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攀枝花地区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浸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污染问题,对攀枝花地区煤矸石开展了分批静态浸出实验.结果表明,该区煤矸石浸出的重金属元素主要为Fe、Zn、Mn和Cu,Co、Cr、Pb和Ti的浸出量不大,As、Ni则难以浸出.浸提液pH值、环境温度和液固比对浸提液中Co、Cr、Cu、Fe、Pb和Ti的浸出浓度影响显著,低pH值、高温和高液固比有利于Co、Cr、Cu、Fe、Pb和Ti的浸出.对于Mn和Zn,pH值和液固比是影响其浸出的主要环境因素,温度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低pH值和高液固比可促进Mn和Zn的浸出.细粒径煤矸石中大部分金属(Co、Cu、Mn、Ni、Pb、Ti和Zn)的浸出浓度更高,但占比小;-5+2 mm粒径的煤矸石占比高,且其中的各金属的浸出浓度均较高;煤矸石中大部分金属(Co、Cr、Cu、Fe、Mn和Zn)的释放持续时间较长,但长时间的浸出会使Cu、Fe的浸出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甲酸作为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中还原浸出低品位氧化锰矿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甲酸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液固比对锰、铁、铝3种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利用XRD和SEM对矿粉和矿渣的成分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还原浸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各因素影响浸出率的主次顺序为甲酸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当硫酸体积分数为15%, 液固比为6, 甲酸用量0.4 mL/g, 反应时间2 h, 反应温度90 ℃时, 锰浸出率最大, 为90.05%, 此时铁和铝浸出率为80.07%和31.55%。  相似文献   

3.
硫化亚铁还原浸出锰结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化亚铁作还原剂, 硫酸作浸出剂,浸出锰结核中的Cu、Co、Ni。研究了FeS用量、浓硫酸用量、反应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等对Cu、Co、Ni浸出率的影响,确定浸出优化条件, 在锰结核质量为50 g, FeS加入量为20 g, 浓硫酸加入量为25 mL, 液固比6∶1的条件下Cu、Co、Ni的浸出率为: 95.58%、99.61%、98.74%。而Mn、总铁的浸出率为98.60%、25.54%。  相似文献   

4.
以混合酸抗坏血酸和葡萄糖酸作为浸出体系,辅以微波加热技术从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浸出有价金属。采用N-N,二甲基吡咯烷酮(NMP)对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进行预处理,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条件为微波温度90℃、微波反应时间6 min、抗坏血酸浓度0.5 mol/L、葡萄糖酸浓度1 mol/L以及固液比20 g/L,获得对应Mn、Co、Ni、Li的最佳浸出率分别是99.5%、98.7%、99.7%、97.8%,并利用XRD、SEM和XPS对正极材料和不同条件下浸出后固体残留物进行表征分析。通过传统浸出与微波辅助浸出方法的对照,发现微波辅助浸出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亚硫酸钠强化还原浸出技术浸出非洲刚果(金)某含Cu 0.98%、Co 0.07%的低品位氧化铜钴矿,重点研究了常规硫酸浸出体系下工艺参数条件对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2 mol/L、液固比2∶1、-0.074 mm占68.27%、加入4%的还原剂、总浸出时间6 h、浸出温度80℃的强化条件下,Cu浸出率可达96.50%,Co浸出率为85.21%,酸耗305.09 kg/(t原矿)。还原浸渣中剩余钴主要赋存于硫铜钴矿及褐铁矿,而水钴矿、铜钴硬锰矿中的钴基本被浸出。  相似文献   

6.
红土镍矿常压盐酸浸出工艺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盐酸在常压下浸出红土镍矿, 考察了矿石粒度、酸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固液比、氯离子浓度对镍、钴、锰等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得到了该实验下的优化条件为:矿石粒度为0.125~0.15 mm、酸料比为3∶1、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1 h、固液比为1∶4、不外加氯化盐。在优化条件下的浸出结果表明, 各金属的浸出率分别为Ni 86.9%、Co 67.8%, Fe 86.5%、Mn 80.1%、Mg 58.5%、Cr 72.6%。对不同反应温度下的镍、铁的浸出率-时间曲线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该浸出过程不符合广泛采用的收缩核模型, 而用Avrami方程拟合则很好地符合其线性关系。浸出过程中镍、铁的活化能分别为72.125 kJ/mol和88.566 kJ/mol。  相似文献   

7.
采用无污染氧化剂浸出钴白合金中钴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文堂  史海燕 《矿冶》2006,15(3):27-29,26
在盐酸体系中,采用无污染氧化剂浸出难溶钴白合金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盐酸初始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及液固比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采用滴加无污染氧化剂浸出钴白合金中的Co和Cu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起始酸度5~6mol/L、浸出温度70~80℃、浸出时间60min、搅拌速度300~400r/min及液固比为5∶1。综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浸出条件Co和Cu的浸出率均在99.5%以上,该工艺方法具有工艺环境好,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某钒矿酸法提钒新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某大型页岩钒矿现行提钒工艺存在问题及该资源特点,确定采用两段逆流硫酸溶液浸出-中和-还原-萃取-铵盐沉钒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料粒度为-120目、浸出液固比为1、浸出温度为90℃时,V2O5浸出率大于75%;用于富集浸出液中钒的萃取体系为15%P204+10%TBP+75%磺化煤油;该工艺提取V2O5总回收率大于70%,产品中V2O5含量大于99%。  相似文献   

9.
铁酸锌还原焙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解立群  施哲  胡汉 《矿冶》2011,20(3):76-78
对锌焙砂进行还原焙烧,再对还原焙砂进行浸出。浸出温度70~80℃;pH值2~3;液固比6∶1;浸出时间2 h。对比试验得到最佳还原焙烧的温度900℃、焙烧时间60 min、粉煤配比1∶10。这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0%左右,铁浸出率15%左右。再对浸出渣磁选,得到了铁精矿。  相似文献   

10.
对Rb_2O品位为0.2725%的含铷云母—长石精矿进行多种铷浸出工艺探索对比试验,研究表明,精矿采用氯化钙焙烧-水浸工艺铷浸出效果最好。焙烧条件为精矿:氯化钙配比1:0.8,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1.5h,水浸条件为温度20℃即室温,液固比2:1,浸出时间2 h,试验获得了Rb2O浸出率86.36%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胡庭先  徐争启  孙娇  张翔  王朋冲  李萍 《金属矿山》2013,42(10):158-162
通过静态浸泡试验考察攀钢采矿废石中V、Ti、Cr、Fe 4种重金属在不同pH和浸泡时间下的溶出情况,为矿山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V和Cr的溶出量总体上随着pH值的上升而增大,Fe的溶出量与此相反,而Ti的溶出量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很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4种重金属的溶出量均发生无规律的波动,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废石中含量高的重金属,其溶出率不一定大。4种重金属的溶出强度总体上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从溶出强度判断,V和Ti具难溶出性,Cr具弱到难溶出性,Fe具中等到强溶出性。Cr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需对其加强监测,其余3种重金属对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杂卤石矿的特征,采用溶浸技术对矿石进行开采,为了评价矿石的可浸性,采用柱浸试验以获得进一步研究的工艺技术参数。由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杂卤石矿的浸出性能较好。且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浸出液中K^ 浸出率的影响也有差别,随着粒度的减小浸出率增大;随溶浸剂浓度的增大浸出率有所提高,但当继续增大浓度时,浸出率的提高不很明显;渗滤速度对浸出率的影响较复杂,当渗滤速度增快.K^ 浸出率提高.但当渗滤速度继续增大浸出率反而会降低;随着渗滤路径的增长使溶浸液在矿层中有足够的时间扩散,有利于与矿石中的离子进行接触反应,从而使浸出率提高。总之.综合几种衡量浸出效果的主要指标来看,利用溶浸技术对杂卤石矿开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助浸剂技术、改进工艺流程基础上,提高了高锡金精矿的浸出率及其它生产指标,降低了氰化物用量。  相似文献   

14.
金矿氰化浸出强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分析研究了氰化浸出理论,从助浸剂、浸出设备、浸出工艺等方面总结了金矿氰化浸出强化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金矿氰化浸出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某储灰场所采集的湿排粉煤灰作为原料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常压下,利用酸、碱浸出粉煤灰中氧化铝的特性和浸出剂种类、温度、浸出剂浓度及浸出时间等因素对粉煤灰中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以及助浸剂在酸法提取粉煤灰中氧化铝的作用,并分析了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常压下不加助浸剂时只能浸出粉煤灰中一部分氧化铝,浸出率最高仅为29.01%;而在酸浸过程中加入助浸剂氟化铵时,可使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率大幅提高,且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大,浸出率最高可达98.68%以上。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铜矿山氧化铜矿石含泥量高的现状,对该氧化铜矿石的类型和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对3种粒级(-0.295,0.295~1,-1mm)的矿样进行了酸法浸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中0.295~1mm粒级的矿石可用槽浸工艺进行浸出。矿石渗透性良好,铜的浸出率为70.27%,铁浸出率为2.22%,酸耗为10.06t/t铜,具有较好的可浸性。  相似文献   

17.
麻安顺 《铀矿冶》1993,12(2):116-119
本文简要介绍了七九四矿原地破碎堆浸采铀的试验情况,分析了可行性和应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田淑芳 《铀矿冶》1992,11(4):36-40
文章介绍了选择过一硫酸合成的最佳条件及进行生产的可行性。介绍了过一硫酸用于含铀煌斑岩、辉绿岩、花岗岩及炭板岩矿石提取铀时,与常规酸浸方法对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湖南某金矿体矿石进行了氰化物和硫脲室内浸出可行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可行性方案为氰化浸出工艺,并研究了氰化浸出工艺浸出剂浓度、氧化剂浓度、液固比、各种添加剂等对浸出的影响,金浸出率超过90%,获得了合适的浸出参数和工艺条件,为下一步现场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某金矿体矿石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海明 《中国矿业》2005,14(2):38-40
对我国南方某金矿体矿石进行了氰化物和硫脲室内浸出可行性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可行性方案为氰化浸出工艺,并研究了氰化浸出工艺浸出剂浓度、氧化剂浓度、液固比等对浸出效果影响,金浸出率超过90%,获得了浸出的合适参数和工艺条件,可为下步现场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