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尾矿坝是企业生产和区域环境的重大危险源,一旦失事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其中洪水引起的尾矿坝溃坝至少占50%,所以保证洪水状态下尾矿坝的正常运行对尾矿坝安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尾矿坝模型,研究不同洪水条件下尾矿坝的安全系数。得出坝体水位高度和干滩长度会影响稳定性的结论,并给出了监测措施,为其他尾矿坝防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某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勘察,探讨了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及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并基于强度折减法对尾矿坝边坡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尾矿坝边坡没有滑坡及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条件,库区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在暴雨状态下边坡的稳定性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王家兵 《山西建筑》2010,36(15):81-82
结合具体实例,对某尾矿坝堆积坝体边坡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尾矿坝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和评价,得出边坡处于稳定临界状态,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坝体安全系数的影响,将数据拟合成曲线图的方法,对典型尾矿堆积坝模型进行了分析。达到了堆积坝稳定性受坝坡、坝高、干滩长度、坝体材料及渗流等因素影响较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尾矿坝安全研究的国外新进展及我国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库是一座重大危险源,在国际灾害事故排名中位列第18位,对下游居民及设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尾矿坝安全研究与管理问题,收集大量的国外尾矿坝安全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国外尾矿坝稳定性、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分析并讨论国外学者在尾矿坝溃坝原因、安全管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同时综述我国尾矿坝稳定性、抗震性能、安全管理、在线监测的研究现状,并与国际上研究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分析表明:(1)国内外对尾矿坝研究集中于坝体安全、环境保护、尾矿库管理等方面,特别是尾矿坝稳定性分析研究,各国越来越重视尾矿坝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2)国外在尾矿坝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上要比国内更加严格和规范,更多从尾矿坝的设计、施工、培训等方面加强对尾矿库管理;(3)国内在尾矿坝稳定性与安全监测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分析结论对我国尾矿坝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指明应用高科技手段对尾矿库安全实施在线监测乃是我国尾矿库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所做的近10个尾矿坝在线监测工程项目,总结给出了研究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某铜矿尾矿坝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涛  宁国立  陈国友 《土工基础》2010,24(4):30-32,43
以某铜矿尾矿坝为例,进行了调洪演算分析和稳定性分析。鉴于尾矿坝在堆积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变异性较大,以极限平衡理论和传统的安全系数法为基础,将可靠度理论引入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尾矿坝处于稳定状态,尾矿材料的重度与粘聚力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内摩擦角的影响则很微小。  相似文献   

7.
以拟建石门沟尾矿库坝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DINA,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并结合尾矿库地质勘查资料,分析了尾矿坝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拟建尾矿坝稳定性系数为4.35,坝体对其材料抗剪强度要求并不高,可因地制宜,就地选用库区内两侧山体中的岩石作为坝体材料。  相似文献   

8.
用有限元法进行渗流作用下的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渗流作用下的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必须考虑渗流场与应力场的相互耦合,传统的求解方法是先对渗流进行模拟,然后再用条分法进行稳定性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数值软件的不断开发和推广,可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渗流作用下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应用PLAXIS有限元程序对实际工程中的上游法堆积尾矿坝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出了尾矿坝稳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9.
对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建立了能考虑塑性变形、温度、饱和度和孔隙比等对材料特性影响、土一水特性曲线并采用扩展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以屈服接近度为安全指标的尾矿坝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龙都尾矿坝干滩面为100m和初期坝堵塞两种工况下的饱和一非饱和渗透场和变形场的耦合响应特性进行了模拟,获得坝体变形、浸润线等重要指标,以及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屈服接近度分布,据此可直观全面地了解不同工况下坝体安全的全场信息,对尾矿坝的稳定性分析评价以及加固与维护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尾矿坝边坡是否稳定对区域环境保护和防治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自然状态下攀枝花尾矿坝边坡,利用FLAC-3D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获得尾矿坝变形的基本特点及稳定性现状。模拟结果和现场调查发现的现象基本一致,从而为该尾矿坝的进一步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某铅锌矿尾矿坝工程勘察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某铅锌矿尾矿坝工程勘察与稳定性分析为实例,系统地介绍了以探明尾矿坝坝体及坝体周围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工程勘探手段和分析研究方法。在揭示了尾矿坝坝体材料空间分布状态及其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自动搜索的电算程序,分析计算了尾矿坝浸润线的情况和尾矿坝的整体与局部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与现场勘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细粒尾矿堆坝加筋加固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龙都尾矿库内的细粒尾矿作为试验材料,以该尾矿库的设计尾矿坝为原形堆积尾矿坝体模型,进行细粒尾矿堆坝加筋加固模型试验。通过模型试验,检验了细粒尾矿堆积的尾矿堆坝加筋加固的作用效果,获得了加筋尾矿坝体与不加筋尾矿坝体的不同破坏模式,在细粒尾矿堆坝的稳定性研究以及将加筋材料应用于尾矿坝的加固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的实践,初步建立了隧道信息化监测、预测和决策系统(TMFS).阐述了TMFS系统的组成、实施和应用效果,提出了围岩稳定性"综合集成分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尾矿坝液化判别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尾矿坝液化判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尾矿坝在不同深度和不同沉积滩距离处的放大系数和折减系数来计算动剪应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考虑尾矿坝坝体的刚度和距离对液化特性的影响。结合大量的现场标贯试验和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细粒含量对尾矿材料液化特性的影响,并提出细粒含量对尾矿材料液化特性影响的修正公式。通过考虑上覆有效应力、钻孔直径、钻杆长度、落锤条件以及细粒含量等影响因素,对尾矿材料的抗液化强度进行修正。结合抗液化安全系数的概念,比较动剪应力和抗液化强度,判别尾矿材料的液化程度。使用Visual Fortran语言,编制与提出的尾矿坝液化判别方法相应的液化判别程序,便于该方法在尾矿坝液化判别方面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软土路堤及边坡填筑施工时,若加载速率过快会造成路堤失稳破坏,必须进行稳定性监控。基于现场观测经验值和制作控制图两类软土路堤稳定性监控方法,结合某杂件码头后方场地软土边坡失稳破坏实例,分析了软土边坡破坏前测斜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测斜数据是最为可靠反映边坡稳定性的监控指标,为确保边坡稳定,必须以控制水平位移速率为主,沉降速率为辅。通过研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路堤稳定性监控监测仪器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2个矿山生产的粗尾砂和细尾砂为堆坝材料,通过室内小比例渗流堆坝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对粗、细尾砂在堆坝过程中渗流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细粒尾砂堆积坝的浸润线较粗粒尾砂堆积坝高的原因有两方面:①细粒尾矿自身渗透性差;②在堆坝过程中,细粒尾砂在用于防漏作用的土工布上形成了一层较密实的防水层,堵塞了土工布排水小孔,阻碍了尾矿坝排渗效果;(2) 粗、细粒尾矿堆积坝的坝前沉积规律基本相同,即同一水平面上为前缘细后部粗,上部粗下部细,但粗粒尾矿堆积坝形成的干滩面坡度较大,为1.0%~2.5%,而细粒尾矿堆积形成的干滩面坡度比较平缓,为0.3%~0.9%;(3) 根据尾矿坝的整体排渗效果,提出"尾矿坝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在外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细粒尾砂堆积坝的相对渗透系数约为粗尾砂堆积坝的25%;(4) 由于细粒尾矿渗透性较差,浸润线偏高,造成尾矿坝坝坡水头压力较大,极易引起坝坡渗透破坏.研究成果对类似尾矿堆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研究大石河尾矿砂的稳态特性及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用德态理论分析尾矿坝地震液化和稳定的方法,并按照此方法对大石河尾矿坝在1976年唐山地震时的液化和稳定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宏观震害现象基本符合。文中对稳态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高艳平  王余庆 《工业建筑》1995,25(10):43-46
在60种尾矿坝剖面计算的基础上,得出了坝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坝内土中剪应力折减系数的简化计算法,结合H.B.Seed等的现场上动力强度确定方法,对大石河尾矿坝地震液化进行了简化判别。  相似文献   

19.
岩土边坡系统稳定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首先对利用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岩土边坡系统稳定性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由此指出了现有确定性分析领域内主要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岩土边坡系统稳定性评价的新思路,并作了实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