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洛氏硬度计和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对新型的高碳低合金钢ZG75Si2Mn1 CrB进行了低温条件下等温淬火工艺和组织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ZG75Si2Mn1 CrB钢经200℃等温淬火,能够获得贝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该钢种理想的等温淬火工艺为920℃奥氏体化,200℃等温22 h,其硬度为49.16 HRC,冲击吸收能量为28 J.低温等温淬火不但使组织细化,且能提高耐磨性降低生产成本.综合力学性能也有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模拟实验和盐浴淬火处理,研究了60Si2Mn钢盘条奥氏体化后在300℃等温盐浴淬火时的组织演变规律及相应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300℃等温盐浴淬火,形成下贝氏体,相变孕育期约为100 s,相变完成时间约为3000 s。随等温时间延长,材料抗拉强度缓慢降低,而面缩率不断增加,等温3000 s后,材料抗拉强度保持在1800 MPa以上,面缩率可达到50%。组织分析结果显示,下贝氏体由针状铁素体和纳米级条状奥氏体组成,起到提高材料韧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等温淬火工艺参数对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42%C,2.1%Si,1.64%Mn,0.9%Cr中低碳低合金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光学显微组织、透射电镜组织以及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试样在340~380℃范围内经等温淬火处理后,可以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且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贝氏体形貌由板条状下贝氏体逐渐向上贝氏体转变,试样的硬度≥HRC 40,冲击韧性ak≥120 J/cm2.  相似文献   

5.
等温淬火工艺对奥-贝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继彭  严有为  张海鸥  姚三九  赵伯璠 《铸造》2002,51(11):680-683
研究等温淬火工艺因素(奥氏体化温度、等温淬火温度、等温淬火时间等)对奥氏体 贝氏体铸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选定成分的高碳(0 75%)高硅(2 4%)铸钢,在280~360℃范围内经等温淬火处理后,可以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且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贝氏体形貌由针状下贝氏体逐渐向羽毛状上贝氏体转变。试验结果还表明,等温淬火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复杂,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为900℃×120min、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为320℃、120min时,可以获得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机械模拟试验机分别测定了80MnSiCrWAl钢的相变点Acl、Acm和Ms.该钢试样加热到1000℃保温30 min奥氏体化后,在稍高于Ms温度的盐浴中进行等温淬火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处理后钢的组织和相组成进行研究,并测定硬度和冲击功.结果表明,该钢等温淬火后得到由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薄膜状残余奥氏体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随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厚度增大,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减少,硬度和强度降低,冲击功略微减小.  相似文献   

7.
唐华  李志宏 《热加工工艺》2007,36(16):61-63,66
对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进行了马氏体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热处理。结果表明,两种等温淬火工艺都能得到马氏体+下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使得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得到良好的配合。本文探讨了40CrNi2Si2MoVA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最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垂直上引连续铸造技术对QT500-7进行铸铁管成型,对该铸件采用不同温度与时间的等温淬火,并进行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技术生产的铸件与普通砂型铸造的铸件相比较,不仅球化率高而且球化均匀,经过不同等温淬火后其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值明显升高,非常适合制作汽车发动机缸套和活塞环以及其他的铸铁空心零件。  相似文献   

9.
将球墨铸铁铸件高温奥氏体化后于300℃等温淬火并保温不同时间,得到贝氏体球墨铸铁,研究了保温时间对贝氏体球铁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保温时间较短时,奥氏体不稳定,冷却至室温或者经过机加工后会部分转变为马氏体,硬度值较高,但强度及塑韧性较差。适当延长保温时间,会得到稳定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保温时间继续延长时,会导致高碳稳定的奥氏体析出碳化物,使贝氏体球铁的强度和塑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等温淬火高硅铸钢的组织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高硅铸钢等温淬火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高硅铸钢经等温淬火热处理后,可以得到单一的由贝氏体铁素体和富碳的残余奥氏体交替排列的奥-贝双相组织(Aus-ferrite),组织中没有碳化物析出。在400℃等温时,等温时间过长会导致残余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碳化物。经280℃等温淬火热处理,显微组织随等温时间的变化不大,或者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双辊薄带连铸(TRC)工艺条件下低碳钢铸带坯、热轧板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与传统生产工艺(TP)的冷轧板产品进行了对比。铸带坯主要由200~300μm的不规则的多边形铁素体组成,并伴随着少量20μm左右的多边形铁素体。经一道次热轧后,厚度方向上组织严重不均:上下表层为细晶区,平均晶粒尺寸为10μm左右;中部为粗晶区,平均晶粒尺寸为40μm左右。粗晶区宽度约占整个板厚的50%。传统生产工艺的冷轧退火板的组织则较为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5μm。薄带连铸热轧板与传统冷轧退火板相比具有较强的α织构和较弱的γ织构。薄带连铸热轧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传统工艺的冷轧退火板相当。但是,两者的拉伸曲线显著不同,前者表现为连续屈服,后者出现了屈服平台。  相似文献   

12.
采用X射线衍射对RE/V/Ti复合变质处理后高硅铸钢等温淬火组织中残留奥氏体量及残留奥氏体含碳量进行了测定.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学显微镜(OM)对高硅铸钢等温淬火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以及残留奥氏体分布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温温度低于385 ℃时,复合变质处理高硅铸钢中残留奥氏体量及残留奥氏体平均含碳量均低于未变质高硅铸钢;385 ℃等温处理时,两者的残留奥氏体量及残留奥氏体平均含碳量基本相同.等温淬火高硅铸钢显微组织中残留奥氏体呈两种分布形态:薄膜状及块状.在相同的等温温度下,复合变质处理使残留奥氏体薄膜厚度以及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厚度、长度均大幅度减小,块状残留奥氏体的量大为减少,有利于高硅铸钢综合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TGS-2CML焊丝,采用钨极氩弧焊(gas tungsten arc weld,GTAW)对经济型低合金Cr3MoNb无缝管进行整管焊接,测试了焊接接头的硬度,研究了拉伸性能、冲击韧性,观察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在拟定焊接工艺下,Cr3MoNb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优良,无需预热和焊后热处理;调质处理下断后伸长率提高约1倍,达到挪威船级社制管工艺DNV-OS-F101标准;对于类似Cr3MoNb等低碳或超低碳管线钢,采用A(c)修正日本百合冈公式计算其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是合适的;焊缝区组织主要为细小的粒状贝氏体,M-A相弥散分布于铁素体基体相中;焊缝区晶粒尺寸总体很小,区域晶粒大小存在细微差异,有少数较大尺寸柱状晶分布;焊缝区与热影响区以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较自然过渡,无明显熔合分界线.  相似文献   

14.
利用TGS-2CML焊丝,采用钨极氩弧焊(gas tungsten arc weld,GTAW)对经济型低合金Cr3MoNb无缝管进行整管焊接,测试了焊接接头的硬度,研究了拉伸性能、冲击韧性,观察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在拟定焊接工艺下,Cr3MoNb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优良,无需预热和焊后热处理;调质处理下断后伸长率提高约1倍,达到挪威船级社制管工艺DNV-OS-F101标准;对于类似Cr3MoNb等低碳或超低碳管线钢,采用A(c)修正日本百合冈公式计算其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是合适的;焊缝区组织主要为细小的粒状贝氏体,M-A相弥散分布于铁素体基体相中;焊缝区晶粒尺寸总体很小,区域晶粒大小存在细微差异,有少数较大尺寸柱状晶分布;焊缝区与热影响区以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较自然过渡,无明显熔合分界线.  相似文献   

15.
黄建国  王亚芬 《轧钢》2019,36(1):21-24
为改进贝氏体钢的生产工艺,对贝氏体超高强钢进行了控轧+空冷(1#钢)、控轧+快冷(2#钢)试验,对轧后钢板组织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钢(空冷)的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和铁素体;2#钢(快冷)的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1#钢和2#钢的抗拉强度都在1 500 MPa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但1#钢的综合性能优于2#钢。  相似文献   

16.
喷射成形超高碳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轧及热轧后立即等温退火的控制轧制工艺对喷射成形超高碳钢的组织及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超高碳钢不同组织结构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热轧后立即进行等温退火的控制轧制工艺,可得到层片珠光体与碳化物颗粒的有序混合组织,大大提高了喷射成形超高碳钢的室温综合力学性能,且工艺相对简单;同时采用热轧处理后,产生的片层状珠光体组织能够有效提高超高碳的加工硬化率,进一步通过减小片间距,可以获得更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以新一代高炉炉壳用钢的开发为背景,采用低Mo或无Mo的成分设计,研究了Mo对热轧态、回火态和正火态低碳钢组织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态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M-A岛,其屈服强度可保持至400℃而不明显降低;回火后,岛状马氏体组织消失,试验钢屈服强度在室温~600 ℃范围内随拉伸温度升高而线性下降.Mo的添加提高了回火时第二相的析出温度,并使正火态组织中含有大量M-A岛.含Mo试验钢在回火后具有更高的室温和高温强度,经640℃回火后,其常温屈服和抗拉强度依次为540 MPa和625 MPa,屈强比为0.86,600℃屈服强度保持率为55%.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正火+回火+调质热处理工艺对ZG34Cr2Ni2Mo低合金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870℃×3 h)+回火(600℃×5 h)+调质(淬火860℃×3 h+回火600℃×5 h)的热处理工艺有助于提高ZG34Cr2Ni2Mo低合金钢的力学性...  相似文献   

19.
冷却速度对20Mn2Si1VB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0Mn2Si1VB空冷贝氏体钢在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在800℃~500℃获得贝氏体组织的平均冷却速度为0.5℃/s~10.0℃/s;随冷却速度不同,贝氏体组织中所含粒状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和低碳下贝氏体的含量也不相同,但其对强度和塑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