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OBE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OBE教学理念与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相契合,对高职课程教学具有启发意义。首先介绍了OBE的概念以及优势,系统论述了基于OBE模式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结构模型,以期为基于OBE教学理念的高职课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目前较为前沿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与当前社会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吻合的培养模式。本研究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为例,探索了药用植物学课程课程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优化三方面基于OBE理念的改革,为OBE模式在地方高校的中药学专业课程方面的教学提供参考,为OBE教学理念的推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
针对创新综合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对创新综合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以成果为导向设置课程目标、实施模块化混合式教学、构建多维的考核评价体系,为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海洋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本科专业基础课,探索课程的实训与实践教学体系是新工科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按照“学生为本、目标导向”的教学思路,开展“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和“虚实结合”等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以工程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为目标导向,重新设计海洋工程地质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设置、教学形式与方法,以及多元化能力考核与评价等环节,校企合作、协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共建海洋工程地质实践基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2)
英语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科基础课程的一门必修课,也是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阅读读物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课程。分析"英语阅读1"课程教学现状,找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引入到英语阅读1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计与实施、课程评价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在OBE理念的指导下,学习者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产出。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文章针对园林专业“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OBE指导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双驱三联”的教学理念,确定教学成果,制定清晰、可行的实践教学目标,构建智慧教学体系,制定课前自学、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教学策略,以成果为导向开展课程设计、课程活动、课程考核。同时,改革课程评价的方式,为课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方向。通过教学实践,以成果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对培养具有科学与人文精神、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统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及课程特色,分析了传统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程为例,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OBE理念指导下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并选择相宜的教学方式加以实现;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实践,以预期教学成果为指导,改革评估方法,建立多元的评估机制,从而实现教学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6)
OBE理念是一门课程是否能够达成其支撑的毕业要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习产出为驱动力的课堂活动及学习产出评价的考核及改进机制。本文基于OBE理念,对《产业用纺织品》全英语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的内容及方法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及持续改进体系的建立等内容,致力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完成课程对于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本文在深入研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对我校"电力系统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在认真对照毕业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的三个课程目标,并紧密围绕这三个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尽可能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该门课程进行达成度分析和评价,并形成教学反思,提出后续的持续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分析了“建筑热源热网课程设计”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OBE理念为导向,通过对成果导向的课程目标、学生中心的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基于学习效率的混合教学模式、可持续改进的能力评价体系和新工科背景下的师资建设进行改革探索,进一步提高了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可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建筑课程改革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