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菜子湖线是引江济淮工程双线引江布局的主力线路,对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和维护工程效益意义重大.分析菜子湖候鸟越冬期适应性水位下重要水鸟种群数量、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水鸟栖息地选择,可以为工程运行期菜子湖水位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以菜子湖湿地水位、湿地生境类型、水鸟等为研究对象,综合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和越冬水鸟监测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和分析菜子湖湿地生态数据的多源异构、时空相关和水位动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图层-对象-状态”的三域时空数据模型,并采用ArcGIS平台构建了菜子湖湿地生态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图库管理、查询操作和制图综合等功能,能够直观地呈现菜子湖湿地生境、越冬期水鸟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栖息地选择对水位变化的响应关系,可为菜子湖不同适应性水位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水域景观格局演变产生的影响,以水域空间演变为主线,通过空间计算、景观指数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对梁子湖流域 2000—2020 年水域转移状况、空间自相关特征、景观格局变化以及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 年梁子湖流域水域面积减少约 21%,减少面积中约 95% 转为耕地,建筑用地面积增长超 4 倍,约 90% 来自耕地的转入;近 10 年水域空间聚集面积减少约 23%,水域分布关联性正在减弱;水域景观特征在流域上下游差异显著,上游水域面积和形状基本稳定,聚集性和连通性均优于下游,下游水域面积萎缩近一半,阻隔作用明显,岸线趋于规整;降水、气温、GDP、人口以及耕地和建筑用地面积比例解释了水域景观变化的 54.7%,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生产活动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人口增长和耕地开发对水域面积萎缩贡献更大,GDP 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对水域边界复杂度和连通性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梁子湖流域水域景观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景观指数的高邮湖湿地生态水文连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评价水位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高邮湖湿地连通性的影响,基于高邮湖湿地不同景观类型及其时空动态性,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的分类解译结果,选择连接度指数CONNECT、斑块内聚力指数COHESION、破碎化指数FN以及分离度DIVISION等指标,构建高邮湖湿地生态水文连通度综合指数CECI,分别对比分析了不同水位和相同水位不同年份下高邮湖湿地生态连通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态水文连通度综合指数CECI可以定量表征湿地生态连通性的动态变化;随着水位上升,高邮湖湿地湖泊与河流的CECI分别从2. 79、0增加到9. 21、6. 75,生态水文连通性逐渐提升;该研究区湖泊与河流的水文连通性变化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湖泊水文连通性优于河流;在水位相同的情况下,从2013年到2017年,由于退圩还湖、退圩还湿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高邮湖湿地面积增加,湖泊的CECI从6. 27增加到7. 48,河流的CECI从2. 62增加到4. 61,生态水文连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东部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黄河》2015,(8):78-82
以1990年、2000年、2010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相关方法分析了山东半岛东部(烟台市、威海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特点,并选择部分能代表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因子,分析当前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自然湿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海域湿地与河流湿地降幅最大,但人工湿地面积增长迅速;景观格局指数显示,研究区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斑块类型更加多样化,景观破碎化程度日益提高;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波动、人口增长、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政策制定对湿地的景观格局影响深刻,人文驱动力中人口因子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镇化深刻影响着城市热岛效应、大气环境、生态质量等诸多方面,是目前城市生态学和景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采用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分别从全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尺度研究了2000~2010年成都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中心城区扩张导致的新旧城区景观格局变化及破碎度进行了对比,最后结合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政策因素,分析了成都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成都市的景观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建设用地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比例由5.65%上升至10.39%;耕地面积比例由61.41%下降至53.90%,但仍然是成都全市域的优势生态系统,比例维持在50%以上;中心城区城镇化景观变化更加明显,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增加了13.41%,是中心城区的优势景观类型,耕地比例相应减少24.14%。人口规模的增加、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发展政策的变化是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民珠江》2021,42(7)
辽河保护区湿地在辽河干流污染负荷削减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辽河保护区湿地近40年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湿地保护措施与未来研究展望。1980—2010年,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辽河口保护区段以外的辽河保护区植物资源稀少且种类单一,不适宜大部分鸟类和鱼类等动物的繁衍生息;2010—2020年,湿地面积快速恢复,宏观植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明显改善,鸟类与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多。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是湿地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自然驱动因子,大规模农业开发、水利工程修建、油气开发、城镇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人为驱动因子在湿地演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前可重点从严格保障生态需水、多层次重建水陆交错带及敞水区水生植被、物理化学与生态防治措施联合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未来重点开展基于流域尺度的辽河保护区湿地发育机制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1975—2020年间7期遥感数据,分析环巢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揭示研究区域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采用基于样本的面向对象分类法,辅以高分辨率影像对错分地类进行目视修正。通过计算转移矩阵、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特征与动态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讨论演变驱动力。结果表明:①1975—2020年,研究区域湿地面积总体上处于缩减状态,由971.77 km2缩减到905.29 km2,主要转换成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植被用地;人工湿地在2013—2020年面积增加至39.58 km2,主要由农用地转化而来;非湿地景观中,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快,由13.85 km2增长到566.56 km2。②在景观指数分析中,斑块数量增加,不同类型斑块指数的波动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整体上景观破碎化指数从0.49增加到1.26,景观异质性增加,研究区域趋于复杂化;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趋于均衡化分布。③由驱动力分析得出,自然因素在景观格局演变前期影响显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作用逐渐弱化,社会经济成为景观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政策因素在研究区域景观演变方向中起主导作用,随着一系列政策调控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景观类型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利用年度NDVI数据,结合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和土壤类型以及社会经济指标,辅以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珠江流域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珠江流域NDVI在年际变化上呈现阶段式增长,总体年均增速为0.005 3,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区二者在时空变化上存在互补对应性,中高植被覆盖度极大地转变为高植被覆盖度,平均植被覆盖呈明显改善趋势;(2)人为因素对珠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大于自然因素,夜间灯光强度所反映的地区人类活动强度是影响植被变化最主要的因素,地貌类型因子是影响流域植被覆盖的主要自然因子,年尺度上,流域植被覆盖的变化与气象因子相关性较小;(3)自然因子与经济社会因子的交互主要为双因子增强,地貌类型与夜间灯光强度的双因子增强作用对q值的贡献达到了58.9%,在非线性增强交互作用中,主要为自然因子之间的交互。通过分析研究区内适合植被生长的各自然因子的范围或类型,为进一步促进珠江流域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华阳河湖群水质变化的问题,基于典型站点水位和水质实测资料,同时运用Spearman法分析华阳河湖群水位在空间、时间变化上对水质指标的影响趋势以及水位、水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空间变化上,受长江来水水质影响,华阳河湖群总体呈现西部水质较差、东部水质较好的分布特征;年际变化上,在2015—2018年间,龙感湖、黄湖、泊湖、大官湖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且2018年龙感湖、黄湖、泊湖水质较差;年内变化上,各湖泊污染物浓度指标总体表现出枯水期大于丰水期的特征;相关性上,华阳河湖群水位变化与TN、TP、COD浓度均呈负相关,其平均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43,-0.41,-0.09,但绝对值均<0.5。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华阳河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1976,1990,2000,2005年和2010年玛纳斯河流域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Fragstats3.4、SPSS和灰色模型软件,以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的景观变化特征,并结合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表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破碎化,其中建工用地和耕地呈现出双向拓展并趋于集中的趋势,优势度大大提升,而其他景观类型则与之相反;景观格局的演变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且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各景观类型因经济和城市发展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保护玛纳斯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优化景观结构,流域内人地关系需要有效地协调。  相似文献   

12.
采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草海湿地区域近20 a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 a间,草海湿地区域林地、草地景观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水域、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大幅增加,耕地景观类型面积总体有所增加;(2)从景观类型转换来看,研究区景观类型转换以草地、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入转出变化最大,草地退化较为严重;(3)从景观类型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变化情况来看,研究区各类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越来越严重;(4)从景观斑块形状和景观多样性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景观优势度明显,在整个研究区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总体来看,草海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由于人为因素的干预,对湿地区域保护力度较大,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得草海湖区面积持续增加,湿地得以较好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变化条件下洲滩内部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和湖水位的相关性,以洞庭湖典型洲滩断面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监测装置连续2个月监测了湖水位、大气温度及土壤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洞庭湖洲滩水分场的分布在垂向上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同一位置的土壤水分含量的波动幅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至深层处(大于50 cm)趋于稳定,同一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的波动幅度随着与岸边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土壤水分含量与湖水位之间的相关性随着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浅层及深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和湖水位之间均呈无显著相关性,地表以下50~70 cm深度处土壤水分含量与湖水位相关性较高。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土壤水分在洲滩生态系统地下含水层-土壤-大气界面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洲滩水文过程及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提供重要方法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30a来白洋淀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对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白洋淀的土地利用演变,为探究其变化趋势,以白洋淀湿地为例,采用30 a来8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白洋淀湿地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1986—2018年,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水域。耕地变化最为明显,减少了60.3%,水域变化次之,增加了24.1%。水生植物面积大致呈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居民地面积持续增加。(2)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得出,1986—2018年间水生植物和水域面积的单一动态度较大,综合动态度(L_C)从0.267%下降到0.117%,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说明白洋淀土地利用到后期的变化速度变慢,土地利用状态趋于稳定。(3)白洋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为气候、人类活动和国家宏观政策。研究成果有利于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决策,也可作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后湿地景观格局变化,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对2000年、2009年和2014年3期Landsat影像进行分类;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应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等方法,分析不同时期景观格局的特点及驱动因素;最后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水域周边出现了更多的建筑用地,景观指数INP由7 174增长至10 334,蔓延度指数IC由64.594 4减少至63.651 5,景观格局总体呈破碎趋势,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2009—2014年香农均匀度指数ISHE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SHD指数小幅上升,景观格局集聚度水平提高,但是与2000年的景观格局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天然湿地被人工湿地取代,导致湿地生态功能退化。  相似文献   

16.
石臼湖流域江苏段生态环境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相关资料对石臼湖流域江苏段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泊水质处于Ⅳ~Ⅴ类,营养化水平为富营养。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滞后的环保基础设施、过度的湖泊围垦以及低效的环境管理是石臼湖流域江苏段生态环境演化的驱动因子;提出以调整产业结构、削减污染负荷、优化流域环境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开展湖泊生态修复为重点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中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忠平 《中国水利》2011,(10):61-63
通过对近几年星海湖滨水湿地整治建设过程中景观和生态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探求一种城市滨水湿地型景观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潭江水质的变化特征,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以及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潭江干流2001-2019年的水质年际变化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潭江水质变化的主导水质参数,通过相关性模型分析了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 表明:潭江上游的水质最好但有一定的恶化趋势,下游的水质次之且无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