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大型矿田上一般同时存在多个相邻露天矿,针对相邻露天矿山独立开采时常存在边帮压煤、内排土场空间不足,以及土地复垦滞后等诸多问题,基于笔者提出的露天矿群协调开采技术,通过运用露天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引入协同理论,提出了露天矿群开采-采排复一体化协同采矿技术的概念,详细阐述技术理念及内涵,重点研究了露天矿群开采、排土、复垦...  相似文献   

2.
准格尔矿区黑岱沟、哈尔乌素露天矿协调开采能实现相邻露天矿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设备协调配置是两矿协调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做好设备协调配置优化分析可以使露天矿所有设备能力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提高露天矿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相邻露天矿无煤柱联合开采时的开拓运输系统综合优化问题,以实现两矿上部剥采排工程费用最低为目标,提出了在相邻露天矿无煤柱联合开采时相邻端帮形成公用中间排土桥的技术方法,构建了开拓运输系统综合优化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目标函数的求解方法,并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黑岱沟和哈尔乌素露天矿,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白润才  刘闯  薛应东  刘光伟  曹博 《煤炭学报》2014,39(10):2001-2006
为了解决相邻露天矿独立开采时存在的边帮压煤与边坡安全问题,通过理论计算与分析,提出相邻露天矿边帮压煤协调开采技术。分析实施该技术的条件与基础,给出边帮压煤剥采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研究相邻露天矿采剥工程位置的协调衔接,排土空间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开拓运输系统的优化布置等关键技术内容。在国电蒙东公司旗下的2个露天煤矿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此技术能够使相邻露天矿边帮压煤得到安全、经济地回采,有效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9,(11):26-29
以准格尔矿区黑岱沟与哈尔乌素相邻露天矿的剩余采区为基础,重新划分开采条区。在充分考虑生产现状基础上,利用多方案、多指标对比,最终推荐将现黑岱沟二采区与哈尔乌素首采区合并为整个矿区一条区,并规划开采剩余条区。在两矿协调开采下,通过优化配置资源量、设备、人力、管理等资源,实现条区间科学合理开采。相关条区划分研究结果,对准格尔矿区的建设发展和露天矿的生产组织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露天开采的矿田地质、开采条件复杂,研究适用于此的综合开采工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研究露天矿开采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露天矿开采综合工艺的开拓运输系统的配合模式、开采参数的匹配,并对综合开采工艺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疆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开采规模不断增大,大型露天矿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总结了新疆地区矿产资源赋存特征、大型露天矿分布情况及生态环境特征.揭示了新疆大型露天矿开采存在的问题,并分别针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与生产运营阶段的两类矿山,提出各自相应的露天矿绿色安全高效开采思路,建立了全流程环节的理论框架及具体实施方案.分析总结了适用于新疆大型露天矿绿色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及有益效果,继而提出了"大型露天煤矿宜采用陡帮开采跟踪内排的绿色模式,大型露天金属矿宜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的绿色模式"的观点,并以乌拉根锌矿为例进行了工程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相邻露天矿相邻采区同向异步推进时的综合优化问题,以实现两矿储量、规模、空间、时间和设备等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综合利用为目标,提出了相邻露天矿无煤柱联合开采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适用条件,指出了相邻露天矿实施无煤柱联合开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思路。以黑岱沟和哈尔乌素露天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两矿实施无煤柱联合开采技术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黑岱沟和哈尔乌素露天矿在2018—2027年间实施无煤柱联合开采,可为两矿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2673.7万元(现值),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矿群开发中存在的原有单斗-卡车工艺下以工业广场为中心的开采程序传统设计理念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长条式分区开采设计理念,并以此为基础,进而提出了特大型露天矿采用单斗-自移式破碎机-双工作面胶带输送机的剥离开采工艺结合单斗-卡车-可移式简约破碎站-端帮带式输送机的原煤运输工艺系统,并在平朔东露天矿进行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0.
露天开采工艺的选择需要满足露天开采要求和各环节设备之间的配合;管控模式的确定要保证投资小、生产费用低,利于露天矿的经营;结合白音华三号矿实际地质条件及后续发展概况,论述了白音华三号矿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可行的开采工艺方案及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