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目前交换机间大多采用No 7信令方式 ,No 7信令系统的稳定性对网络的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应尽量避免由于No 7信令系统过负荷导致交换机间通信阻断的发生。现国内长途网交换机以及许多本地网市话局都采用上海贝尔S12程控交换系统 ,本文着重讨论S12交换机几种No 7信令模块业务处理能力 ,进而说明应用时的一些注意要点。1No 7信令简介No 7信令系统分为一个公共的消息传递部分(MessageTransferPart———MTP)和若干个用户部分(UserPart———UP)。MTP的功能是提供一个可靠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4.
CCITT No.7信令系统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研究用千程控数字通信网和ISDN的公共信道系统,是具有国际标准性的。它是当前世界各国发展数字通信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所采用的主要信号方式之一。在我国,七号信令系统已经并将继续大量进网使用。CCITT No.7信令系统在S 1240型机中的实现是较早的。ITT的有关子公司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制力量。早在1983年9月,BTMC研制的S 1240 No.7信令系统就和英国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No.7信令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就S1240(5X版)在No.7信令系统中的常见故障处理小结如下。1.No.7信令链路对传输质量要求较高,如果传输质量不稳定,链路状态便会自动翻转,由...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在7.4版S120J型机上开通准直联No.7信令电路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在7.4版S1240J型机上开通准直联No.7信令电路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在维护S1240系统的No.7信令中摸索出的实际经验,包括在做No.7信令局向的局数据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一些实际故障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信令转接点作为七号信令网的关键设备,在我国信令网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大量运用于国家网的S12独立令令转接点的结构、性能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在维护S1240系统的No.7信令中摸索出的实际经验,包括在做No.7信令局向的局数据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一些实际故障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中国电信市场已由多家运营商经营,在我国加入 WTO后,电信市场将进一步开放,而互联互通就逐渐成为各家运营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各运营商根据相互之间签订的互联互通协议中的不同要求,在各自互联点的程控交换机上进行数据设置,以做好网间结算工作.这里介绍在 S1240 EC7.4版汇接局上实现互联互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邱红斌 《电信技术》2002,(10):63-64
深圳电话号码已于2002年6月29日升至8位,S12交换机作为深圳本地网的一种主要机型,也按时顺利将电话号码升至8位.  相似文献   

15.
在交换机维护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原因不明的呼叫失败障碍.这时,对用户或中继进行观察,通过分析观察报告中的消息流程和消息,可得到排除障碍的方法.本文介绍 ISDN用户呼叫流程中 Q.931(一种消息编号)消息的含义和组成.以 S12 EC7.4版为例,通过对 ISDN用户呼叫进行观察(观察方法可参阅<电信技术> 2001年第 7期)可跟踪到呼叫消息流程和消息.  相似文献   

16.
17.
18.
窦玉洁 《电信技术》1996,(12):29-29
EWSD与S1240长途局间No.7信令的配合淄博市邮电局网管中心窦玉洁淄博长途局(EWSD)的去话90%经济南长途局(S1240)转接,虽然EWSD和S1240交换机间的No.7信令兼容性测试已通过,但当1996年4月两局间大量开通No.7信令电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电话交换网中7号信令的使用正在日益普及,下面就5X版本7号信令开通过程中准备工作和常见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一、准备工作 1.要保证传输质量,以确保No.7信令链路稳定可靠地工作。 2.同一信令链路组不同信令链路所接的DTM模块应尽量分配到不同TSL或不同中继架上,若达不到上述条件也应该不要安排到同一DC/DC CO NVER TER供电的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信在全国骨干网及各省市本地网相继建立了No7信令网,并已引入或即将引入大量信令转接点(STP)设备。无论是骨干网还是本地网,在网络规划过程中,对涉及的各种节点设备的No7信令链路的处理能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首要因素。S12作为一种在我国及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