矿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挖掘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发展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发展的规划探索与有益尝试,并为传统资源型工矿城市的转型复合发展,提供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广东省东莞市的治理实践出发,探讨其在寻求城市转型过程中为实现“非遗城市”目标所进行的物质和人员部署,更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为物化的文创产品、文化空间视为活态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当中的劳动过程与主体互动,呈现“非遗化”创新实践如何融入治理机制,塑造出一批致力于文化遗产传承行动者。希望透过东莞实践经验,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为城市文化治理手段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空间的丰富,人们与城市的"集体记忆"往往被规划师大手笔的蓝图所阻隔。"集体记忆"作为一种人类集体创造和共有的意识可以被看作是地方文化的直接体现。大城市通常被认为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然而小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灰色区域",更能承载人们心中的"乡愁"。东莞多年来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而如今面临从工业城市向生态宜居型城市转型。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探索东莞水乡片区的"集体记忆",得出"龙舟"为其最主要记忆载体,并提出"龙舟"作为其城市名片的多方发展策略。其次发现东莞众多的外来人口对文化的冷漠和缺乏归属感的问题突出,建议通过鼓励地方企业加强文化设施投入达到加速打工人群融入地方生活的目的。最后针对水乡片区各小城镇文化资源重复开发的现象,建议完善小城镇文化联动体系,推广如"一镇一词"的统筹规划。东莞案例的研究为全国此类其他小城镇文化发展策略提供了基础研究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赏古悦今     
彭旭文 《现代装饰》2009,(12):133-133
项目华凯大厦室内空间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材料钢筋、灰玻、黑镜、黑金砂、大理石、雪花白,同时结合本土文化元素加入莞草、雕花门梁、古城门、护门铜钉等,并巧妙地运用东莞传统的鼓声“醒狮威鼓”和古代的人力水车,表现了企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东莞文化新城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新城中心区建设的利弊得失,并在城市设计方面对新城中心区的发展建设作了相关探讨,提出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是个整体的、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莞城中兴路—大西路骑楼历史街区是东莞城市历史空间拓展轴上重要的空间节点,但却面临传统产业衰退、历史风貌削弱、居住环境恶化等现状问题。文章以社区营造理论为基础,从“人、文、产、景”四个方面对其提出空间组织优化策略:(1)人的需求:从城市发展角度重新定位,调整功能布局。(2)文的延续:延续骑楼文化的空间构成,彰显骑楼建筑的特色。(3)产的活化:重组商业业态,打造传统特色产业街区。(4)景的营造:梳理交通,营造人文景观,形成舒适多元的生活空间。通过上述策略使骑楼文化不仅依附于建筑表面,还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中,成为凝聚人气、助力产业发展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9.
林群  宋家骅 《城市规划》2011,35(Z1):88-93,164
面对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以及港深莞惠都市圈发展要求,为适应城市空间结构与人口结构改变引致的交通需求变化,提出以建设"枢纽城市"和"公交都市"为核心思路,优化调整深圳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制定近期重大行动规划和协同实施计划,应对新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英国的传统工业基地和仅次于伦敦的中心城市,曼彻斯特在二战后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再通过转型重新回归繁荣的过程。曼彻斯特的转型是一次产业经济和社会空间双重转型的深度变革。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如今约30年间,通过政策层面的有效支撑和操作层面的持续推动,曼彻斯特从一个传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转型为一个以服务业经济见长的后工业城市,取得了空间、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多重效益。曼彻斯特内城的中心地区和滨水地区作为其城市转型的代表,尤其具有典型性。一方面,解读其城市转型有助于我们认知工业城市转型的过程和阶段;另一方面,其转型中的一些核心项目对我们在城市转型中谋划发展定位、选择规划方案、制定实施策略等都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新型城 镇化快速发展的多重影响下,城市近郊区历 史古镇在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受到 重视。论文以重庆近郊区历史古镇金刚碑为 研究对象,引入文化生态位的概念,对近郊 区古镇历史文化生态特征、文化生态网络构 建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其生长演 变规律和内在发展联系,进而探寻文化生 态位视角下城市近郊区历史古镇保护更新 利用的适应性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宜人的空间尺度是街巷创造舒适空间环境的关键。在东莞晟园项目中,通过采用立体交通组织模式和街、巷、院、宅的多重空间层次的规划,营造了宜人的空间形态,并通过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的应用,促成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别墅社区生活方式。1项目背景东莞晟园项目位于莞深高速沿线,松山湖北岸科技产业园区新城大道和新竹路交叉处,距东莞市中心约17km,距深圳市区约48km。用地周边自然环境优美,绿地资源丰富,除松山湖水景外,周边还有  相似文献   

13.
<正>一、立项背景东莞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扩张和人口的膨胀,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发展不均等社会问题。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后劲不足、外来人口过多、宜居水平不高等现象反映了东莞城市发展到了瓶颈期,发展前期牺牲土地和人力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实现转型升级。本研究响应"十二五"时期的规划号召,在上级规划文件的指导下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提供支撑。二、项目介绍本项目基于遥感和GIS先进技术,结合东莞发展的实际现状,多角度多尺度地分析东莞城市空间演变的趋势和规律,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转型的角度对包头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作出探索性研究,指出在包头传统建筑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要保护传统建筑更要保护人们的传统生活文化.以来适应在转型中城市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8):56-57
分析伊金霍洛旗转型发展趋势与需求,认为伊金霍洛旗区域转型的关键在于寻求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分析其外部环境与内生优势,确定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物流业和资源深加工业为其转型发展的产业先导。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将产业转型与空间发展更好的结合;同时结合伊旗生态、文化优势强化城市空间特色的塑造;最终对城市转型发展提出制度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的不断利用,隧道下穿或侧穿越既有建(构)筑物的情形已成为常见的工程现象。本文以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东莞洪梅至长安金沙段太平隧道侧穿虎门站特大桥桩基为例,模拟隧道开挖过程对桥梁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影响,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转型是一个稳定与变革对立统一的过程。美国底特律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传统的汽车产业促进了该城市的稳定发展,但一业独大的汽车产业也催生了系统惰性。底特律虽然在汽车产业实现了从全产业链到高附加值转型,却未能在现代服务业和汽车产业链横向衍生上取得突破,由此带来结构性失业、城市空心化、服务业生态错位和文化缺口等问题。探究其转型得失,有益于启发中国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升级为地级市后,东莞因经济发展需要及"自下而上"的规划布局形式,形成了村镇工业区功能混合的土地使用模式,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实践和东莞城市定位逐渐升级,这种土地使用模式难以满足城市转型升级的诉求.文章以东莞市长安镇为例,通过对村镇工业区土地混合使用模式发展过程、组织布局、业态设施的现状研究,归纳出土地混合使用模式高效率、高强度、简单化、品质低的表现特征,结合土地混合使用模的形成内因和长安镇未来城市发展定位,提出土地混合使用模式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旧洗涤剂厂和制锁厂为例,探讨了老城工业遗产区转型文化创意园的规划方法和实践思路。做出了对原老工业厂区内部空间、文化内涵、经济方式、生态能源方面的方案性设计,形成以经济转型为基础,文化、空间、生态转型辅助相互关联的再生运作机制,为推动传统老城工业遗产区向可持续的文化创意园区发展并延续城市文化基因提出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7)
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岭南文化最早的孕育地,将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岭南文化在融入东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突出岭南文化特色,继承与创新岭南文化,改变东莞旅游纪念品包装落后现状,加强东莞旅游纪念品文化识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