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阿以旺典型建筑的原型空间,依据当地夏季的气候环境,利用PHOENICS模拟软件对阿以旺天窗关闭和开启状态下民居室内的风环境状况进行了模拟及实验验证,分析室内空间的通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内向式阿以旺民居主要依赖阿以旺天窗的热压通风作用进行自然通风,营造了良好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能很好地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室内主要区域风速约0.2 m/s。  相似文献   

2.
传统岭南庭园在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展现出适应地域气候的朴素营造智慧,形成了富于岭南特色的庭园营造手法。自然通风作为一种被动通风方式,在传统岭南庭园布局中被积极利用,从而形成舒适宜人的庭园微气候。本文结合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夏季通风测试与模拟研究,对其布局设计中的通风要素进行分析,发掘其庭园布局中的通风组织策略、设计要素及导控要点。本文通过对顺德清晖园ENVImet模拟模型进行校验研究,认为ENVI-met软件可用于模拟湿热气候下岭南庭园通风效果的量化分析与评价,并且基于ENVI-met模拟分析,总结了清晖园布局中营造出良好通风效果的通风要素及通风设计策略,进而提出通风要素的设计要点、适宜尺度等,以期为当代岭南庭园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建筑地域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结合哈尔滨华润·欢乐颂的设计过程,以实现建筑空间环境舒适性与低能耗为目标,利用Phoenics与Ladybug Tools软件对场地的风环境、建筑能耗、室内自然采光情况、室内自然通风情况展开模拟分析,并通过选取单体块建筑形体、设置北侧气候缓冲空间、优化天窗形式等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室内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选取闽东传统合院布局的福州长乐"九头马"古民居群进行夏季热环境的实地观测。通过对民居基本单元和冷巷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风速等气候数据的分析,结合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经验探访和实地热舒适感受,提出结论:出于防风的考虑,闽东沿海传统民居较为封闭,这种情况下,基于气候适应和人体热舒适,民居群以夏季遮阳设计为主,自然通风设计为辅;门洞开口和门廊相通加强冷巷与民居院落的通风联系;周边的植被增加了冷巷和后天井的空气湿度;天井、冷巷、热缓冲空间等空间系统相互协调可有效改善民居热环境。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居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适应本地气候的地域特征,自然通风作为一种实用的被动式生态技术,一直被广泛的应用在传统民居中;本文从传统民居的选址布局、单体建造等方面分析了自然通风技术在传统民居中的应用,并总结了传统民居中常用的促进自然通风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山地木板壁民居对重庆夏季湿热气候的适应性,选取当地典型木板壁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结合当地建筑特点及居民生活习惯,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APMV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板壁民居夏季依靠自然通风显著改善了室内热舒适度,夏季典型日APMV达Ⅱ级以上的约占65%。传统木夹壁民居在热环境营造上响应了当地气候特点,具有较好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湿热气候的广州,其传统城市建筑的气候适应性价值需要不断被挖掘。广州竹筒屋作为典型的城市建筑,对夏季湿热气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建筑防热、自然通风及建筑采光等方面表现突出。本文尝试通过实测、数字模拟等方法,对竹筒屋的“风口——通道——天井”的自然通风系统作出分析,确定其中天井尺度对建筑的综合通风、防热、采光条件具有核心价值,论证得出天井空间模型尺度的优选范围。  相似文献   

8.
摘要 旨在厘清贵州黔西南地区传统石板房体系相对于新民居体系的气候适应性能的优劣,为构建气候适应性地域民 居建造体系提供重要的导向资料,是地域民居设计建造体系优化策略的提出的重要基础研究。研究对石板房与新民居 分别进行冬、夏季连续性室内外物理环境对比测试,辅之以问卷调查,分析并总结地域民居建设体系的部分设计与建 造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在居住建筑体系转型过程中,相对新民居,传统民居在材料与空间组织层面具有很大的微气候 调节与适应性潜力。建议提炼并转译、沿袭使用传统石板房的通风空间组织架构,基于被动设计手法提升室内空间舒 适度,并指出结合居住主体生活方式与发展演变特点,构建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基质地域民居建造体系框架的必要性与 前瞻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居是我国古建筑文化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建造经验。武隆县地处气候湿热的渝东南武陵山区,是重庆亚热带山区气候的典型代表。该地区的土家族传统民居在适应气候方面积累了许多传统技术经验,特别是应对夏季湿热的气候,这些经验符合被动式建筑设计的原则。文章以典型的渝东南土家民居聚落——土地乡犀牛寨为例,利用CFD软件对传统民居堂屋空间的自然通风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得出较早的传统堂屋做法更有利于通风且有利于与堂屋间接联系的房间的通风。  相似文献   

10.
孙雁  李欣蔚 《室内设计》2016,(2):96-101
渝东南土家族人民生活在气候湿 热的武陵山区,当地土家族的聚落在选址 布局、空间形态中反映出利用自然通风进行 除湿、降温的技术策略。本文以典型的渝东 南土家民居聚落——黔江后坝乡为例,利用 Ecotect与CFD软件进行通风模拟研究,分 析其利用自然通风进行除湿、降温的技术 经验,提出有利于组织通风的典型聚落空 间形态,以及其中典型单体——“吊脚楼” 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污泥制砖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宪军  于明  孙建华 《砖瓦》2013,(8):51-52
污泥制砖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但在技术方面还待进一步创新和突破。为此分析了污泥制砖在技术方面、环保方面和社会大众认可方面存在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余氯的新方法,阐述了其测定试验过程,根据试验结果显示,其结论符合国家标准,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自来水等样品中余氯含量的测定,结果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equalities relating to ownership of housing have become a major issue de jour in many Western societ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the distribution of homeownership in Sweden relates to two factors widely seen as significant to such inequalities, namely parental tenure status and place of birth. We use longitudinal registry data to examine the bearing of these two factors on individual-level tenure progress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for person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ir housing careers. We extend existing understandings of Swedish homeownership patterns by demonstrating that inequalities relating to place of birth and parental tenure intersect with one another in ways that substantially advantage certain subgroups while disadvantaging others, and by demonstrating that experiences of entry into homeownership have in recent years been changing in markedly different ways for these different subgroups. Overall, Swedish homeownership inequalities, far from dissipating, appear to be hardening along existing lines.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日本川崎市站前广场和神户市哈巴兰德地区的立体化再开发,分析介绍当前日本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成就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邹玭 《福建建筑》2013,(4):65-66
目的:花化、香化、彩化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趋势,也是为满足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一种心境。方法:选择采用莳花能表现出品种繁多,色彩艳丽等不同的方式,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植物造景的层次感要求。结果:能使其达到美化环境、增添节日气氛、提高绿化品质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结论:莳花造景对城市的美化可达到立杆见影效果,从而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质情况复杂地区垫邻高速公路设计、施工中的具体问题,从地质预报的方法、原理方面入手,对地质情况复杂地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合适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区域基本现状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貌轮廓表现为“三山夹两盆”,山地与平原的面积大致各占50%,镶嵌于戈壁沙漠的绿洲仅有7万平方公里。新疆土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是中国最大的干旱区,是亚洲干旱核心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之一。水资源短缺,生态极度脆弱。新疆2004年底有1950万人,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小城镇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新疆特殊的干旱区绿洲环境,使得小城镇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城镇规模小而散,基础设施配套差,城镇集散和…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艺术教育中美学、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成为四个关键要素。本文从介绍西方建筑艺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以上诸要素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侧重与表现方式,以供我国当代建筑艺术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源 《安徽建筑》2006,13(2):35-36,54
探索地域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课题。合肥文博苑建立在新城区,作者在其建筑与环境的创作中,既保持合肥地域文化传统,又体现现代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边坡稳定性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最危险滑动面(潜在最危险滑动面)和边坡的稳定系数。国内外一般是采用先假定边坡滑移模式,然后近似确定最危险滑动面,再求近似的边坡稳定系数的方法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但假设的边坡滑移模式难以反映边坡滑移的实际状态。因此本文探索利用遗传算法搜索最危险滑动面,并得到最小稳定系数及对应的最危险滑动面曲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