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次供水水质变化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州市二次供水用户用水点进行了采样和水质分析,结果表明供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次供水引起的水质污染,提出了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二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全面建立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针对上海市居民二次供水水质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二次供水水质评估技术、二次供水设施设计与优化布局技术、二次供水水质监测技术体系并进行工程示范,示范点水质数据稳定,符合饮用水国标要求,有力地支撑了上海市二次供水水质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刘国霖  孔玉明 《化工设计通讯》2022,(10):186-188+197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促使二次供水更加普遍。但受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不完善与设施产权管理分散及设施维护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城市供水安全中对二次供水污染问题的监管和治理工作忽视,促使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情况相对普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扰乱居民生活秩序。因此,主要对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以完善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二次供水水质投诉情况的调查,找到困扰居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水质问题是黄水、红虫和异嗅异味三类,分别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源头到龙头全面加强的二次供水水质安全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于海涛 《净水技术》2013,32(3):89-90,J0001,J0002
通过研究当前城市二次供水改造方式,指出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供水水质保障、安全供水、集约管理、降低能耗的二次供水区域优化整合方案。示范工程实例表明,二次供水系统区域优化整合后,水质稳定保障率高,月检综合合格率达到100%,降低能耗30%以上,并简化了管理。  相似文献   

6.
供水系统二次污染的原因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主要从出厂水水质、管道的腐蚀和结垢、二次供水设施及加氯消毒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供水管网水质的多项措施和方法,列举了一些国内外的相关例子。  相似文献   

7.
邵茁  邵蓊  李鑫  佟晓宇 《辽宁化工》2013,42(4):374-375,385
通过先进的环氧树脂内衬技术在二次供水储水池应用,解决二次供水储水池混凝土材质在水中长期浸泡造成污染问题,实现二次供水水质提升,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同时解决储水池渗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二次供水是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供水的重要环节之一。二次供水污染问题会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可从改善二次供水贮存环境、消毒技术和使用无负压技术这三个方面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箱调蓄的二次供水普遍存在水中余氯衰减过量水质不达标情况,为减少水箱余氯无效衰减,控制二次供水水箱水龄,能保障水质安全。水温作为影响水箱水余氯衰减的重要因素,对二次供水水箱水龄也存在影响。为研究保障水质安全的二次供水水龄,课题通过可调控水温实验平台,模拟不同水温下水箱静态工况余氯衰减情况,探究水温对二次供水水箱水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对二次供水水箱水余氯衰减影响显著,水温较高时,余氯自分解在水箱水余氯衰减成因中占有较大比重;消耗相同余氯量时,28℃所需时间为10℃所需时间的三分之一;根据水温与二次供水水龄之间的关系,水温升高时,相应下降二次供水水龄,控制水箱余氯消耗不过量。  相似文献   

10.
张骏鹏  王一廉 《净水技术》2023,(1):69-74+152
对上海某区域管网9个管网采样点和13个二次供水采样点,进行30项水质指标,包括化学指标、生物指标、感官指标等连续一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目前浦东供水片区的主要水质安全风险点为微生物指标;其中,菌落总数和异养菌菌落总数受季节影响较大,夏季在居民龙头水处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针对二次供水不同供水单元研究结果表明,水池水箱、街坊管道和立管均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其中工频加水箱供水模式4~6楼用户龙头水质存在较高的生物安全风险。针对528个样本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指标主要受总氯和温度影响,因此,通过小区改造控制余氯衰减是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针对528个样本数据,统计分析针对不同菌落总数达标比例的总氯控制限值,总氯质量浓度需≥0.09 mg/L时,95.20%样本细菌总数达标;总氯质量浓度≥0.15 mg/L,97.55%样本细菌总数达标;总氯质量浓度≥0.30 mg/L,99.07%样本细菌总数达标。针对不同供水区域的总氯情况,选择相应的改造模式,降低余氯衰减的速率,是提升水质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为后续二次供水改造及水质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应急状态下的城市居民生活供水量与用水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艳晨  李翠梅  刘成刚 《净水技术》2012,31(2):12-14,75
该文在分析了各项生活应急用水量的基础上,计算出不同应急状态下的人均应急生活用水量。以苏州市为例,将不同应急状态下的应急供水量与实际供水量相比,研究了居民生活用水的可压缩性,并计算了居民生活用水的应急弹性系数。结果表明苏州市的居民生活用水量在应急状态下具有较大的可压缩性,其中常态用水量与应急用水量的差异可以达24万-51万m3/d,即在供水发生突发事件时,居民生活用水量只需满足正常状态下的40%-80%即可满足基本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12.
张红  李德强  陈浩亮 《广东化工》2012,39(13):65-65,57
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的分质供水概念,对日本、美国及国内的分质供水模式发展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国内外的分质供水系统在概念上有着较大差别。发达国家城市供水是以利用优良水源,全面提高供水水质为主导思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内供水,由于水源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在大城市出现了利用自来水深加工形成小区直饮水供水形式,形成了"饮"用水分质供水系统。随着国内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及制水工艺提高,供水水质改善,小区直饮水将慢慢退出市场,城市供水模式以全面提高主供水系统水质为主导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周影烈  莫罹 《净水技术》2011,30(3):20-24
为解决城市供水资源短缺问题、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分质供水逐渐成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供水范围和供水目的等为划分依据,把分质供水分为小分质供水-直饮水系统、小分质供水-中水系统、大分质供水-直饮水系统和大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系统,并对这四种供水模式的特点、目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这四种模式的优缺点,最后指出我国未来改善饮水水质的大方向是城市集中提供优质水,但需根据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用水水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供水设备维护管理的核心是高效运转,节能降耗,确保安全,让居民每天饮用达标的“龙头水”。本文分析了供水设备所面临的形式,指出了供水设备运行和维护中所存在的不足,对供水设备维护管理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二次供水系统水质管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怡  周文琪  陶诚 《净水技术》2012,31(4):24-26,108
国内典型城市开展了二次供水水质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并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二次供水水质管理模式。上海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在水量供应和水质保障方面实行了专业化的操作流程,并制定了相关规范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6.
朱斌 《净水技术》2022,41(2):40-46,173
自来水末端用户小区水质和居民龙头水息息相关,为了提升小区供水水质的精细化管理,以上海市饮用水地方标准为基础,构建评价上海市居民小区饮用水水质评价指数.该指数基于上海市二次供水行业检测要求和与实际影响居民水质的因素,综合选取了在线、实验室检测数据及小区平均水龄等多参数来构建上海市居民小区饮用水水质评价指数.基于小区实际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煤炭给排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给水水源选择、井下供水、矿井工业场地的循环产邓用水及煤矿污水处理等方面探讨了煤矿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论述了合理利用矿井排水资源,合理配置给排水及循环水系统,提出煤矿污水处理必须联系实际选择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8.
翟滨 《化肥设计》2006,44(4):21-22,26
论述了大型化工厂区消防给水系统、污水排放系统的设施布置和阀门安装要领;介绍了给排水管道材料、管道基础、给排水附属构筑物的相关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上海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的对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市全面推进量质并重的城乡供水发展模式,并以此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全面分析了上海市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城乡供水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总结了上海市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的主要对策措施,并提出下阶段城乡供水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