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区域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的合作还蕴含着竞争的因素,因此区域旅游发展的成败不在于区域内各旅游目的地的自身成功,而在于整个区域内的旅游能否形成一个良性的竞合状态。对于自然环境条件、旅游资源禀赋及客源市场都比较相似的滇西南古六大茶山来说,只有加强区域合作才能使古六大茶山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加权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国内和国际对旅游差异的贡献率等指标对浙江省旅游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环杭州湾地区,浙江省中部靠近内陆的区域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各区域国内、国际旅游存在显著差异,但国内旅游差异是浙江省旅游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浙中三大城市群差异明显,环杭州湾地区对于旅游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区域。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城市群旅游资源差异、地方经济、政策导向和交通因素等。  相似文献   

3.
腾冲龙川江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但该区域至今仍为全县旅游发展的滞后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尚未认清。因此对龙川江流域旅游资源类型与空间分布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定性与定量、市场需求价值以及区域带动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与科学评价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川滇藏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而旅游区域合作则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还是从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方面来看,四川、云南和西藏都具有旅游区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加强三地旅游区域合作,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设无障碍旅游区。  相似文献   

5.
沿古运河旅游轴建设已成为推动苏北区域旅游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导战略。文章总结了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理论概要,提出基于区域旅游发展阶段性的区域旅游的四种合作模式,结合沿运河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提出了推进苏北沿运河旅游轴合作发展的六大策略:构建"三位一体"的合作主体;建立制度化的区域合作协调机构;形成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推动的合作机制;建设大运河旅游信息平台和游客信息中心;拓宽沿运河旅游轴的合作领域,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优化运河旅游轴线空间组织,互动轴带内和轴带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我国名山名水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红色区域旅游、现代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旳蓬勃发展,如何开发整合皖江茶文化资源,加快其旅游的步伐,促进茶业与旅游经济共同发展,是承接东西产业转移的重要问题。经调查研究,文章特提出:挖掘徽茶文化与佛禅文化资源,打造茶旅新品牌;整合二山一湖茶文化旅游路线,拓宽旅游渠道;筑建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工程等三大发展战略,以期推动皖江茶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分布于不同的岩溶区域,具有集中性、差异性和地区性等空间分布特征。按地理和行政区域及系统分区分类的方法,将中国岩溶区域分为4级:区域、区、亚区和样块,并以岩溶景观的山景、水景、洞景等3种主要类型来分析、总结和概括各岩溶区的景观异质性、组合特征、特色等。认为岩溶景观发育过程是沉积过程、岩溶过程、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统一复合体,是一个富反馈的系统,在影响和控制岩溶景观发育的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关系并构成一个动态、复杂的岩溶景观成景耦合系统,它们共同的作用对象是成景地层,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来完成。通过分析总结认为各岩溶区域成景耦合系统间的差异是造成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异质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运用增长极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广西东兰、巴马、凤山3县的旅游经济和扶贫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地存在着旅游经济增长极单一、极化效应突出、区域旅游分工不够合理等问题;3县之间经济关联度高、交通增长轴联系方便、旅游资源分布合理,具备进行多点多极旅游扶贫的条件。可以在甲篆、武篆、袍里建设3个新型旅游城镇作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点;在连接3县的交通干线或河流打造3条精品旅游线路,作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增长轴线;妥善处理极化区域居民的利益问题,全力打造以增长极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集聚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河南"一体两翼"旅游新格局下的区域涉及到多个行政地区,要想实现资源整合、打造精品,推进河南旅游业快步发展,必须借助区域旅游合作。而扩展模式是旅游区域合作范畴下最佳的优化阶段,文章借助于扩展模式将"一体两翼"新旅游格局进行旅游圈空间划分,确定发展的主次关系,进而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乡村旅游内生发展水平、乡村旅游区域旅游产业基础、乡村旅游经济支撑、乡村旅游要素条件及乡村旅游环境本底的5 个子系统筛选30 个指标构建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借助ArcGIS10. 2、OpenGeoDa 工具, 综合运用熵值法、 ESDA 等研究方法, 测度贵州省88 个县域单元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 (1)贵州省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差异明显, 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好的县区主要分布在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驻地附近,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2)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 整体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特征, 高水平聚集在省级行政中心和市级行政中心地带, 低水平县区分散且远离在省域和市域中心, 但高水平区域对周边发展潜力低水平辐射带动效应不显著, 整体区域联动发展和区域合作有待加强; (3)要积极引导不同县域根据自身发展主要制约因子, 通过政府公共职能、扩大旅游经济基础和客源规模、提升交通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 促进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对大熊猫的精液冷冻保存现状、损伤机制和精子质量评价方法,以及大熊猫精液研究概况和研究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生态旅游本土化,文中以陕南实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特征与中西生态旅游市场的差异,认为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可成为实现陕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了建立国家级陕南生态旅游示范区,针对不同旅游市场开发多层级生态旅游产品,依照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目标构建旅游产业生态集群,构建本土化生态旅游解说体系以实现生态教育目标,加强陕南生态环境监控和生态管理,开展陕南区域旅游合作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合理配置方式是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具体体现。分析了平顶山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改进旅游资源开发方式,永续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配置、开发旅游资源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景区开发应遵循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指导风景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然后在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将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文章同时以奉节县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规划及旅游发展规划的实例阐明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北省的旅游资源整理与分析,从影响旅游消费决策的因素、培育与发展旅游市场的方法与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强化"大旅游"观,统筹旅游相关建设项目与投资,加强地区间的协同配合、科学规划各市在旅游开发方面特色,形成统一的旅游系统。提出了利用媒体加大对燕赵文化旅游资源、形象和产品的宣传促销。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河北燕赵文化旅游宣传网站,面向海内外广泛推介燕赵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新型推广模式。提出了建立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争办全国性、国际性文化项目,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发展,使文化旅游与环境旅游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对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发展,从区域合作与竞争、与旅游业的联合发展、博物馆内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峡谷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大多数峡谷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单一,结构简单,且没有很好地突出其应有的文化内涵,没有形成完整的开发体系。本文参照国内外峡谷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同类景区,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种旅游形式,是指把红色地域内的红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红色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增强革命知识,缅怀革命先烈,培养爱国情操,发展红色经济,成为红色旅游的主线。正是由于这种特征,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旅游人类学入手,以红色旅游景区为研究点,对红色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评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