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21)
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中大众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大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今天,大众艺术审美出现主体性缺失,培养和提高大众审美的能力,优化大众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0)
大众文化是新兴的文化势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也迅速蔓延,对当代艺术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生态艺术教育看似只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实际上是塑造人格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生态艺术教育培养人们创造美的能力,让人们体会自然的美,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升人的道德意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因此,生态艺术教育在当代文化教育中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重塑人文精神和推动社会进步等多重任务。在此情境下,大众文化背景下生态艺术教育机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扩招速度加快,师范院校迅速转制,教育人才机制与教师聘任制度也发生了改变,这给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带来了新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提出了当前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改革的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1)
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乡村教育师资队伍补充的源头活水,对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的主体单位迎来了发展良机但又存在一定的挑战。为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完善人才培养环节、抓好情意教育,并加强与地方政府、小学的三方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
师范院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程对专业人才培育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影视艺术塑造的师德人物典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情感,熏陶学生的师德观念,引导学生的职业选择。影视艺术的人文主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教育理念。影视艺术的叙事性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培养教育直觉,提高教育技能。师范院校应重视"影视鉴赏"课程开设和教学,发挥影视艺术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审美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方面,大学生审美差异性得到尊重;另一方面,大学生逃避乃至拒绝崇高,缺乏对经典涵咏的热情,偏爱强烈视听享受的大众文化产品。针对此类问题,需借助后现代课程观的相关理论构建大学美育的课程体系,并通过项目课程开发的方式重构大学美育的内容体系,以有效实现提升审美与人文素养、培育创新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完善人格修养的美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深刻揭示了“大众文化”对当今建筑活动的负面作用和影响,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建设一种新型的人文文化,因此必须重新认识并正确理解建筑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3)
大众文化的快餐式消费文化审美的冲击让中国的传统经典陷入了困境,经典教育遭遇了尴尬,我们需要大众文化的通俗娱乐、方便快捷,也需要传统经典的价值导向和灵魂洗涤,两者之间如何平衡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我国已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并成为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在此视域下,教育应具备生态文明教育的自觉性,发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大学语文作为高校母语教育公共课程,具有"工具—人文—审美"三位一体的优势和特点,在课程里将生态教育和人文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是值得探索的课题。大学语文应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教育理念,培育公正友善的人格;凸显"诗教"的文学特质,培养和谐高雅的生态审美情趣;践行知行合一,融天地之心于社会关爱的实践;在教学理念上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生态文明人文母题;在教学方式上重视分享与实践;在教学资源上较多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5)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文化是"一带一路"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与教育财富,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完美人格,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合对高职院校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