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冷热泵冷水机组+组合式空调箱除湿控温系统、烟草库专用冷凝热回收型热泵调温除湿系统以及溶液调湿系统都能满足烟叶醇化库室内温湿度的要求,但由于烟叶醇化库高湿负荷、低热负荷的特殊需求以及防腐要求,上述几种空调除湿方式的针对性差异就比较大了。经某烟叶醇化库实际应用对比分析表明,烟草库专用冷凝热回收型热泵调温除湿机组能够满足烟叶醇化库的温湿度和防腐要求,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减少空调系统运行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烟叶醇化库热负荷小,湿负荷大,温度控制范围大,空调系统选择时有别于常规的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型热泵调温除湿机组在强化除湿效果的同时,也满足了烟叶醇化库控制温度的要求。经某烟叶醇化库实际应用对比分析表明,冷凝热回收型热泵调温除湿机组能够满足烟叶醇化库的温湿度工艺要求,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减少空调系统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污泥烘干除湿系统,包括干燥机、空气降温除湿装置、空气循环风机、空气加热装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干燥机、空气降温除湿装置、空气循环风机、空气加热装置依次串联;空气降温除湿装置及空气加热装置分别与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相连;设置冷却装置,当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需要停机检修时备用。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作为污泥烘干除湿的动力热源和动力冷源,可以实现污泥烘干除湿的同时,回收污泥冷凝除湿过程中的热量,降低污泥烘干除湿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了污泥烘干除湿的效率。系统运行经济,未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转轮除湿系统再生能耗较高的问题,利用热泵系统高效集热和热量转移的优势,将热泵系统的冷凝热用于转轮再生,搭建了热泵型低温再生转轮除湿新风机组测试平台,采用试验的方法测试机组的运行状态和除湿性能。结果表明:在除湿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处理风量/再生风量值为1:1最为合适,此时,机组平均总除湿量达到10.4 g/kg,平均总除湿率达到0.62,转轮出口含湿量平均值为6.3 g/kg,除湿转轮的DCOP平均值为1.3,除湿转轮的能量利用率最高,而且除湿转轮承担了机组约58%的湿负荷,而蒸发器则承担约42%的湿负荷,除湿转轮的除湿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研究结果对该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及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转轮除湿复合式空调系统能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瑞  刘蔚巍 《流体机械》2005,33(12):69-72
建立了转轮除湿复合式空调系统能耗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能耗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除湿能耗是影响总能耗的重要因素,采用新风先除湿再与回风混合的方式、室内排风作再生空气均可减小除湿能耗,降低总能耗;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转轮除湿复合式空调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湿负荷越大,其优越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热泵干衣除湿一体机的必要性,阐述了热泵干衣除湿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研制了热泵干衣一体机,经初步测试,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采用氯化锂作为除湿剂的空调-海水淡化复合装置的除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用热泵蒸发器产生的冷量来冷却除湿过程,同时用冷凝器产生的废热来再生稀溶液。分析了各个操作参数对除湿量的影响,得出了当前研究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除湿量随着空气湿度、除湿溶液的浓度和除湿溶液的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空气温度和溶液温度对除湿量的影响非常小。本文取得的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为进一步完善和分析除湿系统的性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常规空调系统和转轮除湿复合式空调系统的工作流程,并对其各部件建立了数学模型。针对某建筑案例分别对两种不同空调系统作了能耗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转轮除湿复合式空调系统总能耗为常规空调系统总能耗的58%,冬季则是常规空调系统总能耗的48%,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冷凝塔作为冷凝式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热质交换过程对于降低能耗及热泵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逆流冷凝塔热泵系统形式为基础,通过建立冷凝塔内热质交换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热质交换过程的通用计算方程组,并以贵阳地区的气象参数为参考,对不同工况下塔内热质交换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及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入口空气参数对溶液...  相似文献   

10.
《橡塑机械时代》2010,(12):16-16
为了降低PET加工的能耗,提高除湿干燥机的效率,Oonair推出了采用热量再利用技术的新型除湿干燥系统Energysmart。据说,与传统除湿干燥机相比,该系统能够在大宗的PET成型生产中降低1/3的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