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齿坯的加工、齿坯质量的控制及齿坯质量对滚齿加工的影响,说明了控制齿坯质量是提高齿形加工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公法线长度计算铣齿切深量图表黄山第一机床厂朱中一,石道平齿轮的齿形加工。控制齿厚偏差十分重要,而用测量公法线长度的方法控制盗厚较为简便、准确,故在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遍。滚齿、插齿和铣齿是齿形加工应用较多的方法。加工中,为了控制齿厚一般不是一次切至齿全深...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具有两(多)组齿(花键)结构、且齿组间有齿对称度特性要求的轴类新产品试制件,在试制过程中采取何种加工控制方法来保证零件齿对称度特性及提高工序生产效率等问题,以新产品QJ112两档箱总“成的拔叉轴为例,介绍一种稳定可靠、定位精度高、调整加工简便的对称齿自动定位夹具及工序加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数控改造滚齿机加工变齿厚齿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基于单板机控制的变齿厚轮加工中机床改造及其软、硬件结构设计,指出利用数控技术加工变齿厚齿轮具有极高的柔性。  相似文献   

5.
在成形法加工的前提下,研究了弧齿锥齿轮齿廓曲线形成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理论公式,并且采用开放式数控系统对普通立式铣床进行数控化改造,提出了硬件控制方案,编制了控制软件,最终实现了弧齿锥齿轮的简易加工。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往直齿锥齿轮加工采用刨齿等方法加工精度差、效率低的难题,研究了在凤凰Ⅱ代275HC铣齿机上六轴五联动高精度数控铣削直齿锥齿轮,其加工精度可达GB 11365—1989的5级(相当于AGMA2009的B5级)。采用该方法加工的直齿锥齿轮齿向有一定的鼓形量,改变了以往加工的锥齿轮副接触区沿齿长方向全接触的缺点。研究制定了直齿锥齿标准齿轮的制造流程,使用标准控制齿轮和检验控制齿轮记录直齿锥齿轮的加工状态,并用标准控制齿轮建立CMM数字化检测程序对比检测其余齿轮,以得到批准通过的接触斑点和侧隙,提高了加工精度,保证了不同批次零件加工质量的一致性,并提高了批生产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7.
弧齿线圆柱齿轮全修形齿面的CNC修形加工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弧齿线圆柱齿轮全修形齿面的修形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在展成加工的同时对齿廓和齿线两个方向进行修形控制的加工方法。通过调整直刃刀盘的展成运动回转半径,实现齿面齿廓方向的修形量控制;通过调整刀倾角,实现齿面齿线方向的修形量控制。基于空间运动学原理,利用矢量旋转公式,在具有倾角的数控机床上与普通多轴联动数控机床上展成加工齿面时,保持刀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相同,进行两类机床之间的运动转换,建立机床运动控制方程,从而实现弧齿线圆柱齿轮在普通多轴联动数控机床上的修形加工。并通过试件的切削试验和齿面接触分析试验,证明所提出的修形加工方法和分析的加工运动方程的正确性。与弧齿线圆柱齿轮传统的加工方法相比,这种加工方法效率高,运动关系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基于UG的接触区主动控制的弧齿锥齿轮建模方法。首先使用成形法得到大轮;然后采用变异的铣刀盘成形加工得到变异大轮,再依据共轭原理,利用变异大轮展成小轮毛坯实体得到小轮齿面。按照此方法基于UG软件实现了一对21—35齿的弧齿锥齿轮副的建模。该方法基于传统的格里森弧齿锥齿轮加工方法,有创新之处,是格里森弧齿锥齿轮建模和加工的一种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全切滚齿工艺的应用采用全切滚齿工艺可使齿轮的齿形和齿顶圆同时展成,从而保证了预圆和基圆的同心,因此齿轮咽合时可得到较均匀的径向间隙。全切滚齿后只需测量齿轮预圆直径即可控制其齿厚。这比一般滚齿用测量M值或公法线平均长度的方法来控制齿厚要方便、简单、因此,批量生产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全切滚齿因为齿顶和齿形同时展成,所以对齿坯的直径及形位公差要求可适当放宽一些。因此特别适用于模数小、齿数多、厚度薄及材料难磨的有色金属精密齿轮的加工。目前,“全切滚齿工艺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小模数齿轮的加工。二、全切滚…  相似文献   

10.
齿轮加工时通常采用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k、跨棒距M来间接控制齿轮的齿厚。我厂为客户设计、加工的某种齿轮,如图1所示,其齿数仅为三齿。在加工时曾遇到一个难题,即如何控制该齿轮的齿厚。  相似文献   

11.
在单圆弧齿轮传动中,切齿深度偏差会改变齿侧间隙的大小,同时也使齿高方向的初始接触部位发生变化,影响单圆弧齿轮的强度,所以单圆弧齿轮滚齿加工中的尺寸控制特别重要。我厂为各起重机械厂生产的单圆弧人字齿轮减速器,原设计齿部加工控制尺寸为弦齿深,由于齿顶圆公差及螺旋角大的影响,所测弦齿深极不准确,在整机装配中,常常出现侧隙过小、接触线位置不正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减速器的供货周期及质量。为此,经过反复实践,对齿轮轴采用了公法线法测量,对齿轮采用自制的孔面齿根距千分尺测量(因为齿轮齿形为凹齿齿形,无法用公法线法测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弧齿锥齿轮数控加工方法,通过矢量变换实现铣齿加工的数控展成,将数控轴的展成运动表示为以工件齿轮转角为参数的五次参数样条函数。对轮廓误差引起的进给速度曲线进行分析,在保证加加速度满足要求的同时,对加速度的变化进行控制,提出参数曲线插补的自适应加减速控制方法。通过插补仿真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加速度和加加速度的突变对机械本体造成的冲击。将该加减速控制方法应用于弧齿锥齿轮数控加工中,并且在自主研制的弧齿锥齿轮数控铣齿机上进行切齿加工。试切加工结果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有效,能够实现对弧齿锥齿轮数控加工的插补控制。  相似文献   

13.
罗太景 《机械传动》2006,30(1):84-85
介绍齿面质量评定方法和齿面波纹度的定义,指出齿面波纹度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本人对齿面波纹度的评价方法,列举加工形成齿面波纹度的4种形式,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弧齿端面联轴节也称弧齿端面多齿盘,1942年美国开始应用在机械传动中。这种联轴节与其它型式的多齿盘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 精度高,2) 承载能力大,3) 加工生产率高,4) 使用范围广,5) 齿面接触区可以控制。弧齿端面联轴节是随着弧齿锥齿轮加工而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利用加工弧齿锥齿轮相似的机床和加工方法来加工。弧齿端面联轴节按结构型式分为下列三种:  相似文献   

15.
《机械传动》2013,(9):42-45
针对小模数弧齿锥齿轮,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工组合:小轮采用传统的双面法铣齿加工,设计大轮齿面加工参数,控制大轮的两齿面分别与小轮齿面相配。根据以上加工方法,设计小模数弧齿锥齿轮良好啮合的齿面加工参数,并创建齿轮副的精确三维模型。在UG软件环境下,可以完成齿轮副的虚拟装配、干涉检查。设计的小模数弧齿锥齿轮的齿面可以保证齿面的良好啮合,完成的三维模型可以应用于小模数弧齿锥齿轮的模具成型加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的直齿锥齿轮万能刨齿法,可用齿形角为20°的标准刨刀,展成非标准压力角的直齿锥齿轮;在普通刨齿机上刨出类似鼓形齿的局部接触齿面;可以控制齿面接触区的位置,形状和尺寸。计算机模拟被加工工齿轮的啮合表明,用20°齿形角刨刀,展成22°30′压力角的齿轮,啮合质量与用22°30′齿形角刨切和加工的齿轮相同。  相似文献   

17.
阐述变齿厚齿轮的加工原理及其加工难点,介绍了基于单板机控制的数控系统中软、硬件结构设计,指出利用数控技术加工变齿厚齿轮具有极高的柔性,实践证明了数控加工变齿厚齿轮的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二维数字化齿面的展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传云  王涛  王伏林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24):2074-2077
利用共轭曲面原理和齿轮啮合原理对以离散点表达的二维数字化齿面的展成加工进行了研究。应用该方法,以二维非标准数字化齿面的展成加工为实例,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实际展成加工中的加工参数,以及实际所展成加工的齿面。该方法对于完善齿面加工理论,并应用于实际的二维齿面的滚齿、插齿、磨齿等加工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弧齿锥齿轮小轮加工参数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局部综合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小轮加工参数——垂直轮位作为一个自由设计变量,并控制其变化范围在机床调整范围内,由此计算其他调整参数。为了控制弧齿锥齿轮啮合的传动误差的幅值和齿面接触迹线为直线,结合齿接触分析方法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垂直轮位、传动比函数的一阶导数、小轮加工的二阶、三阶滚比等可控参数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小轮齿面与大轮齿面啮合时传动误差的幅值、对称度、接触迹线的直线度及方向满足预定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孔健  韩江  夏链 《制造技术与机床》2024,(2):105-110+121
电子齿轮箱作为一种特殊的多轴联动控制技术,是齿轮展成加工机床数控系统中的控制核心,其同步控制精度决定齿轮加工精度。内啮合强力珩齿作为一种重要的齿轮精密加工工艺,其展成加工精度很大程度上由电子齿轮箱的控制精度决定。文章结合强力珩齿加工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了内啮合强力珩齿的电子齿轮箱模型,将强力珩齿加工各运动轴跟踪误差的相对差值定义为同步误差,并将其映射到齿距偏差、齿廓偏差和螺旋线偏差上;提出一种基于电子齿轮箱的同步误差补偿控制方法,建立了同步补偿控制模型;在d SPACE半实物多轴运动仿真平台上,进行内啮合强力珩齿加工的运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电子齿轮箱的同步误差补偿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内啮合强力珩齿的同步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