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曼  蔡旺锋  陈益清  张旭斌 《化工进展》2015,34(11):4065-4070
目前磁加载絮凝技术已被研究用于处理多种类型的废水,然而关于此技术中磁粉作用机理方向少有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磁加载絮凝法处理模拟微蚀铜废水,研究了磁粉的加入对Cu2+和浊度去除率、絮体沉降速率以及絮体粒径的影响,深入分析了磁粉的作用规律和机理,为磁加载絮凝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当磁粉投加量和粒径分别取2.0g/L和300~400目时,磁加载絮凝效果最好。此时,Cu2+和浊度去除率均达到最高值98.53%和94.72%,比传统絮凝法高出4.11%和0.61%;絮体沉降速率最快,达5cm/min,是传统絮凝沉降速率的3.64倍;絮体粒径D50也达到最大值41.94μm,较传统絮体粒径大20μm。磁粉投加量过多或过少、粒径过大或过小都会相应地减慢磁絮体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2.
絮凝处理后固相浓度对悬浮液粘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经絮凝处理后的固液悬浮体系,其粘度与固相浓度的关系可由笔者提出的四次多项式描述。该多项式是对只适用于低浓度体系的爱因斯坦线性模型的扩展,新的模型可分别体现流体介质、单个颗粒、线状絮体、面状絮体及体状絮体对体系粘度的贡献。经实验验证,所提出的四次多项式模型可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在固相浓度较低的时候,絮凝剂用量的增加并不改变体系的流变特性,只在固相浓度达到一定阈值后,絮凝作用才开始明显体现。在絮凝作用达到最大之前,随絮凝剂用量的增加,体系中单个颗粒对悬浮液粘度的贡献逐渐减小,而线状、面状及体状絮体的影响逐渐增大。絮凝剂过量时,絮凝作用下降,体现在体系粘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考察了聚合硫酸铁-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FS-PDMDAAC絮凝剂对低温低浊水的絮凝效果,分析了pH、Zeta电位、絮凝指数、分形维数及絮体的抗破碎能力等絮凝特征,并考察了絮凝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PFS-PDMDAAC对有机物、浊度的去除率明显高于PFS,且对pH的适用范围更广,絮体结构更加密实;PFS-PDMDAAC对芳香族蛋白类有机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当搅拌速度分别为200、300 r/min,破碎絮体的再絮凝恢复程度较好;随着破碎次数增多,絮体的恢复能力未明显减弱。PFS-PDMDAAC的絮凝作用可有效减缓膜通量的衰减速率。  相似文献   

4.
在加载絮凝-超滤耦合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过程中,考察聚合硫酸铁-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FS-PDMDAAC)絮凝剂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及絮凝机理,并结合不同微砂投加量下絮体形态及滤饼层阻力特征,进一步探究其对膜通量衰减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FS-PDMDAAC可有效去除蛋白类有机物,减少进入膜孔的污染负荷;在絮凝体系中投加微砂可促进形成尺寸大且结构较为密实的絮体,这种絮体滤饼层可有效减少膜的滤饼层阻力,从而减缓膜通量的衰减速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分子量丙烯酸钠聚合物絮凝剂用量、助凝剂用量、体系pH值以及搅拌速率等因素对淀粉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在最佳絮凝条件下CODCr去除率可达50%以上,浊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所得到的絮体无毒,可进一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聚合氯化铝(PAC)、三氯化铁(FeCl_3)为絮凝剂,采用絮凝-超滤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考察了絮凝-超滤联合工艺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征,并探讨了絮体的分形维数及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絮凝预处理强化了超滤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FeCl_3+UF对UV_(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2.1%、79.6%,PAC+UF对UV_(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8.6%、85.4%。PAC形成的絮体分形维数比FeCl_3要小,形成的絮体更加疏松,更有利于延缓膜通量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7.
含沙高浊水最佳絮凝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含沙量为85kg/m^2的悬浊液中投加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研究不同絮凝条件下絮体的自由沉速、结构密实程度、浑液面沉速与上清液余浊等的变化规律。利用“分维”作为定量控制参数研究含沙高浊水絮凝效果迭最佳时的絮凝条件(如搅拌速率、搅拌时间、高分子浓度等),探讨了最佳絮凝条件下不同原始泥沙浓度对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规律。实验得出85kg/m^2泥沙絮体结构密实性达最佳时的水力剪切强度Ct值存在两个临界值:快速絮凝阶段C1t1=2350,慢速絮凝阶段G2t2=12420。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聚合物在絮凝过程中作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广明  贺新 《辽宁化工》1998,27(6):304-306
研究了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絮弟剂的使用特性以及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电荷密度,投加量的关系及对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荷密度是阳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对胶体颗粒絮凝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阳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量大小在絮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另外。子量大的高分子聚合在絮凝过程中容易获得大且稳定的絮凝体。混合时间对絮体的表以及絮体尺寸大小,絮体稳定性也起着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电絮凝法原位产Zn-Al LDHs吸附剂,原位吸附处理废水,考察了Zn-Al LDHs对以甲基橙(MO)为代表的有机难降解物质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电絮凝法原位产生二价金属离子Zn2+,外部投加三价金属离子Al3+的体系能原位产生纯度较高的Zn-Al LDHs吸附絮体用于废水处理。研究发现,当Zn/Al摩尔比为1/0.5,电流密度为5 A/m2,溶液的初始pH为8,反应时间10 min时,Zn-Al LDHs对MO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9.3%±0.3%。另外,通过XRD、SEM以及FT-IR等手段对该体系下产生的吸附絮体进行表征,证实了Zn-Al LDHs絮体对目标污染物有着较高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视觉检测系统在絮凝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絮凝法是废水处理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絮凝剂的性质直接影响絮凝效果。作者对计算机视觉检测系统在废水絮凝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絮凝检测系统的构成及设计原理和方法.然后通过对两种絮凝剂在模拟废水中的絮凝沉淀实验,用计算机视觉检测系统的图像获取功能对絮凝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拍摄,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絮体图像进行分析,找出与絮体沉降特性有关的图形参数.得到絮体图像灰度值与溶液浊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提出利用絮体图像灰度直方图来判定絮凝沉淀的终点的方法,为絮凝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絮凝剂对泥沙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泥沙架桥絮凝沉降实验与电镜实验研究表明,絮体结构具有分形特性。文章讨论了高分子絮凝剂的架桥絮凝机理以及高分子所带电荷种类、高分子的分子量、投加剂量与浓度对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并用表征絮体结构分形特性的参数“分维D”定量分析了这种影响规律。同时,对比了相同含沙量下无机混凝剂絮体与高分子架桥絮体结构达最佳时的分形特征及所需的混凝控制指标Gt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处理工艺的混凝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宁夏宁东地区黄河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混凝条件(常规混凝沉淀池、微涡旋混凝沉淀池、反冲洗水回流沉淀池)下三种水处理工艺对混凝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涡旋改造有助于提高絮凝池的混凝效果,絮体的沉降性得到改善,“跑矾”现象得到缓解,絮体颗粒数目较折板絮凝池减少,沉淀池出水浊度明显降低;滤池反冲洗水回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浊度的去除率以及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能,且絮体颗粒数目较微涡旋絮凝池有明显减少,说明增加水体中颗粒数目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效果;由分形维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微涡旋改造和反冲洗水回流可以明显提高絮体的分形维数,改善了絮体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硫酸铝、氯化铝等3种铝盐类絮凝剂对油田采出水的絮凝能力,通过处理前后油含量、悬浮物含量、悬浮物粒径中值的变化来评价絮凝剂的絮凝能力。采用扫描电镜测定了3种絮凝剂的絮体大小及形状,分析了絮体形态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的絮凝能力强于硫酸铝和氯化铝,而硫酸铝和氯化铝的絮凝能力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张力冉  王栋民  潘佳  李娟  王芳 《硅酸盐学报》2014,42(9):1209-1218
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对两种超塑化剂新拌水泥浆体絮凝结构的易变形性、破坏程度、平均大小、解絮及再絮特性与流变行为和有效体积分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和计算浆体流变参数、触变性(触变环面积)及有效体积分数,表征了浆体絮凝结构的特性。结果表明:浆体流变参数屈服应力τ0反映浆体的变性能力,τ0越小絮凝结构越易变形;浆体触变环面积As越大,絮凝结构的破坏程度越大;浆体的剪切稀化、剪切稠化行为可表征解絮与再絮程度;有效体积分数越大,絮凝结构平均尺寸越大。  相似文献   

15.
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具有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分形体。但传统的絮凝理论并未考虑絮体的分形结构,因而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主要介绍了引入分形理论后,絮凝形态学和絮凝动力学的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絮体分形结构与其粒径、强度、密度、沉降速度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形理论对Smoluchowski方程、传统絮体生长模式理论的改进。此外,本文同时指出分形学与絮凝理论的结合在很多方面尚未总结出系统的普适规律,尤其是非线性絮凝动力学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用NaCl调整剩余污泥,考察NaCl对污泥脱水性能及胞外聚合物(EPS)分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盐度引起污泥可滤性能变差,污泥絮体解絮,部分结合水转变为自由水,导致DS增加,利于污泥体积降低。Na~+主要集中在EPS外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使污泥絮体解絮,加速了EPS外层组分的释放;NaCl的投加降低了EPS各层疏水能力,使EPS各层负电性增加,降低污泥生物絮凝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情况下 ,壳聚糖絮凝皂土颗粒 ,絮体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絮凝动力学。研究认为水力梯度 G值是影响稳态絮体尺寸的关键因素 ;初始浊度和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稳态絮体尺寸和形成稳态絮体的时间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铁盐絮凝剂磁絮体形成的最佳参数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系统研究了失盐及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与磁粉在高浊度原水中复合投加的絮凝效果和含磁絮体形成的最佳参数,并通过比较处理效果,出水沉降时间和含磁絮体的显微结构,验证了本磁絮凝方法处理高浊度原水效果更好,停留时间更短的预估,且絮体含磁易分离、为管式絮凝器采用磁絮凝和高梯度磁分离工艺提供了参数依据和高效絮凝分离一体化,管经的可行性证明。  相似文献   

19.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为原料制备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将其用于海水的净化处理。考察了PDMDAAC与Al的不同质量比对絮凝指数FI、形成絮体厚度及体系稳定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确定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的PDMDAAC/Al最适宜配比。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了絮凝剂投加量、反应pH值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浊度和CODMn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聚合氯化铝(PAC)相比,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净化海水过程中形成絮体更大,沉降性能更好;随着PDMDAAC与Al质量比的增大,絮凝指数FI曲线上升越快速,絮体分层厚度越大,沉降速度越快,稳定动力学参数越大。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的最适宜混凝条件为:反应体系pH值为7.5,絮凝剂投加量为15.3 mg/L,在该条件下复合絮凝剂对海水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均值分别为65.2%和87.4%,实验结果与响应曲面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以溶菌酶为模型蛋白质,系统研究了溶液化学环境(pH值、盐效应、絮凝剂用量)对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PHP)絮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化学环境对絮凝效果及絮体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对体系的(电位进行了测定,进一步揭示出在PHP对溶菌酶体系中,絮凝机理以电中和机理为主,同时架桥机理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