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地铁隧道爆破施工时如何有效地控制爆破振动有害效应,通过确定安全振速、单段装药量及合理选择开挖方法等措施,安全、高效地穿越古建筑群。 相似文献
3.
盾构下穿越施工对已建隧道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对盾构近距离下穿越已建隧道的数值仿真模拟,得出盾构穿越施工时已建隧道随各进尺开挖的的沉降规律及施工影响特点,并根据实测反馈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合理确定施工方案和已建施工技术保护措施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在传统的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测量机器人因为测量精度高且能实现监测数据实时获取,在地铁自动化监测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普及,但作为一种依赖监测点反映结构变形的监测手段,只能对布设有监测点的区域进行监测和预测结构的变形趋势,无法发现和掌握没有布设监测点的区域的变形情况。为了解决这种监测方法的不足和掌握地铁隧道的整体变形情况,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地铁隧道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得到隧道的点云数据文件,通过将点云拼接、计算获得隧道水平收敛值,与自动化监测数据互补,综合评估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在地铁隧道变形监测领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03标段崔各庄一马泉营站盾构区间为例,论述了盾构长距离穿越民房的控制措施,使盾构机在黏土、粉土、粉细砂及粉质黏土层中顺利穿越了770m民房区域,将地面沉降控制在10mm以内,并创造了单线月掘进l047m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引例西安市地铁二号线,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机理,研究施工现场地表沉降的监测技术,以及盾构施工的监测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最终形成监测成果报告,以达到及时为施工提供时时指导的目的,并为积极改进设计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区盾构隧道下穿老旧建筑物的沉降控制是盾构施工的焦点问题。通常沉降控制方法是通过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决定是否进行二次注浆,但地表及建筑物变形早已发生。为了弥补传统方法沉降处置滞后的不足,提出了"微沉降"施工控制技术,开发了壁后注浆雷达实时检测系统与自动化监测预警平台,在地表沉降发生之前及时注浆填充地层损失的空隙,防止地表沉降,保证老旧建筑物安全。济南轨道交通R3线王—裴区间隧道下穿越的老旧建筑物群,建造时间多为20世纪70—80年代,部分墙体风化严重,大大增加了地表沉降控制、建筑物保护难度。首先,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对隧道下穿苏宁大楼和农业银行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认为适当增加注浆压力可以有效减小地表沉降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较为吻合。其次,为了掌握壁后注浆质量,控制隧道下穿化肥厂宿舍楼时的地表变形,开发了壁后注浆雷达实时检测技术,在衬砌拼装间隙检测注浆质量,动态调整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有效控制了地表沉降。同时,项目采用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联合的监测方案,实时监测建筑及地表变形,并通过移动端手机应用实时掌握变形情况,可及时采取措施。利用雷达实时检测结果与地表监测结果,地上地下联动,地表沉降被控制在5 mm之内,最终基本实现了"微沉降"的目标,建筑物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地铁建设日渐增多,地铁施工所面临的穿越各种既有运营线路的问题也随之增多。为了进一步了解盾构穿越既有运营线路的影响,本文根据某城市地铁施工实际情况,主要针对地铁盾构穿越既有铁路线时采取的各项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各项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地铁盾构穿越京广线股道群时,为减小对铁路运营的影响主要在于施工中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本文通过本区间穿越期间对沉降进行分析,虽然在盾构穿越期间造成地表、轨枕、道床沉降量较大,但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合理施工,确保了穿越期间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上海地铁11号线侧穿徐汇天主教堂的实际工程,考虑MJS桩加固及建筑物存在对地表长期沉降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盾构侧穿邻近古建筑地表长期沉降进行预测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表长期沉降随时间逐渐增大最后渐趋稳定,而由于MJS桩加固作用及建筑物的存在,地表长期沉降槽与传统形式有很大差异,表现出明显不对称性。此外,由于MJS桩的保护,有效控制了加固区附近的长期沉降,降低了长期沉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情况来看,两者反映的规律基本一致,可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讨论MJS桩加固、建筑物、扰动范围以及蠕变参数等变化对地表长期沉降的影响,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考虑施工过程的盾构隧道沉降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已成为我国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根源之一,威胁着地铁沿线附近建筑物和地铁隧道上方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准确预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沉降对维护地铁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基于K. M. Lee等提出的等效地层损失参数法,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注浆压力和掌子面推力这2个重要参数对盾构隧道施工沉降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将注浆压力对于隧道上覆土体的重力及掌子面推力对土体侧向静止土压力进行归一化处理,提出可以考虑施工因素对隧道沉降的计算方法。算例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证实提出的修正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地铁隧道建设与运营对地面房屋的沉降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上海某地铁隧道穿越地面既有严重倾斜危房的工程实例,计算分析盾构穿越引起的施工期沉降、后期固结沉降及其对房屋的影响.基于地铁运营期间列车循环振动对隧道周边土性及孔隙水压的影响测试规律,提出地铁运营期列车长期振动下沉降的实用估算方法,预测分析地铁运营期列车振动引起的长期沉降.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建设期施工对策,并提出地铁运营期四阶段维护控制设想,对当前形势下的软土地区地铁建设与运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计算结果同时表明,地铁振动导致的长期沉降中约80%发生在隧道建设后10 a内,因此这10 a是采取措施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轨道交通6#线东山口站左线站台隧道采用盾构先行过站后扩挖方案修建,地面环境复杂,且建筑物桩基所处地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盾构隧道扩挖施工易引起较大地面沉降。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扩挖施工诱发地层失水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现场扩挖施工变形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并且运用叠加原理将得到的最终地表沉降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层失水沉降及扩挖施工沉降比例为2∶3;盾构隧道台阶法扩挖上台阶施工地表沉降量较大,两台阶两部与两台阶四部扩挖法地表沉降差别不大,盾构扩挖法修建左线站台隧道最大地表沉降为右线CRD法站台隧道的65%;拱部大管棚、袖阀管注浆复合超前预支护增加了地表沉降槽宽度,减小了地表沉降量及倾斜;盾构轴线偏移方案减小了围岩塑形区范围,更好地发挥拱部超前预支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盾构隧道斜交下穿地铁车站的影响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实例对盾构隧道斜交下穿既有地铁车站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同时通过穿越过程中的施工参数、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穿越中关键施工参数的选取和对既有车站的影响。控制盾构掘进参数,合理设定推进力、推进速度和土压力,加强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是控制既有地铁结构变形的有效措施。另外,通过实测数据分析总结既有车站结构变形规律,此次一端斜交下穿使得既有结构变形由垂直下沉变为扭转下沉,结构侧墙半槽形沉降曲线表明结构变形对列车的行车安全造成很不利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今后类似的下穿既有地铁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以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哈尔滨站站~博物馆站地铁区间工程为背景,通过暗挖消除障碍物、盾构空推等技术手段,有效解决盾构遇地下障碍物无法通过、地面环境复杂等问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解决了地铁盾构区间在繁华城市应用中施工安全风险高、建筑物沉降控制难等问题,达到了快速安全通过的目的,有利于城市地下空间施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