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赵金峰;朱福先;庄百亮;杨皓清;周勇权 《机械强度》2025,47(6):132-140
为研究高金属颗粒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细观力学理论和细观有限元法预测了该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首先,制备了复合材料的标准试样,通过单轴拉伸试验测试了其宏观弹性模量,并观测了试样的微观特性。其次,采用基于细观力学理论的Voigt、Reuss、Mori-Tanaka和广义均值法预测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然后,根据试样微观的粒径统计结果,采用高斯分布规律确定了金属颗粒粒径的级配及其数量,采用Python语言编写了颗粒随机投放程序,基于Abaqus平台构建了由颗粒、树脂基体以及界面组成的二维代表性体积单元(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RVE)有限元模型。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数值模拟预测了高金属颗粒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分析结果表明,广义均值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预测的弹性模量与试验测试结果误差较小,复合材料弹性模量随金属颗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梁在简支处及集中载荷处挠度的一阶导数连续,引入两个广义位移ω(x)和ψ(x),并建立其平衡方程,解此微分方程,得到与试验相吻俣的G23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4.
5.
改进算法的三维通用单胞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应力为未知量的二维通用单胞模型改进算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把该方法推广到三维,并利用该三维模型计算了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的预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以及复杂随机纤维分配复合材料弹性系数及其对称性,并且随着划分子胞数目的增加,预测的弹性系数对称性越明显;同时,计算得到的剪切模量与E/(2(1+μ))比相对其它弹性系数比的误差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交织复合材料预测泡沫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泡沫铝孔隙中填充其它材料形成的新型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得到定量预测,根据网络交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胞元法,建立了泡沫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模型,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细观力学方法对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进行预测。选择平均法 (SAM)综合了刚度平均和柔度平均的特点 ,在代表单元内进行等应变、等应力假设。本文沿用并发展了这一方法 ,将其应用于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模量的预测。预测结果在理论解上下限内 ,并与实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8.
9.
重点介绍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预报方法,将三维四项编织复合材料的单胞划分为一些矩形的体单元,然后利用高斯积分点处的材料参数计算单元的刚度矩阵,最后由单元的刚度矩阵形成单胞的整体刚度矩阵,进而对三维四项编织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载荷大小和铺设角度对疲劳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连续衰减规律产生的影响,由此构建了一个量化描述模型,对材料纵向弹性模量的衰减进行预测。为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设计了一套通过测量不同单向板应力应变关系来获取材料纵向弹性模量的疲劳试验方案,并对一系列不同铺设角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板进行了大量疲劳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衰减模型较合理地描述了复合材料纵向弹性模量的疲劳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1.
TiCx/NiAl复合材料界面纳米硬度与弹性模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Ti比x分别为0.6,0.75,0.8和0.9的四种不同TICx/NiAl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研究,发现陶瓷颗粒随着C、Ti比的增加而变小,并且Ti元素向金属相存在较强的扩散,而Ni和Al元素几乎没有向陶瓷相中扩散,扩散形成了两相界面处直接的原子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相界面结合的强度和韧性。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得出材料相界面附近的纳米硬度H和弹性模量E呈连续梯度分布,C、Ti比为0.75的复合材料相界面处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三维碳纤维编织体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简称3D-C/SiC)是一种新型的超高温结构材料,但对其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采用应力比为0.1、频率为60 Hz的正弦波,在室温下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拉疲劳试验,用共振法测试试样在疲劳过程中的弹性模量,并以En/E0为损伤参量,对3D-C/SiC复合材料的疲劳损伤进行表征。结果表明,En/E0随循环周次的变化可分为迅速降低、缓慢降低和陡然下降三个阶段,弹性模量的大部分衰减发生在第一阶段。不同疲劳应力下,以En/E0表征的损伤临界值约为0.72。提出以En/E0表征的疲劳损伤演化模型及疲劳寿命表达式,同时得到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通过实验对超声振动切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 ,为复合材料的高效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