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站在道德信仰这个全新的视角上,我们发现孝道观念在当今社会的沦丧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唤醒国人心中的“孝”感,使传统孝道回归家庭,并继承其中的合理内核,通过采取孝道教育的方式,在全社会建立起对孝道的信仰,使之成为传统道德信仰与新时期道德信仰的连接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国民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以孝道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开展道德教育,是我们深化道德教育的一次尝试,使教育者成为"引导者",受教育者成为"亲历者",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实践探索意义,为构建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道德修养新体系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对待民族道德传统,这在我们民族近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在长期的中西文化之争、传统与现代化之争中,我们的民族传统遭受了太多的误会和责难。而我们民族传统断裂造成的恶果让我们更加忧虑。要正确对待民族道德传统,唯有了解其内涵,分析其本质,看其是否合乎人性,是否有普世价值,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创造性转化,才有可能古为今用,甚至为全世界所用,为全人类的共同未来作出我们民族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内容庞杂、优劣并存.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是建立社会主义新道德的重要任务之一.建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孝道,应重新确立孝的原则,注重情感性,体现义务性和互益性,注重成年人的身教作用,并从制度安排方面加强孝道教育.  相似文献   

5.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观念和主要特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思想与时俱进,形成农民进城打工潮,“空巢”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养老敬老观念淡薄,孝道严重缺失。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乡风文明。为此,弘扬新型孝道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孝道在构建传统中国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根基,维护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孝的产生源于社会和谐建设之需要;儒家以孝为人之德性的根本,强调塑造个人良好品德促社会和谐发展;孝为为政之本,以政治和谐维持整体社会和谐;孝产生后即和礼、法及宗教紧密结合,调节着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目前进行孝文化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剧烈的变革,由此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信仰的多方面冲突与变化,而中国又有着五千年悠远流传的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与今天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对待它们会给中国带来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的孝道文化是中国孝文化的精华表述。孝乃善之根本、爱之源头及忠之基础。当代大学生在继承和弘扬孝文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可将《论语》中的孝道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教育相结合,以活动为主线开展孝道教育,利用"互联网+"时代的资源优势推广孝道思想,调动各项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践行孝道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传统孝道的情感因素对青少年德教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是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形成的基础.从<孝经>出发,分析了传统孝道伦理时人的情感的重视,阐述情感体验在人的道德养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孝道及其现代价值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的急剧发展让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价值观——孝道再次受到空前的关注。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因经济发展不足“未富先老”而造成诸多养老难题以及社会的矛盾,孝道因应时代发展,倡导消除年龄歧视,宣扬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鼓励老年人自食其力,是解决现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理论明灯。  相似文献   

11.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把孝作为社会道德底线的观点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孝的伦理本质是爱、敬、忠、顺;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孝进行理解,以继承其合理内核。在当前中国老龄化日益严峻和社会道德下滑的形势下,必须通过教育宣传和法律制度保证来加强社会道德底线"孝"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儒佛不同的孝亲观及其宋代佛学禅师契嵩对儒佛之孝的调和与融通。分析了佛家之孝因基于佛教理论高于儒家之孝的具体内容。指出这实际上是佛教中国化、儒学化、世俗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孟子围绕事亲阐发了自己的孝道思想。他认为孝养是孝道的基础;孝教是提升人们对孝道认识和实现孝道的主要途径。孟子还从儒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出发,变通地诠释了历史上的孝行。最终他认为孝悌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家庭养老方式绵延千年的文化基础之一,传统孝文化对家庭养老关系中的子女行为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传统孝文化中"善事父母、敬养双亲"的影响日渐式微。如何继续发挥孝文化在家庭养老中的"导引"作用,就要深化对传统孝文化的认知,不断提高继承和发扬传统孝文化精华元素的自觉意识,积极推进新型孝文化社会系统工程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曾子提出的以孝为中心范畴的思想体系,将孝分为三个层次,可以称作孝之三境界。他认为,孝的理想境界,就是以知恩报恩的心,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他人他物,使自己与他人他物都能充分显发天赋的潜能,共同臻于理想境界,从而也就使父母祖先的生命在自己"立德"、"立功"、"立言"的努力中达到最大程度的不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孝道观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孝道观既有对传统孝道观的诸多继承,如高度认可孝道,注重"善事父母"等,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主张孝道的主体内容本义化;强调"孝"的双向、平等;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强调理性的、自律的"孝";不拘泥于孝顺的具体形式;强调"孝"的社会意义等。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孝弟之道”作为一种家庭伦理原则是其仁爱哲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孔子着眼于从精神方面来构建孝悌之道的心理基础;它不是一种单向度的道德义务论;强调对长辈的孝顺,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