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是华夏文化文明的活化石。它记载了五千年中华大地人类的智慧及文明,是传统文化及祖国情感的灵魂载体。在21世纪这个"万码奔腾"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大量新鲜事物的涌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静不下心来体会文字之美了,大部分人已经渐渐失去对汉字的感情,对汉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已经出现汉字书写危机。信息化时代,键盘逐渐取代了手写,学校汉字书写教育弱化,提笔忘字用词不当,公共场所汉字书写不规范……"失写症"正在蔓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疲于手写汉字的"繁琐",规范性的汉字书写更是成为一种难得的"奢侈"。  相似文献   

2.
正当汉字进入到水墨插图艺术领域,汉字的识别性已经不再重要,而是更加侧重于表现作品的绘画性和精神性,表达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和内心情感。汉字水墨插图是汉字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利用汉字的音、形、义作为主要创作元素,以毛笔、水、墨为表现工具,以宣纸为主要载体进行的艺术创作。汉字水墨插图艺术已经超越了汉字单纯的书写范畴,成为更具绘画性和观念性的现代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然而,它  相似文献   

3.
设计说明:在我们迎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同时,汉字设计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尤其在我国提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输出的今天,汉字作为传承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引起了广大的设计师们的关注。兽面纹作为青铜器上的纹饰,传递出一种“狞厉美”,彰显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力量。本设计通过对兽面纹进行分析、归纳、实践,探索兽面纹与汉字设计之间的共通性,将兽面纹融入汉字设计中,为当下汉字设计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青花展览馆设计的成形源于一个概念,青花瓷器是中华瓷器文化中浓厚风采的展现,设计以青花瓷文化为基础,从传统中式文化中得到构思源泉,加入了纹样、卷轴、等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载体进行了构思,在空间设计整体或细微处,通过对传统青花瓷器的造型、图案、色彩、意向的提取与淬炼,应用到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5.
正文字,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更是文明文化传承的重要法宝。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以各种字体呈现的文字早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字体所传递的历史文化艺术美感和内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目前人们在办公、社会活动或是阅读中遇到的各种汉字印刷字体,更是反映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  相似文献   

6.
拓片是拓印的纸质载体,是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用宣纸拓下来的纸片。拓片既有古籍中文字表现,又有书画中的艺术感,结合了古籍和书画装裱的形式,以卷轴、折叠、册页等形式展现,形成独特的存在。将拓片进行装裱,不仅符合大众审美,还方便人们读取内容、收纳和展示,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品秀场     
卷轴搁架 该产品来自设计师林信宏等人的创意,卷轴搁架(Scroll Book sheIf)将书本和笔、尺、CD等小物件变成了中国式卷轴上的优雅展品。它采用某种柔软却又具备一定韧性的材料制成,两端的轴是金属材质,起到配重的作用,以保持整个搁架的平衡。同时.两端的轴还可以拉开,里面放点铅笔之类的小物件。  相似文献   

8.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其装订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演变,从简册到缣帛,从卷轴到旋风装,一步一步展现了不同时代装订的表现形式.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传统经折装、包背装、蝴蝶装等装订形式,以及产生新的装订形式的历史条件,了解装订形式的演变趋势,以获知各类题材的书籍应采用的装订形式,最大程度体现书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公差与配合是在基本尺寸已经设计出来的情况下进行的尺寸精度设计。以拉膜机的主运动机构—卷轴与压膜辊的配合尺寸为例,通过公差与配合等参数的设计与选用,介绍机械零部件装配尺寸精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实现产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61.BI—3型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有什么特色? 1992年底,曾获得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的“BI—3型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由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研制)在台湾上市,这是台湾首次销售的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目前该系统在国内外销售1300套以上。 “BI—3型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是当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的文字识别的核心技术已达到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移动互联网和数据终端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新环境—微时代得以诞生。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对以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为代表的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微时代的特点为依据,探讨了微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转型策略,以供广大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中国文化和历史当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汉语、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必备的能力与素质。然而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办公和学习也主要是通过键盘来进行的,这就导致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大大减少。这些对我国汉字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们书写汉字的能力不断下降。联机手写识别系统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现象,它完全符合人们的日常手写习惯。本文对联机汉字手写识别的意义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对神经网络系统以及其在手写识别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印染》2004,30(15):51-51
西班牙ATYC公司 西班牙的ATYC公司具有各种各样的间歇式染色设备,其TECHNODYE Rapid CCI系统能以小浴比(1:4~1:6)加工化学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织物。箱体容布量达225kg,车速在100m/min~600m/min范围内可调,其关键的Intelligent Regulation系统可不断地协调织物和卷轴的速度以避免卷轴滑移。  相似文献   

14.
韦婧 《广西轻工业》2010,26(11):104-105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之载体,承载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而汉字也作为一种创意图形出现在现代招贴艺术设计这种最直接的视觉传达艺术形式中,使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很高兴参加这个汇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各界知名人士的学术报告会,我对成功地举办这届展览会和学术报告会表示祝贺,对来自海内外的各位朋友光临会议表示欢迎.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对我国电子出版事业的有关情况作一介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新闻出版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出版物已由单一的纸载体发展为纸、磁、光、电等多种载体.软磁盘(FD)、只读光盘(CD—ROM)、交互式光盘(CD—1)等电子出版物相继在我国问世.我国的电子出版事业,从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进入发展时期.经过我国科技人员的努力,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诸如汉字编码、汉字识别、汉字信息压缩存储和快速传送等关键技术.目前,我国已有多家公司可编辑加工只读光盘(CD—ROM,若干家公司能够生产这类的电子出版物.新闻出版署正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建立  相似文献   

16.
促进人们对汉字得以流传工具的认识,是启示我们学习对传统文化宝贵经验的认知,文房四宝的出现是汉字继承的一大历史革新。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使人类文明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中国出现至使汉字文明超前繁荣。笔墨纸的出现过程又是怎样与汉字产生碰撞,而华夏儿女又应当树立怎样的责任意识,文中通过的笔、墨、纸、及印刷术的时代背景,拟结合发明者的杰出贡献,全面、有序梳理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7.
韩汉平  李普堂 《染整技术》1996,18(1):12-14,20
详述了大卷轴染缸的优异机械性能、活性当粟及其染色工艺的优选 ,提出了大卷轴染缸生染染料染色过程中常见病疵和它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广东印刷》2014,(1):76-77
正2013年12月7日,由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和深圳图书馆主办、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汉字二十四时"主题设计交流活动在深圳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包括"「悥」—汉字设计主题邀请展"、"「訚」—汉字设计主题演讲"、"「誩」—汉字激流对话"等六大单元。来自方正电子的六位字体设计师作品在汉字设计主题邀请展上精彩亮相,方正集团高级技术专家、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字体设计总监朱志伟作为汉字设计主题演讲的嘉宾分享了自己的汉字设计观念及经验,并与来自字库研发领域及字体应用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们展开了深度对话,共同探讨当代汉字设计现状等话题。  相似文献   

19.
罗树宝 《印刷杂志》2003,(10):71-73
秦以前,汉字书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和小篆的演变过程。而且都沿着从笔画的随意性逐渐走向定型,从笔画的繁杂逐渐向简化发展。秦以前的文字载体,除了甲骨、青铜器和石料外,还有“书于竹帛”的记载,只是这些载体文字,都被历史湮没了。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竹帛文字是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的字体。战国后期简牍字体,即有篆书的遗风,又兼有隶书的笔意,证明在战国后期,隶书已有萌芽(图1)。而西汉初期帛书上的字体,已完全是隶书了(图2)。从篆书过渡到隶书,是汉字书体的飞跃,是汉字从古体到今体的转折。以后又经历了从隶书向楷书的转变,使汉字书体走向更…  相似文献   

20.
<正>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汉字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康熙字典》收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汉语大字典》收了五万六千多个;国际标准组织制定国际标准时,到目前为止共收集到汉字七万多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