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地方院校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通过对国内外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阐述行业特色对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结合社会需求和地方院校徐州工程学院的特点,建立"一主线、二能力、三层次、四平台、五模块"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所对应的课程体系,实施相应的措施,切实保障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整体专业素养。以建筑行业特色为导向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显示,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竞争力指数达96%,凸显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独特优势,对地方院校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面向行业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训是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出版与发行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讨如何建设新型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家"质量工程"及"卓越计划",基于专业特色化建设理念,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改革试点,探索了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等措施,不断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该模式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0):84-85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过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通过分析了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模式,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趋势,分析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应用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工科的时代背景,通过全过程的感悟与训践教育理念构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与时代特点的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着眼于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探索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总体改革方案,构建以设计与动手能力为导向的协同育人培养体系与课程体系,结合地方高校现状实现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复合应用型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研究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包括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的建设与实践、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技术教育互补与结合等方面。教学实践表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2)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信管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财经类院校为例,从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基于OBE理念,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改革,给出了信管专业"互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1)
本文基于开设酒店管理专业高校普遍存在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师资是学术型人才的现状,探索了酒店管理专业学术型教师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难题,基于多层次的生源情况,通过建立多层次、宽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了酒店管理专业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专业人才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智能制造是当今制造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作为大量人才的输出产地,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国内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从培养目标和企业社会的需求出发,分析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的新要求。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新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认为新型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实施方案相比传统的学科交叉教学方式具有显著的普适性,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章结合南宁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实际,首先分析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现阶段南宁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状况,提出加强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