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泥中的碱和集料中的活性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硅酸凝胶并吸水产生膨胀压力,使混凝土开裂。北京德高水泥新技术开发公司与南京化工大学共同研制成抗碱集料反应水泥。它是由普通的高碱硅酸盐水泥熟料复合活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砂浆经不同养护阶段的碱集料反应膨胀率变化,探讨了碱性水泥系统碱集料反应 长期膨胀潜力。结果表明,碱矿渣水泥砂浆的碱集料反应膨胀主要发生在湿养过程的早期,在随后的压蒸养护过程中,其膨胀潜力很小;以水玻璃为碱组分的碱-熟料-矿渣水泥减涛浆的碱集料反应膨胀变化趋势与碱矿渣水泥砂浆的相似;以碳酸钠为碱组分的碱-熟料-矿渣水泥砂浆后期碱集料反应膨胀应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表明砼中掺钢纤维后.可降低碱集料反应(AAR)膨胀,减小AAR造成的强度损失。在某些场合,掺钢纤维可抑制小膨胀的AAR破坏,当纤维体积率为10-1.5%时,砼安全碱量可提高2kg/m3左右,此时砼中超声波传播速度基本不降.砼强度损失很小.膨胀率不提高。钢纤维对AAR膨胀的抑制效果与纤维尺寸和几何类型有关.膨胀值有随纤维指数提高而呈线性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运用砂浆快速棒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泥碱含量、活性骨料掺量、温度条件对碱硅酸反应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碱含量增大,砂浆试件的膨胀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临界碱含量;活性骨料掺量和温度的提高,会使砂浆试件的14d膨胀率随之增大,活性骨料占总骨料20%以下时不会发生碱骨料反应,温度较低时水泥水化收缩占主导地位,砂浆试件产生收缩而非膨胀.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活性骨料掺量对碱硅酸反应影响最大,温度影响次之,水泥中碱含量影响最小.因此,将活性骨料与非活性骨料复掺在混凝土中使用是避免碱骨料反应发生得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1 引言 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组成中的水泥、外加剂、掺合料或拌和水中的可溶性碱(钾、钠)与集料中能与碱反应的活性成份发生反应,在砼使用数年或十多年后,逐渐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反应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导致砼工程开裂,失去设计功能。许多国家规定,凡与水接触或潮湿环境中的砼,当使用含碱活性骨料时,水泥的含碱量不得高于0.6%,并且控制砼中的总碱量不宜大于3kg/m~3,对于重要工程,砼的总含碱量应低于1.8kg/m~3。近年来,随着我国砼技术的发展,砼强度等级愈来愈高,单方水泥用量增大,加上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碱集料反应是造成混凝土破坏的重要因素。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和外加剂中的碱与集料中的某些成份现水发生反应,产生新生物引起体积膨胀造成混凝土剥落、裂缝、甚至崩溃,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和寿命。碱集料反应通常进行的很慢,所引起的破坏往往经过若干年甚至几十年以后才会明显出现。发生碱集料反应的混凝土寿命只有正常混凝土寿命的四分之一,甚至更短,它引起的破坏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补甚至重建,在工程界被称为是混凝土的“癌症”。基于碱集料反应对混凝土建筑物的危害,降低水泥中的碱含量,使用…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碱含量过高时,可能发生碱集料反应,引起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工程中应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开始仔细考虑碱集料反应,严格预防碱集料反应的发生。混凝土内部发生碱集料反应破坏与否,除了与水泥碱含量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有关。以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总碱含量作为控制标准是切实可行和更为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快速砂浆棒法研究了原状硅灰和增密硅灰对活性骨料碱集料反应(AAR)的影响,采用岩相法分析了增密硅灰发生反应后的形貌及膨胀开裂现象。结果表明:原状硅灰可以明显地抑制活性骨料发生AAR,增密硅灰则会加剧碱硅酸反应(ASR);原状硅灰颗粒微小,在砂浆中分散均匀,主要发生火山灰反应,消耗砂浆孔溶液中的碱,降低孔溶液的pH值,且形成的低钙硅比C-S-H凝胶还能进一步捕捉体系中的碱,从而抑制发生AAR;增密硅灰中的部分颗粒难以在砂浆搅拌过程中充分破碎和分散,会与碱发生ASR而非火山灰反应,形成的ASR凝胶吸水膨胀,加剧了活性骨料的AAR和膨胀。  相似文献   

9.
莫祥银  王克宇 《工业建筑》2004,34(8):44-46,61
在 8 0℃长期养护条件下 ,当碱含量为 2 5 %时 ,掺加Li Na摩尔比 0 6的Li2 CO3能长期有效抑制碱集料反应膨胀。研究发现 :集料活性越高 ,Li2 CO3对膨胀抑制效果越好。对于沸石化珍珠岩砂浆 ,在有效抑制碱集料反应膨胀的前提下 ,随着Li Na摩尔比进一步的增加 ,Li2 CO3对碱集料反应膨胀的抑制效果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此外 ,掺加Li2 CO3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掺量越大 ,强度降低越多。在相同碱含量条件下 ,掺加Li2 CO3能缩短水泥的凝结时间 ,且Li Na摩尔比越大 ,凝结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鉴定方法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慧文 《混凝土》1998,(5):17-23
1,碱集料反应(AAR)的危害性互.五国外简况众所周句1,1940年美国T.E.Stant。n首次发现混凝土中的碱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reaction)。以后又陆续在其它各国发现碱集料反应引起的混凝土裂缝和破坏,因此AAR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从1974年以来,已召开了九次国际学术会议。对AAR的实验研究工作也随之日益深入和更加广泛。早在40年代,美国发现加利福尼亚等地的公路、桥梁和大坝混凝土建筑物出现了裂缝。通过对派克坝裂缝的分析,认为是采用了安山岩染料和部分水泥含碱量较高(1.13%,1.25%,1.42%)发生了碱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活性不同的两种砂制备的砂浆试样在碱硅酸反应中的膨胀率,结合三轴抗压测试研究了碱硅酸反应前后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分析了碱硅酸反应后材料微观结构演变与力学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碱惰性砂制备的砂浆试样中骨料周围局部区域形成少量针状凝胶相,由于碱硅酸反应速率较慢且凝胶相较少,因而其膨胀率较小且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碱活性砂制备的砂浆试样中,骨料周围易生成大量针状凝胶层,且随着碱硅酸反应的进行凝胶相膨胀加剧,促进水泥基材料中骨料周围的水泥浆体中形成大量裂纹,进而明显影响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三轴抗压测试中,除膨胀率外,极限抗压强度和应变量也可以作为评价水泥基材料碱硅酸反应水平的参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沸石的离子交换量随时间的变化、沸石的水化程度及沸石对孔溶液中碱含量的影响,分析和讨论了沸石在抑制碱硅酸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沸石的离子交换能力在最初的10min最强,2h时达到总交换量的约80%,约在2d时趋于平衡;当沸石取代水泥30%,在6个月龄期时,沸石的反应程度约为40%-50%;沸石通过降低可溶性碱量或有效碱量来抑制碱硅酸反应膨胀;当沸石达到一定掺量以上时,沸石中的碱并不影响其对碱硅酸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一旦发生,混凝土所产生的开裂破坏难以防止和修补.为控制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的发生,最关键的是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混凝土的碱含量,使用低碱水泥或用适量的活性混合料控制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 碱骨料反应是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反应,在砼施工数年或数十年后砼内部膨胀开裂,使砼工程失去设计性能。因为这种开裂是砼内部膨胀应力所致,所以一旦发展到全面开裂,往住只能拆除重建,因而被称为砼的癌症—一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 ,京津地区一些大型混凝土建筑如立交桥等 ,在远短于设计寿命期内就发生了严重损坏。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 ,这种现象主要是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造成的。这种碱集料反应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 ,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采用低碱水泥 ,降低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为提高混凝土质量 ,确保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 ,天津市建设和建材管理部门日前颁布《天津市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 ,并从2000年5月1日开始施行。《规定》明确了今后凡属容易发生碱集料反应的混凝土工程 ,如桥梁道路、港口码头、水池水坝、机场跑道、高层建筑、地下室和…  相似文献   

16.
1 混凝土中的碱集料反应 碱集料反应是指在碱性条件下,孔溶液中的OH~-与集料中可溶性的二氧化硅发生反应。OH~-离子的数量取决于原材料带入混凝土孔溶液中K~ 、Na~ 离子的多少。对潜在性的碱集料反应来讲,起决定作用的是有效碱含量,而不是总的碱含量。有效碱含量只是总碱量的一部分,它取决于胶凝材料的种类。由于还没有普遍认可的测定有效碱含量的方法,一般根据混凝土中碱的规定限额来控制各原材料的使用限量(以等当量Na_2O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氯化钠与碱集料反应双重破坏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的膨胀试验,目的是研究有氯化钠存在时碱集料反应的规律。试验中采用了高低两种不同碱含量的混凝土,浸泡液用1N NaCl、1N NaOH及其分别与3%和7%的NaCl的复合,碱集料反应环境温度为38℃。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复合,高碱含量混凝土的膨胀均比低碱含量的混凝土高;对于低碱含量混凝土,在早期,1N NaCl溶液对混凝土膨胀的值高于1N NaOH溶液,NaOH与NaCl的复合会导致更低的膨胀值,但在后期,结果正好相反;对于高碱含量混凝土,则不论在早期还是后期,1N NaCl溶液对混凝土膨胀的值均低于1N NaOH溶液,NaOH与NaCl的复合会导致更高的膨胀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碱集料反应的种类、机理以及预防碱集料反应的六条措施,同时分析了水泥中的碱、混合材中的碱以及拌合水和外加剂中碱的存在形式,指出降低水泥中的可溶碱、增加固溶熟料中的碱是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硅酸与KOH,NaOH以及LiOH反应后所形成产物的吸水能力,结果表明:KOH与硅酸反应后的产物的吸水能力最强,其次是NaOH,而LiOH与硅酸反应的产物的吸水能力最弱.通过SEM/EDS对比研究了硅质集料在LiOH,KOH,LiOH KOH介质中的膨胀行为,结果表明:LiOH—硅酸反应生成的结构致密的非膨胀性产物硅酸锂L-S-H包裹在未反应的集料周围,阻止了碱—硅酸反应的继续进行,而LiOH—硅酸反应过程本身不会引起膨胀;在LiOH存在时,硅酸与KOH反应后形成的K-S-H中的K^ 被Li^ 取代生成L—S—H,而L-S-H阻碍了碱—硅酸反应的继续进行,故LiOH能够抑制碱—硅酸反应发生膨胀.  相似文献   

20.
既有结构混凝土中碱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混凝土碱含量是防止碱集料反应(AAR)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目前对既有结构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仍没有具体的测试方法。在结合工程检测项目进行的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既有结构混凝土中总碱量和可溶性碱量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