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ADAMS/Car模块建立大学生方程式赛车(FSAE)双横臂独立悬架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对表征悬架运动学性能的参数进行分析以确定优化目标;利用ADAMS/Insight模块通过设定设计变量、综合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根据优化结果修改悬架的运动学仿真模型,再次进行仿真分析,并比较优化前和优化后悬架的综合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架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证明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汽车转向系与悬架系统匹配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上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转向系和悬架系统之间在实际运动中所存在的干涉问题,以扬子皮卡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独立悬架与转向系的匹配关系.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和空间机构运动学理论,针对常见的独立悬架中的双横臂独立悬架与转向系的空间运动进行了分析,并且运用MATLAB软件编写了仿真程序.在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比较优化前后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后明显好于优化前.  相似文献   

3.
在ADAMS/Car模块中建立FSAE赛车双横臂悬架模型,对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确定优化目标;在ADAMS/Insight模块中设定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多目标优化;根据优化结果修改模型.再次进行仿真分析.并比较优化前和优化后悬架的综合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悬架系统的运动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在已有某型轿车悬架参数的基础上,基于ADAMS平台建立该车双横臂前悬架模型并进行了运动学和弹性学的仿真计算,对仿真结果中敏感度较高的参数进行分析以确定优化目标.利用ADAMS/Insight对悬架的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根据优化的结果修改悬架运动学仿真模型,比较优化前后悬架的整体性能.结果表明,此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优化结果,较好地改善了悬架运动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优化设计研究中,实施多学科多目标优化设计,实现扭转梁悬架综合性能的优化。以某乘用车的扭转梁式后悬架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Car软件建立了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刚柔耦合模型,并开展了双轮同向跳动和双轮反向跳动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对影响外倾角和前束角变化的相关关键硬点坐标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ISIGHT和ADAMS软件,建立了前束角变化量最小和外倾角变化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对悬架进行多学科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前束角变化范围减少了0.01°,悬架综合性能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研究悬架系统对无人平台的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选取某种6X6轮式无人平台双横臂独立悬架为研究对象,使用Recurdyn进行参数建模,再对悬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选取筛选后的参数点作为优化变量,使用Recurdyn/AutoDesign模块,对定位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仿真结果对悬架结构进行优化,使前束角与侧倾角的振动幅度减小30%左右,以便拥有更好的运动性能,最终达到改善其操纵稳定性的目的。利用现有理论与仿真平台克服了传统悬架优化设计难,效率低等问题,减少大量的设计成本,经过适当改进可适用于其他类型悬架优化。  相似文献   

7.
ADAMS/CAR环境下的麦弗逊悬架建模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更好地改善麦弗逊独立悬架的性能,在ADAMS/CAR中建立了仿真模型,对影响车辆操稳性的特性参数在汽车行驶中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ADAMS/Insight模块中对这些参数做出了优化.结果表明,在ADAMS中,通过优化悬架关键硬点坐标参数值可以提高悬架性能,从而为麦弗逊独立悬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而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都与汽车悬架性能密不可分.以麦弗逊式悬架为研究对象,结合D-最优试验设计理论,建立了汽车的麦弗逊独立悬架动力学模型.结合随机路面模型仿真,对悬架各个结构参数进行最优实验分析,得到麦弗逊式悬架优化性能参数.经过优化分析与优化前悬架的性能进行对比,得出最优结构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麦弗逊式悬架综合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对某轻卡前悬架进行测量,获得前悬架及转向系统设计点的空间数据,使用ADAMS虚拟样机软件对该双横臂独立悬架进行建模,应用PSO-GA算法对悬架进行多目标优化,对悬架运动学特性进行测量调试,最后将随机选取的一组优化解代回模型中,对优化前后的悬架进行仿真与后处理,分析对比优化前、后悬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使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橡胶衬套对悬架NVH性能的影响。柔化其他悬架部件,建立了多体动力学刚柔耦合模型。通过试验设计(DOE)分析了橡胶衬套刚度对悬架NVH性能的灵敏度并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比优化前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悬架中高频NVH性能得到了改善。将模型仿真与道路模拟机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多变量集成优化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问题,以某重型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带有驾驶室悬置和空气悬架的整车模型。以驾驶室悬置参数和悬架参数为变量,建立了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利用理想参数修改法确定了6个最佳优化参数,运用响应面方法拟合出4个回归模型,并进行加权,得到优化目标的最优解和权重因子大小。与仅选择悬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的结果对比,集成优化后的驾驶室悬置与悬架参数更理想,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针对悬架优化过程目标函数相互冲突的问题,建立了四自由度半车模型,并施加随机路面激励,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悬架多目标优化(MOP)。采用Matlab软件m文件与Simulink相结合的方法对悬架刚度、阻尼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刚度或阻尼变化时悬架动行程与车身加速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并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值模拟求解两目标函数优化下Pareto最优解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悬架动行程及车身加速度两目标函数下的优化解。  相似文献   

13.
郑泉  马强  陈黎卿 《机械工程师》2007,(11):127-128
文中以某轻型货车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体积最小为目标的目标函数、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基于遗传算法,运用MATLAB软件编写了优化设计软件,得出了优化结果.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目标函数值,得到优化后明显好于优化前的结果.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非独立悬架系统刚柔耦合仿真模型,分析并评价了该悬架在运动过程中主要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为悬架设计奠定基础。与传统建模方法相比,刚柔耦合建模技术能有效提高非独立悬架的仿真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5.
在对某工程车辆非线性橡胶悬架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Simulink动态仿真模型,采用Simulink集成的隆格库塔方法对复杂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进行求解,并进行时域的仿真分析,得到各个工况和测点下的动态响应结果与试验基本一致,验证动力学模型及Simulink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该动态模型可用于分析和评价车辆悬架系统的减振性能,并为橡胶悬架系统的参数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ADAMS软件中建立柔性体的方法,建立了某大客车悬架刚柔耦合运动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针对在仿真过程中出现的在转弯工况下车身侧倾角过大的问题,利用ADAMS/Insight选取合适的横向稳定杆铰接点坐标值以及截面尺寸作为优化变量,以车身侧倾角均值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对悬架模型进行优化分析,以期使其车身侧倾角均值达到同类上市车型的水平,改善行驶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使车身侧倾角均值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为今后的大客车悬架设计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型油气互联悬架,用于替代传统车辆所使用的稳定杆,在基本不影响车辆其他性能的前提下有助于提高抗侧翻性能。为研究该悬架对某型SUV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搭建了基于CarSim/Simulink/AMESim的联合仿真平台,建立了液压互联悬架的整车机液耦合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装有液压互联悬架的整车在操纵稳定性评价中得分较高。为了验证该仿真平台的正确性和进一步研究该油气互联悬架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基于某型SUV车辆开发了整套油气互联悬架样车,并进行了路试。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仿真平台的正确性,为后续该类悬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种新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影响车辆舒适性的前提下,液压互联悬架能提供较大的侧倾刚度,增强高速转弯时车辆的安全性,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汽车防抱死系统与主动悬架联合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建华  李幼德  李静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24):30174-3018
提出了一种汽车防抱死系统与主动悬架联合控制策略。将采用光滑滑模控制的防抱死系统同采用反向递推控制的主动悬架相结合,在车辆制动时,主动悬架调节作用在车轮上的垂直载荷,使车轮的垂直载荷在车轮滑移率达到最优时也相应增加,从而获得最大的制动力。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车辆制动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联合控制的车辆,在保证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同时能够获得最大的地面制动力,从而显著提高了车辆的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