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7个室内布局基本相同的房间进行了夜间通风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不同建筑朝向、不同阳台门开启度及不同控制方案条件下,夜间通风对学生公寓的降温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阴天室内夜间温度降幅最大可达0.5℃,晴天降幅最大可达0.6℃;换气次数越大、通风时间越长,夜间通风的降温效果越明显;在夏季多阴雨天气的重庆地区,大力推广夜间通风降温技术,且使空调系统与夜间通风合理地联合运行,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夜间通风的基本概念和降温原理,并选用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给出的典型气象年数据,通过CCP方法分析了几个典型城市的夜间通风降温潜力。结果表明,夜间通风降温潜力在北方地区较大而在南方地区普遍较小。  相似文献   

3.
建筑夜间通风降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夜间通风降温技术的原理入手,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气候潜力、降温影响因素分析、通风换气、对流换热、围护结构蓄热、夜间通风的建筑构造等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夜间通风的研究体系.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住宅夏季通风降温方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认为全天持续自然通风对于长江流域住宅夏季降温效果很差,不应继续采用。推荐白天限制通风,夜间强化通风的间歇机械通风方式。实测结果表明,这种方式可取得相当满意的降温效果,而370砖墙住宅又优于240砖墙住宅。提出了预测间歇通风效果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作为自然冷源的夜间风的降温节能潜力、通风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领域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已取得的夜间通风技术研究成果,指出应改善国内自然通风的研究方法,开展对过渡季节夜间通风的应用研究,同时应分析不同地区夜间通风适用性和夜间通风情况下室内热舒适性,以拓展夜间通风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针对被动式太阳房普遍存在的夏季室内过热问题,对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带有新型特隆布墙的被动式太阳房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被动降温模式的降温效果和室内空气温度分布。给出了适用于该类太阳房被动降温的最佳通风模式。认为内壁面温度是室内气温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与内陆地区利用自然通风降温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提高通风量、强化夜间通风可以改善海洋性气候条件下被动降温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北方地区通风降温分区及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基础上,选择分区内典型城市气象参数,利用EnergyPlus软件,对旅客站房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太阳能强化通风及蒸发冷却的通风降温效果及能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Ⅰ区,采用机械通风及其他强化通风措施能有效减少室内高温时间,累计高温天数小于5d,该地区候车室可以取消空调系统;对于Ⅱ区,机械通风能有效降低室内高温时间,与空调系统相比,节能率约为35.8%;对于Ⅲ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是一种很好的通风降温方式,采用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与一级泵变流量空调系统相比,节能率约为38.9%;对于Ⅳ区,空调应为主要的降温手段,但要考虑全新风和夜间通风运行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空调能耗。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Ashenfelter体育馆中混合式通风系统对室内风热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式通风有效避免了穿堂风通风路径上的风速衰减。虽然风机是体育馆室内风速的决定因素但风场的均衡度与自然进风口分布的均匀性同样息息相关;体育馆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分层现象明显,空间的热压优势显著;混合式通风在体育馆中的降温作用巨大,通风时间的设置对降温效果有重要影响。夜间通风使Ashenfelter体育馆室内过热时数减少56.6%,84.7%的运营时间内不需使用空调系统进行降温。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体育馆自然通风降温潜力,文章利用IES-VE建筑性能模拟方法计算我国五个不同建筑气候区代表城市体育馆在非采暖季(5~9月)的室内热舒适状况。基于调研结果建立体育馆基础模型,以热舒适有效时数为评价指标从通风窗有效面积率、夜间降温及遮阳设施三个方面对基础模型进行优化,比较优化前后体育馆自然通风降温效果。结果表明,体育馆引入自然通风具有不可忽视的降温潜力,提高窗体通风效率、利用夜间通风有助于这种潜力的挖掘,而增加遮阳设施作为辅助降温措施在夏季炎热地区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夏季降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应用及研究表明,夏季过热现象是制约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建于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实验设施的夏季降温实验,在分析大连地区的夏季自然降温潜力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夜间通风与室内热质结合、集热模块的遮阳与通风方式等措施对缓解夏季过热程度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集热模块的通风与遮阳能有效降低南墙壁面温度,夜间通风与热质结合时至少能降低室内温度1~2℃.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综合利用地层能源,达到优化资源的目的,提出了地层新能源的概念;并提出了地层新能源利用工程的系统构成及原理,指出该系统由保存和提供能量的储能系统,从储能系统中提取地层能供使用的提能系统,将能量传输到需要场合释放的释能系统,以及监测系统运行效果的自动监测系统构成,其中关键技术是地层储能技术和提能技术.最后,用工程实例验证了地层新能源工程原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振星  武涌  梁境 《暖通空调》2007,37(8):19-22
通过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的目标识别、监管手段的选择,提出了由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四项制度构成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制度;运用比较竞争理论和信息公开政策工具引入能效公示制度,论证能效公示制度对由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四项制度构成的节能监管效果的放大作用,确定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的关键是建立以能效公示制度为核心,以能耗统计为数据基础,以能源审计为技术支撑,以用能定额为用能标杆,以超定额加价为价格杠杆等的运行节能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党孝勇 《山西建筑》2009,35(29):212-213
针对企业如何节约能源的课题,分别从压缩空气系统、热力系统、水系统、配电照明系统、采暖通风系统及物流布置六方面对工厂设计中公用专业可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使企业符合国家节能标准。  相似文献   

14.
空调系统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通过对空调系统进行能效诊断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我国江浙地区某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效诊断,通过对该大楼能耗数据监测平台提供的分项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及对空调系统典型工况进行测试发现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空调系统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后节能效果进行分析,为大楼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郭占军  余才锐  杨晓亚 《建筑节能》2007,35(10):46-48,54
论述了太阳能热泵与低谷电作为地板辐射采暖热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和低谷电作为地板辐射热源采暖的方案,讨论了系统在冬季采暖期的运行方式.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无穷尽的自然能源,但具有不稳定和不可靠性,特别在冬季尤为明显.而低谷电作为太阳能的辅助能源,却可以有效弥补太阳能的不足.这两者结合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终端利用地板辐射采暖与太阳能热泵-低谷电系统提供热水温度特点一致,能够提高热泵制热性能系数,并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节能效果.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太阳能热泵与低谷电联合供暖在建筑领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文创  张卫华 《建筑节能》2009,37(11):36-38
从提高能源利用率出发,论述供热系统能耗的环节和评估.通过对已运行系统能耗情况的调查与评估,分析了能耗相差悬殊的原因,提出依靠科学技术,改造和完善供热系统,并挖掘其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7.
建筑能耗在国家总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空调能耗又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随着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如何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空调能耗已越来越重要.分析了影响空调系统能源消耗的关键因素,针对空调负荷特点、冷热源、管路系统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空调节能方案,对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运行中的节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区域供冷系统与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供冷系统与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第二代能源供应系统的代表。介绍了区域供冷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区域供冷系统的节电与调峰作用。阐述了区域供冷系统与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相结合的优势,指出了我国发展区域供冷系统与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热泵组合系统中的设备能量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太阳能的利用情况,指出利用太阳能热泵的背景与可能性,并针对典型太阳能热泵系统,给出此系统各设备(包括集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和蓄热器)的能量平衡方程,分析了太阳能热泵系统的供热性能系数。文中给出的能量平衡实用例可用于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校核与设计。  相似文献   

20.
杜斌  施明恒 《暖通空调》2006,36(4):109-112
介绍了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蓄能原理,分析了蓄能密度的影响因素。与冰蓄冷、水蓄冷和气体水合物蓄冷等常规蓄冷方式的比较结果表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在蓄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其蓄能密度远大于常规蓄冷方式。该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作为再生能源,白天蓄存浓溶液用于夜间制冷,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