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李欣  王旖旎 《江苏陶瓷》2024,(1):20-21+24
本文探讨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来促进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而宜兴紫砂文化作为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此背景下的发展备受关注。然而,当前乡村紫砂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存在诸多问题,如效益不佳、传承困难等,有待通过设计创新来寻求突破,本文探究如何通过设计创新发掘紫砂文化的独特魅力来促进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受到市场环境多重因素影响,陶瓷手工技艺类非遗面临着资源枯竭、机器替代、竞争残酷、创新乏力等诸多困境,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与现实课题。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国家级非遗——“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为研究载体,从“工艺、艺人、保护、价值”四个维度,阐述其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手工艺文化的巨大冲击与过度商业化、符号化、头衔化导致的传承危机,迫切需要非遗的整体性保护,以实现其社会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为促进农村现代化,确保农村能够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分析了艺术设计介入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作用,以湘西保靖县利福村为例,展开了艺术设计介入乡村环境空间美化设计实践,以期为农村环境改造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从而拓展农村环境改造思路,更好地借助艺术设计手段助力乡村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创产品是表达创意思想的具备市场价值的消费性产品,也称“文化创意产品”,文创设计能够赋能乡村振兴,助力文化传承。本文分析了湘西泸溪县石雕文化及设计产品现状,探讨了泸溪石雕文创产品开发的意义,提出了相关设计开发策略,旨在通过文创设计的方式助推泸溪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力泸溪石雕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丰厚的陶瓷文化遗存是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石,文化自信是推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景德镇老年教育独特的社会功能之一是推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景德镇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景德镇老年大学结合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切合实际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老年学员的智慧、技艺和才能力量,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喜闻乐见方式,有力推动了陶瓷文化宣传、传承和创新。这些有效举措对景德镇全面推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景德镇丰厚的陶瓷文化遗存是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石,其文化自信是推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景德镇老年教育独特的社会功能推动着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景德镇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景德镇老年大学结合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切合实际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老年学员的智慧、技艺和才能,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喜闻乐见方式,有力地推动了陶瓷文化宣传、传承和创新,这些有效举措对景德镇全面推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薛圣言 《佛山陶瓷》2023,(2):140-143
陶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国家战略下,景观陶瓷艺术设计既能承接传统、延续文化,又能创新表达、彰显时代,必将发挥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文章先论述景观陶瓷艺术的概念及主要表现形式,接着从政策性、文化性、公共性和时代性四个方面阐述景观陶瓷艺术设计的内涵。继而以“试验区”建设为背景,紧扣建设目标,在展现地域文化、体现大众审美、彰显时代精神等方面分析景德镇景观陶瓷艺术设计的定位,期冀为“试验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却出现了人口外流、土地闲置、文化落后等现象,城乡差距逐渐增大。由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文从城乡规划的角度,深度分析了我国乡村衰退的现状以及乡村建设发展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的具体办法,从多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期待能为乡村建设提供更多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土建类职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波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三农"的核心,而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职业教育因为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等都方面的优势,可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土建类职教育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发展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探索土建类职业教育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开展陶瓷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优势,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实施陶瓷文化传承的策略与路径,以期高校通过学生社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杨梅 《粘接》2021,45(2):89-93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已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发扬乡村文化,对农耕时期形成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对此,设计并开发了一种羌族刺绣数字化保护平台,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助力.首先阐述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包含数据采集与存储、文化展示门户、自主学习平台、BB...  相似文献   

12.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设立,为如何利用景德镇瓷业相关的历史性城市景观遗产提出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遗产廊道的概念与内涵出发,针对景德镇历史性城市景观遗产断层式破坏及隔断性保护的问题,从价值引领、绿色廊道构建、空间组织、建筑场所更新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传承景德镇陶瓷文化、助力“试验区”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创建为景德镇地域性陶瓷文化景观设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做好地域性陶瓷文化景观设计工作对景德镇意义重大。文章以景德镇地域性陶瓷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概况入手,提出景德镇地域性陶瓷文化景观的概念与主要内容。在当前景德镇地域性陶瓷文化景观设计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其设计理念,进而通过地域符号凸显、多种材质综合、工业遗产再生、陶瓷废物利用、故事叙述表达和非物质文化活化等方法展开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非常丰富,陶瓷从业人员众多,特别是当下景德镇成为了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更好地将陶瓷非遗传承下来已经成为景德镇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文化传承发展中,为陶瓷非遗传承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将陶瓷非遗传承打造成我国非遗传承保护的新范式,意义重大、时间紧迫.本文在剖析陶瓷非遗传承保护迫切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国家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根本要素,继续教育作为乡村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从继续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出发,探讨了继续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存在的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资源短缺、产教融合不足、育人模式单一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成人继续教育改革措施,以推动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前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立足于乡村的长远化发展。这就需要从乡村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化发展。在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化的发展理念,深入渗透绿色节能施工概念,充分运用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技术。那么,本文就对绿色施工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更好的推进乡村建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潮州陶瓷是潮汕文化的一张名片。笔者从艺术风格、装饰题材、表现手法3方面解读了潮州陶瓷当中蕴含的潮汕文化元素,指出植根潮汕文化是潮州陶瓷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周涛  袁佳 《四川水泥》2020,(4):58-58
随着省域大景区、大花园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浙江全域旅游率先迈入“村”时代。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泰顺东洋以全域景区理念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探索旅游主业驱动的乡村振兴路径。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通过探索“生态文明”产业路径、“全域景区”营建模式、“活态文化”传承方式,打造旅游驱动的历史文化村落振兴样板。  相似文献   

19.
《陶瓷》2020,(7)
景德镇陶瓷文化自信并非无本之木,它源于深厚的陶瓷文化积淀,是城市转型升级焕发活力的力量源泉,是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验区"的现实需要,是厚植与世界文化交流坚实底气的必然选择。在发展中传承,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打造陶瓷文化保护传承的"景德镇样本":文化自信是基础;创新驱动是核心;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政府主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因应新时代文化建设之需求,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怪兽陶”作为牙舟美术陶的一个较为特殊品类,蕴含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浸润,以及秉持自身传承脉络的独特性,凭借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树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艺创新样式。以民间美术传承的视野而言,牙舟怪兽陶并非被灌输的、被动的产物,而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维护文化主体性的“原乡”创新模式。在民间美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借由审视牙舟怪兽陶的实践轨迹与话语范式,从而解析原乡思维与民族特色民艺创新的精神内核,为进一步振兴乡村民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