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6)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急需拔尖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需要改革教学体系;建立具有创新型的师资队伍;与企业合作,构建"产学研"实验室。只有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是近年来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本文在引入流程再造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培养目标重塑、关键培养环节再设计、关键培养环节再分配以及配套措施落实等举措,优化了"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根据学科方向齐全,培养体系完善和培养规模较大的特点,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为先导,在总结"创新拔尖人才"、"订单式人才"等培养模式经验基础上,积极构建与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并以加强课程建设为手段,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7)
当前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特色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得到广泛实施。可以结合广西大学实际,提出从分类选拔机制、个性化培养机制、创新实践训练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全程互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地方高校特色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6)
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而国际化是引领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立足特色学科优势,探索"3+1+N"三段融合式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路径,统筹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交叉融合与一体化设计,依托多元支撑的就地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及深度融合的国际化校际及校企合作联盟,在本研一体化培养体系中渗透国际化培养范式,着力打造中国石油大学特色的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落实"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
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应该以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抓手,建立适合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应依托培养计划,做好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层面、平台等要素构建,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制度性系统设计,得到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7.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教育强国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更是强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立足“强基计划”的战略背景与目标要求,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及态势入手,剖析总结人才培养阶段衔接性不足、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及交叉学科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科教深度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二三三四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即以双轮驱动配合“三类整合”课程体系,注重三大能力培养与四阶段科研训练,构建五方支撑培养体系,以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保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1)
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对优化材料专业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强调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五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合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多元化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材料专业人才,提升学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当前普遍采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惠及学生面相对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依托专业自身条件,在本科阶段即可独立实施,不依赖额外教学资源投入但惠及更多学生并适应专业教育规范的本科拔尖人才培养方式,并阐明了相应的适宜目标及主要培养方法,以期对现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补充,为高校更为广泛地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2)
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是:由名师培养"尖子生",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将知识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学院以中国梦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采取科教融合的方法,以李四光精神为典范,独具特色:发挥导师作用,依托前沿课题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丰富教学内容,将中国梦融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加强科教融合,营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