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或漫游是多模移动通信终端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切换前的网络检测和信号测量是无缝切换的首要工作。文章针对TD—SCDMA多模终端由TD—SCDMA系统切换到其它通信系统之前,在不影响正在进行TD—SCDMA系统呼叫的条件下,对一些可行的网络检测和信号测量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GSM/GPRS/TD-SCDMA组网中的互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SM/GPRS/TD—SCDMA组网中的互操作流程,结合TD—SCDMA网络的不同部署时期探讨了互操作的策略和实现。目前已有公司支持TD—SCDMA和GSM间的跨系统漫游,即将支持TD—SCDMA和GSM间的跨系统切换,为运营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GSM/GPRS/TD—SCDMA系统间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1月16日,中国移动举办TD—SCDMA产业发展交流会。在会上中国移动表示,为快速有效提升TD—SCDMA网与2G网络切换成功率,推出“新机制、新标准、新测量”解决方案,这是对TD—SCDMA,2G融合组网的进一步深化。“三新”实现以后,可望使得客户在TD—SCDMA网与2G网问切换的成功率将达到现有2G网络900兆门800兆间切换的同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1 TD—SCDMA到2G系统间切换 1.1基本概念 语音通话状态下,TD—SCDMA网络切换到2G网络通过以下3个步骤完成。 ·测量:RNC下发测量控制及GSM网络邻区信息,UE测量与处理结果并上报。 ·判决:RNC/CN基于测量进行切换判决和资源的申清与分配。  相似文献   

5.
1、引言 随着TD—SCDMA产业链各环节突飞猛进的发展和TD-SCDMA产业化专项测试的完成,TD—SCDMA商用进程离我们越来越近,TD—SCDMA系统的网络规划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无论是TD—SCDMA网络建设初期还是网络扩容期间,细致周密的网络规划对于网络成本的减少和运行质量的提高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一个TD—SCDMA系统的无线网络(基站)部分投资接近总投资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6.
TD系统中小区间切换控制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TD—SCDMA系统中切换的相关原理。重点介绍了TD—SCDMA系统中小区间的接力切换原理及其算法、接力切换对软切换和硬切换的技术优势等。最后对目前的切换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位置区的划分是TD—SCDMA网络规划很重要的一环。文章对TD—SCDMA位置区寻呼容量进行了分析,并探索如何利用GSM小区切换统计数据来开展TD—SCDMA位置区边界划分,最后总结TTD—SCDMA位置区划分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8.
影响TD—SCDMA掉话率的主要原因有干扰,邻区切换关系错配、漏配,弱覆盖,小区越区覆盖等,本文从“小区更新(CELL—UPDATE)”的角度出发,判断TD—SCDMA掉话的具体原因并做相应优化调整,有效降低了TD—SCDMA网络的掉话率。  相似文献   

9.
刘俊 《移动通信》2007,31(F05):29-33
TD—SCDMA上马在即,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占据着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TD—SCDMA和GSM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将会并行存在,因此,研究TD—SCDMA与GSM无线网络规划的异同对于TD—SCDMA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TD—SCDMA与GSM的网络规划技术比较出发,研究了TD—SCDMA关键技术对无线网络规划的影响,并分析了两者共存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TD-SCDMA系统特点分析及发展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睿  郭刚 《信息技术》2006,30(10):171-174
TD—SCDMA是我国提出的3G技术标准,同时也是被ITU所确定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简要介绍了TD—SCDMA系统所应用的联合检测、智能天线、动态信道分配、上行同步技术及接力切换等关键物理层技术。着重阐述了对于标准演进后的增强型技术HSDPA,HSUPA的技术特点及进展,并对TD—SCDMA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对未来TD—SCDMA产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TD—SCDM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集群通信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本论文首先对TD—SCDMA集群通信系统的切换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从切换的测量、判决、执行3个过程着手,结合智能天线技术对目标小区及切换判决准则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对切换性能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潘超 《广东通信技术》2011,31(9):46-48,73
文章主要介绍TD—SCDMA/GSM网络互切换的原理以及现阶段异系统互切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优化方案。通过这些经验的总结,希望能为以后异系统互切换提供更快捷、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丛  郎健 《通信工程》2006,(2):11-12
TD—SCDMA标准作为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这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业链日趋完善,终端和系统都已经成熟,达到了可以商用的程度。相比其他两种3G标准,TD—SCDMA采用TDD模式,并同时采用了同步CDMA、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接力切换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本文简单介绍了TD—SCDMA同步原理。  相似文献   

14.
张兵  马大玮  黄伟 《移动通信》2009,33(22):56-59
文章从五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有效利用GSM系统加速TD-SCDMA系统的发展.GSM和 TD—SCDMA的网络规划和优化技术,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中利用GSM现网数据,基于GSM室内分布系统的TD—SCDMA改造,GSM和TD—SCDMA共用站址,GSM与TD—SCDMA的共同组网。  相似文献   

15.
移动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解决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与个人手持机系统(PHS)之间的干扰问题。通过基于TD—SCDMA单系统平台仿真分析PHS下行对TD—SCDMA上行的干扰。可得出TD—SCDMA系统与PHS系统共存所需的空间隔离度。仿真中TD—SCDMA系统的基站分别采用全向基站和定向基站比较两种不同类型基站的蜂窝小区覆盖距离和用户的中断情况。仿真结果表明,TD—SCDMA系统基站采用定向基站,小区覆盖的距离比全向基站远,与PHS系统共存所需的空间隔离度比采用全向基站小10dB。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客户感知的TD优化思路及价值业务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宝 《移动通信》2010,34(10):24-27
文章从TD—SCDMA网络运行现状入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客户感知的TD优化思路——TD与2G异系统邻区/切换/重选以及局部热点TDPS业务高拥塞的优化,并介绍7TD终端性能测试,最后探讨了保证价值业务的占用带宽的三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日,大唐电信与加拿大Sierra Wireless公司推出联合品牌的TD—SCDMA双模无线网卡——AirCard 901,并获得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颁发的入网证。大唐电信AirCard 901是基于TD—HSDPA/EDGE技术的无线数据卡,可在TD—SCDMA网络和EDGE网络间自由切换,具有标准的USB 2.0接口。  相似文献   

18.
崔骅 《现代电信科技》2007,(B07):114-119
随着TD—SCDMA技术和产业不断的成熟,TD—SCDMA网络正式成为2008年奥运城市的首选无线通信网络。如今,在中国的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州、青岛、秦皇岛和沈阳等8大奥运、旅游城市,已经正式全面开展TD—SCDMA无线网络建设。时间的紧迫性、保证网络质量对TD—SCDMA网络建设运维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感受TD—SCDMA网络带来的服务,室内覆盖显然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移动通信》2009,(12):F0002-F0002
在中国移动集团的积极主导和大力推进下,TD—SCDMA一期、二期网络建设取得了非凡成就,网络性能各项指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展示TD—SCDMA网络建设成果。总结、交流在TD—SCDMA网络建设过程中网络规划、优化的经验与不足,推动建设TD—SCDMA精品网络,在TD—SCDMA商用规模快速扩展之际,TD产业联盟与《移动通信》杂志社计划于2009年7月22日在北京组织召开“2009TD—S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研讨会”,与全球所有关,OTD—SCDMA发展的行业人士一起,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TD—SCDMA网络规划、组网之道。沟通、交流TD—SCDMA的网络规划、优化经验成果,展望TD—SCDMA在中国乃至全球3G网络建设中即将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畅谈TD—SCDMA网络的未来演进之路。为此,组委会特向业界各大运营商、研究院、高校、设计院、通信设备厂商等征集以下内容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TD—SCDMA是2005年通信行业特别关注的一个焦点,从TD—SCDMA的研发与产业化进展、技术试验、政府引导等各个方面,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对TD—SCDMA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5年也可以说是TD—SCDMA的专项测试年,为了进一步支持和检验TD—SCDMA的产业化进展,TD—SCDMA研发和产业化专项专家组为TD—SCDMA网络技术试验制定了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