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分析东莞市城区内涝形势和风险,结合不同频率的的暴雨量级,采用东莞市三防指挥系统中的城区内涝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分析计算,模拟计算出城区内涝的风险区域和深度,为东莞市城区内涝的防治、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基于简化内涝模型的上海城区内涝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的特征,基于SCS模型和GIS空间分析功能构建了一个简化的城市内涝模型(SUWM)。该模型主要由城市地形模型、城市降雨径流模型以及GIS空间分析模型构成。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对暴雨内涝进行模拟并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①不同概率的降水引发的内涝危险性不同。总体上,降雨量越大,形成的内涝积水越深,危险性也就越大;②相同概率的降水引发的内涝危险性在不同区域也不相同。总体上,杨浦、长宁和虹口区内涝危险性最高;徐汇、普陀和闸北区内涝危险性处于中等水平;静安区、黄浦区和卢湾区内涝危险性最低。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汛期降雨呈现突发性强、局地性明显及短时雨强大等特点,由降雨引发的积水内涝逐渐成为“常态化”风险。如何提前预判内涝风险,及时向公众发布风险信息,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应用北京模型体系及数字化手段,绘制完成了北京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地图,包括典型历史积水内涝点位分布图、下凹式立交桥分布图以及积水内涝风险分布图。积水内涝风险地图能够直观展示可能发生积水内涝风险点位分布,并给出了相应的避险措施,为社会公众雨天出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市黄埔区某工业用地扩容改造项目为例,基于HydroMPM_FloodRisk洪水风险模拟分析软件构建多维耦合模型,模拟地块光控单元和改造后厂区的内涝防治标准。结果显示:地块在遭遇100年一遇24小时降雨时,区域将产生内涝,即地块所在管控单元当前内涝治标准不满足100年一遇规划要求,地块本身满足内涝治标准100年一遇规划要求,表明厂区扩容改造项目可行,耦合模型在研究区域具有良好的适宜性,内涝数值模拟结果可靠,能作为旧城改造防洪排涝规划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城市内涝风险评价通常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中,其影响参数众多,评判方法复杂。文章采用暴雨雨水管理模型(SWMM)搭建水力模型,采用最小均方差法筛选出重要性指标,并搭建可变模糊聚类模型评估片区内涝风险。以合肥市某排水管网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综合评判区域各排水节点的承灾体风险指数,为管网优化、城市更新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洪涝灾害成灾特点,针对我国的《防洪标准》(GB 50201—94)和最新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修订版)等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内涝点重点防洪排涝的理念。在此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了暴雨强度与内涝点淹没水深关系的模型。以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为试验区域,以太原市两次典型降雨过程为例,计算试验区域的产汇流量,并根据该区域出水口容积特性曲线,发现模型计算内涝点积水深度与当日实测积水深度相吻合,由此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使由降雨量来推断城市淹没损失大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由暴雨引起的城市内涝在我国频繁发生,对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以往的研究忽略了内涝灾害中水流对行人安全的潜在风险,通过对城市暴雨条件下影响行人安全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内涝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通常与内涝形成的流速和积水水深有密切关联.在借鉴英国洪水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某新区为例研究了基于行人安全的评估方法在不同重现...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新的城市防洪排涝理念及防洪排涝模式,基于前人积水计算模型研究及城市洪涝灾害特点分析,在对"内涝点"重点治理的城市防洪排涝理念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内涝点"的城市防洪排涝模式。以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为试验区域,以太原市某次典型降雨为算例,对所建积水计算模型进行验算。结果表明:使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内涝点"积水深度和积水历时均与实测资料符合,由此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是靠近沿海雨水充沛台风频发的省份,每年都有不少地方的城区因强降雨或强台风受淹,城市内涝问题不仅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生命财产安全。本着未雨绸缪、未汛先防的原则,对黄岩城区形成内涝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城区内涝的现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基于PCSWMM的海甸岛城市雨洪模型,采用3场次实测暴雨(20081013,20101005和20111005)内涝淹没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靠性。以1 a、2 a、5 a、10 a和20 a 5种设计重现期降雨组合同频率设计潮位进行模拟计算,对海甸岛现状排水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海甸岛84.8%管网排水能力低于1年一遇。以5 a、10 a、20 a、50 a降雨组合对应潮位对海甸岛进行内涝风险评估,得到了海甸岛4种不同重现期暴雨的内涝风险等级划分状况。  相似文献   

11.
滨州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以城市规划为技术保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河湖水系联通工程、加大宣传教育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区内涝问题,保障了城市排水防涝安全。  相似文献   

12.
摸清城市内涝特征是内涝风险管理、防涝应急决策的重要基础。水动力学数值模型是研究城市内涝特征的重要手段。以天津中心城区为研究区,针对超大城市下垫面地物密集、排水系统庞大等特征,基于阻/导水通道、等效管网模拟技术,在不加密网格的基础上,构建可体现顺街行洪、构筑物挡水、全部干支管网排水作用的城市内涝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暴雨下天津中心城区的内涝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在遭遇10 a、20 a、50 a、100 a一遇暴雨情景下,区内最大积水量达1 967.1万~4 011.0万m3,将有20.2%~49.1%的地区产生积水,其中,22.7%~40.3%的淹没区水深超过30 cm。积水道路长193.5~317.5 km,其中,主干道占46.3%~50.5%。31.7%~57.3%的积水道路水深超过30 cm,其中,主干道有28.7~85.9 km。内涝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内的地势低洼区及环老城区的排水管网空白区,积水道路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内高程较低的路段。  相似文献   

13.
沈迪  武海霞  龙岩  康爱卿 《海河水利》2023,(2):95-99+107
城市内涝模型是当前城市内涝预警的主要技术手段,然而现阶段的城市内涝模型精度不高且较为复杂,因此建立一个精度高且简便的内涝模型是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以SWMM一维模型作为研究基础,针对广州市海珠区历史内涝点建立内涝模型,实现了对城市内涝深度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可准确推断出内涝等级及积水深度,实现对内涝积水的预警预报作用。该模型简化了传统复杂的地表二维模型,将暴雨对内涝积水点的影响转化为暴雨与管网之间的关系,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14.
文中针对风险评估模糊不确定性问题,采用可变模糊聚类方法,通过相对隶属度与聚类中心之间的动态迭代,得到城市雨水内涝风险评估结果。实例研究表明,方法的分析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说明可变模糊聚类可以有效应用于城市雨水内涝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中心城区内涝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深入分析福州市中心城区的地貌特征、暴雨产汇流特性、内涝成因,结合已有的排涝系统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具体情况,在充分挖掘城区内河泄洪、蓄洪潜力的基础上,提出内涝治理思路,并采用“蓄、排、滞、截、防”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其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深圳市民治片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SWMM模型和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的城市雨洪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并采用历史调研资料对所构建的城市雨洪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靠性。利用所构建的城市雨洪模型模拟分析民治片区内涝情况,根据致灾因子和受灾体情况建立民治片区内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Arc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民治片区内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内涝灾害风险主要受淹没情况影响,民治片区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民强社区、民治社区、新牛社区内民治河沿河下游区域,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远离民治河的民乐社区、民泰社区和大岭社区。  相似文献   

17.
18.
陈鹏  朱娱莹 《人民长江》2022,53(4):26-30
目前,对于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价一般是以极端降水作为指标,这样往往会导致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程度被低估,中等或较弱降水也可能是城市内涝灾害致灾因子之一。为精确地评估城市内涝灾害风险,以长春市南关区为例,以1985~2015年逐日降雨强度的分布分析为基础,将逐日降雨强度转换为降雨超越概率(PEP)指数,将逐日的降雨强度与年最大日降雨量超越概率进行比较,得到城市内涝灾害发生概率,并构建了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数,对2019年南关区内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南关区内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数为0.597,为重大风险中的显著风险。研究成果可为精确评估城市内涝灾害风险提供参考,为城市内涝灾害防范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暴雨情景下北京市大红门排水区内涝过程演化规律,构建SWMM和InfoWorks ICM-2D耦合城市暴雨内涝模型,模拟分析了大红门排水区不同重现期降雨下管网排水能力、地表淹没情况及内涝危险性。结果表明:SWMM和InfoWorks ICM-2D耦合模型在大红门排水区暴雨内涝模拟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大红门排水区70%以上的管道排水能力不足5年一遇设计标准,随着降雨重现期增大,溢流节点和超载管道数量增多,超载时长增加,但溢流节点超载时长增幅减小;易涝区和中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大红门排水区中部和东南部下凹桥区;随着降雨重现期增大,内涝区积水深度增加、积水范围扩大,0.2 m以上水深区域占比增加,低危险区主要向高危险区转化,较少向极高危险区转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准确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备受关注.虽然国家已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但目前仍缺乏系统监测数据及定量化评估的实践案例及相关经验.为此,选取深圳市坝光西侧片区为研究区域,在源头项目和典型排水分区的雨水排放口设置在线流量计,定量评估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在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